央行現身統一視聽 破解學界流行巨額存貸差謎題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2月22日 09:03 中國證券報 | |||||||||
本報記者 王棟林 北京報道 昨日,央行發布了2005年四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其中,央行針對去年不斷擴大的金融機構存貸差問題,首次做出全面而新穎的分析。報告指出,這是銀行體系資產多元化的必然反映,符合我國金融發展和市場化的總體進程。這一權威闡述將有力地破解學界流行的將存貸差“妖魔化”的觀點。
從1995年開始,我國金融機構開始從貸差轉為存差,至去年末,存差已達9.2萬億元,貸存比達到68%。報告指出,主要原因有以下四方面: 一是銀行持有非金融機構發行的債券總量不斷增長。隨著新的金融產品誕生、銀行風險管理意識增強,銀行資產多元化程度提高。商業銀行有價證券及投資占資金運用比例從1995年的5.7%增至2005年的26.1%。 二是近年來商業銀行不良貸款剝離與核銷力度加大。截至2005年末,至少數萬億的貸款被剝離、核銷或實行債轉股。這使得商業銀行資產負債結構發生調整,貸款余額下降。 三是金融體系外匯資產增長較快。伴隨著持續雙順差,銀行資產方的外匯資產增加、負債方的人民幣存款增加。由于是以非貸款的形式向居民和企業部門提供資金,因此存差擴大。 四是現金需求增長趨緩。現金投放是抵消存差的因素。隨著電子貨幣和支付手段的發展,我國現金需求增長趨于下降。M0占M2的比重已由1990年的17.3%降至去年的8%。這也構成存差較快增長的原因。 報告指出,我國金融機構存差擴大與特定階段金融管理與銀行改革措施有關,并不是資金閑置、使用效率降低和金融對經濟支持力度削弱的表現。當前,“存差”這一概念已缺乏明確的內涵和政策指向,因此不宜過分強調。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