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債市要聞 > 金融衍生品交易所破繭 > 正文
 

部分學者呼吁推出機構態度謹慎 國債期貨莫早產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1月13日 07:49 中國證券報

  本報記者 王棟琳 北京報道

  新年伊始,國債指數又創新高,利率風險進一步加大。出于避險保值的需要,部分學者呼吁,應重啟塵封11年之久的國債期貨。但多數機構對此反應異常謹慎,他們對于目前推出國債期貨的時機、條件是否成熟提出疑問。

  國債期貨是利率期貨的一種,是最早產生的規避利率風險的金融衍生品之一,在美國期貨市場上占有20%以上的份額。2003年以來,我國債券市場不斷擴容,利率風險逐漸累積,增設對沖工具、重啟國債期貨的呼聲日益高漲。尤其在去年,債市創新品種頻頻問世,買斷式回購和遠期交易的開展,被有的市場人士看作為恢復國債期貨“投石問路”。去年12月,財政部、央行、證監會三部委組成“國債期貨聯合研究小組”,并向國務院提交一份研究報告。部分人士又將其看作重啟國債期貨的重要信號。推出,還是不推出?學界和市場人士看法不一。夏斌、巴曙松等學者,還有某些央行官員認為,恢復國債期貨交易的條件已成熟。目前,國債占GDP的比重約為20%,達到其他國家開展國債期貨交易時的水平;利率市場化已取得很大進展,而且,很多國家在利率管制放開前便已引入該產品;期貨監管的法規體系也不斷完善。國債期貨“重出江湖”是時候了。

  但是,不論銀行還是券商,盡管大家一致認可,目前債市規避利率風險很有必要,但對于立即恢復國債期貨,多數受訪人士都態度謹慎。

  當年“327風波”,仍令他們心有余悸。此外,他們擺出了多條理由,不贊同馬上推出國債期貨。

  首先,國債規模雖有提升,但品種、結構依然不盡如人意。個人持有比例偏高,預計國債期貨只有十幾億的市場容量,這將制約產品的流動性。

  其次,當前利率尚未完全放開,利率風險是“剛性”的,即便想規避也不現實。投資者的利率預期嚴重趨同,交易缺乏對手。目前,市場仍然呈現嚴重的“單邊市”特征,面對以銀行巨額資金為首的多頭力量,國債期貨的對沖效果令人懷疑。

  再次,機構的定價能力還有待提高,因而不敢貿然參與交易。這也是買斷式回購和遠期交易一直以來不活躍的重要原因。國債期貨比起前兩種來更加復雜,機構熟悉業務需要時間。

  銀行人士還指出,國債期貨的一個重要優勢是通過保證金機制進行放大操作,而目前銀行本身資金很充裕,缺乏放大操作的動力。有融資需求的券商則聲稱目前的風控機制很嚴,杠桿操作將受到限制,他們對新產品的積極性也不高。

  遠期交易被認為是國債期貨的“雛形”,同樣具有避險保值和發現價格的功能,然而從去年推出后一直“冷場”,全年僅有象征性的117億元的成交量。機構人士指出,應該以遠期交易為鑒,不要為了創新而創新。要等待最佳時機和環境推出國債期貨,方可一舉成功。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