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債市要聞 > 正文
 

央行票據今年首次流標 市場預計短期利率將上升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1月18日 02:34 第一財經日報

  市場人士解釋不一,可能表明市場預計短期利率將會上升

  有兩種可能性,一是央行出于某種考慮主動減少了回籠貨幣量,二是機構投資者的投標量本身就沒有達到原定的額度。而后者才是真正的“流標”,表示許多機構可能預期后市利率還將大幅提高

  本報記者 郭茹 胡進之 冉學東 發自上海

  在昨天的公開市場操作中,6個月期央行票據的發行量未能達到央行之前公布的額度,這是今年首次出現央行票據流標的現象。雖然市場對此解釋不一,但部分分析師認為,這可能表明市場預計短期利率將會上升。

  此前央行在發行公告中稱,將在銀行間市場發行3月期和6月期的央行票據各250億元。而昨天的公開市場操作結果顯示,3個月期央行票據發行了250億元,與原定數額相同,而6個月期央行票據僅發行了182億元,流標68億元,流標率達到27.2%。

  2003 年和2004 年央行票據在發行時也曾多次發生流標現象,有時流標率達到了71.7%。但當時流標的主要原因在于央行在發行中采用了鎖定價格、數量招標的方式,而在價格招標下出現流標的情況則很罕見。

  對于6月期票據的“流標”,市場各方猜測紛紛。

  湘財

證券首席債券分析師胡偉東博士認為,本期央行票據發行未達到原定額度有兩種可能性,一是央行出于某種考慮主動減少了回籠貨幣量,二是機構投資者的投標量本身就沒有達到原定的額度。前者是主動性的,后者是被動性的。而后者才是真正的“流標”。如果出現真正的“流標”,即機構沒有投滿,則表示,許多機構可能預期后市利率還將大幅提高。

  胡偉東認為,在當前市場資金面狀況下,250億元對于機構投資者應該是可以“投掉”的,但利率可能會很高。6月期票據的“流標”更可能是因為央行出于對當前貨幣市場未來走勢的擔心而主動減少了貨幣回籠量,以控制利率過快的回升。

  一國有銀行資金交易中心人士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

  該國有銀行人士表示,目前市場資金面狀況仍比較穩定。而6月期票據出現“流標”則可能是兩方面因素造成的。一方面市場可能覺得利率過低,抬高了投標利率;而另一方面,央行則可能擔心利率回升過快,而將過高利率的投標量“卡掉”,選擇以降低發行量的方法來控制利率上升。

  雖然市場對央行沒有足額售出央行票據有多種不同的解釋,但是大多數人預計,后市利率將會上升。

  近兩周,隨著央行持續加大貨幣回籠力度,央行票據發行利率出現了加速上升的態勢。上周3月期央行票據比前一周上升14個基點,6月期票據上升8個基點,而本周二1年期央行票據發行利率比上周再度上升了9個基點。

  此外,昨天發行的兩期票據的收益率也出現了大幅度的上升。其中,3月期票據收益率為1.4896%,比上周上漲了12個基點,6月期票據收益率為1.4829%,比上周大幅上升了17個基點。

  “利率上升可能與央行回籠貨幣力度加大有關,每周那么大的回籠量對市場影響還是很大的。”另一國有銀行資金交易中心人士說,“但(利率)的確上升得太快了,不太合理!

  興業銀行債券分析人員何葉認為,央行最近也想把短期利率往上拉一拉,因為現在的利率確實是太低了,如果7天回購利率跌破1.0%,風險是很大的。因為這段時間央行回籠力度加大,債券市場的調整力度稍微大了一點,因此有些機構可能還是想觀望一下。

  濟南商行的一位人士則認為,也不排除一些大行沒有參與投標的可能性?紤]到利率可能還會漲,所以大行可能在期限上進行了調整,向3個月期傾斜,由此使6個月期的投標量下降。

  也有分析人士認為,由于春節因素的原因,3月期票據比6月期票據更受市場歡迎,因此,機構減少了對6月期票據的投標量,這也很可能導致6月期票據出現“流標”。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中國首選,價值之選!歡迎訂閱第一財經日報!
訂閱電話:
010—58685866(北京)
021—52132511(上海)
020—34254460(廣州)
0755—82416077(深圳)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相關網頁共約286,000篇。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