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到的2390億元:寬貨幣緊信貸繼續考驗央行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2月09日 10:52 21世紀經濟報道 | |||||||||
見習記者 陳昆才 實習記者 趙慧 上海報道 數字如北方大雪般炫目。 從950億到1200億,2月7日,節后第一次公開市場操作,央行票據(下稱“央票”)單日發行量的紀錄被再度刷新。
將目光帶回2005年2月17日,舊歷正月初九,那也是春節后的第一個公開市場交易日,央行發行了兩只央票,3年期150億元,3個月的150億元,共計300億元。 而狗年的正月初十,央行將雞年首個交易日的300億放大了4倍,2006年第四期央票發行量達到了1200億。同一天,央行還進行了440億元正回購操作。總計向市場抽水1640億元。 但貨幣市場依然熱度不減。195.74億、679.78億、1061.69億,從2月5日到2月7日,銀行間債券市場的交割總額節節攀升,輕松沖破千億大關。 單日回籠貨幣1640億元 “央行一直在努力回收流動性。”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副研究員殷劍鋒說。 春節長假期間,商業銀行的流動性一度偏緊,但這并不能扭轉近期市場流動性充足的大勢。時下春節氣氛尚濃,市場流動性即已回升,銀行間債券市場行情回暖成為佐證。2月7日,銀行間債券市場債券交割總額達1061.69億元,較上日增加381.91億元;2月8日,再度增加403.33億元,至1465.02億元。 對沖節后回升的流動性,自然成為央行的第一重考慮。當然,“央票發行量大規模增加的另一個主要原因是受長期存量的影響,之前發行的央票會逐步到期,央行必須有所準備”。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孫華妤教授表示。 另外,市場人士普遍認為,1200億的天量發行,還與對沖近期激增的外匯占款有密切關系。 “2005年以來的央票發行,主要原因還是對沖外匯占款,這在央行發布的2005年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已明確指出。”一家上市銀行北京分行的行長助理說。 國家外匯管理局的數據顯示,2005年12月末,我國外匯儲備達到8189億美元,其中12月份比11月份凈增246.49億美元,而11月份比10月份的增加額只有93.21億美元。 但當時春節(1月29日)就在眼前,市場急需大量資金,面對春節期間的市場流動性問題和去年12月份激增的外匯儲備,央行公開市場操作之手偏向了前者,而將對沖問題留給了節后。 2006年1月20日至2月6日之間,央行并未進行央票發行及正回購操作。數據顯示,1月16日至20日,央行曾向市場凈注入1050億元的資金;1月24日,央行又進行了一次逆回購操作,向市場注入資金1183億元。上述兩項合計,1月20至2月6日,央行向市場凈注入的資金達到2233億元。 如此算來,凈注入的2233億元,加上對沖新增外匯占款,1200億元央票的天量發行加上440億元的正回購,當在情理之中。 又見“寬貨幣、緊信貸” 創紀錄天量發行只是央票對沖流動性的第一步。本周四(2月9日),央行將繼續發行2006年第五期中央銀行票據,期限3個月(91天),最高發行量750億元——如果不考慮其他因素,本周央行將回籠2390億元(1200+440+750)貨幣。 “充足乃至泛濫”——殷劍鋒如此形容目前貨幣市場的流動性。同樣,“貨幣市場流動性較為充足”這樣的措辭,也多次被央行寫進有關的分析報告。 “2005年3月17日央行下調超額準備金利率后,市場表現為銀行間市場資金極度富余。”一位上市銀行的高管說。然而,在殷劍鋒看來,“充足的流動性并未進入至少在表面上看利率水平更高的信貸渠道”,2005年的金融市場一直保持著“寬貨幣、緊信貸”的特征。 究其原因,這位高管認為,在銀行業中占主導地位的國有商業銀行仍在改革階段,達到上市發行要求的首當其沖的指標就是資本充足率,因此他們不會大量增加信貸資產,而更青睞不占用資本金的非信貸資產。 于是,大量資金涌向包括銀行間債券市場在內的貨幣市場。 “一種模式就是:通過質押式回購以較低的利率融到資金后,再買入債券,不斷進行放大套做,套取債券價格與資金成本之間的利差收益。”人民銀行上海分行金融市場處的一份報告,曾如此描述金融機構在銀行間債市的生財之道。 無疑,這樣的方式將面臨巨大的市場風險,但各大商業銀行心里自有一本明白的“風險賬”。 “從以下角度考慮,上述市場風險是必須接受的。”上述銀行高管分析,如果資金運用在信貸資產上,主要要面臨信用風險和操作風險,而中資銀行在現階段對上述兩種風險的控制能力普遍不強;而在銀行間債市的資金運用基本上沒有這兩種風險,只面臨利率倒掛的風險。“兩害相權之下,國有銀行資金大量進入銀行間市場成為理性選擇,而央票發行的大量增加又為這一選擇提供了現實可能。”他說。 上述觀點從2005年銀行間債市債券回購量激增的數據上可以得到支持。 中央國債登記結算公司的數據顯示,2005年,質押式回購交易量為16.29萬億元,比2004年增長65.57%;買斷式回購交易結算量為2194.77億元,比上年增長72.33%。 央行并沒有漠視銀行間債市的過度炒作。 這位高管認為,央行啟用正回購操作,即為減少套利機構的操作品種數量的應對措施。“啟用正回購替代數量相當的央票發行,一方面是為了繼續維持對沖外匯占款的力度,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抑制銀行間債市過度炒作的氣氛,改變貨幣市場收益率過低的狀況。”他說,“因為正回購與央票不同,一是在流動性上,票據可以轉讓流通,而回購不能流通和抵押;二是信用派生能力,票據可以進行抵押回購,而正回購必須有債券資產做為質押物,派生能力受到約束。” 利率依然倒掛 硬幣的另一面,2月7日交易量突破千億當天,銀行間國債收益率五年期為2.26%,十年期為2.941%,而央行規定的金融機構同期定期存款基準利率為3.60%。 同樣,第四期央票的參考收益率為1.8330%,較第二期下降了7.26個基點,中標價格為98.20元,較第二期增加了0.07元。1.8330%的參考收益率明顯低于2.2250%——商業銀行1年期定期存款的基準利率。央票發行市場走出了價格摸高,參考收益率下降的短期態勢。 市場利率與存款利率倒掛的情況下,商業銀行一方面在以較高的利率吸收存款,另一方面卻因流動性過于充裕,而不斷增持收益率較存款利率低得多的債券。而債市收益率曲線的整體下移,則更可謂雪上加霜。市場反映,貨幣市場利率長期走低、中長期債券收益率下降幅度較大的情況下,長期債券收益率與貨幣市場利率之前的利差總體呈現逐漸縮小的趨勢。 對此,央行在《2005年12月金融市場運行情況》中已明確指出,長期債券收益率下降幅度較大的重要原因在于長期債券供求關系的不平衡:一方面,保險公司、社保基金等對長期固定收益產品的投資需求正在快速增長;另一方面,我國資本市場包括債券在內的長期產品供給相對不足。 債券市場本身的改革或許是第一步。 “在債券市場未來的改革上,除了豐富債券品種和數量,滿足不同層次的投資需求、規范市場主體行為外,比較明確方向的是推出金融衍生工具。”有業內人士指出。2005年6月15日,央行推出了債券遠期交易,這是我國正式推出的第一個金融衍生工具,為市場參與者規避利率風險提供了通道。“從這個趨勢看來,利率遠期協議、利率互換等工具也已在央行政策考慮之列,這無疑是一個積極的信號。”上述人士說。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