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外債繼續攀升 熱錢流入仍待遏制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4月02日 15:45 21世紀經濟報道 | |||||||||
本報記者 吳雨珊 北京報道 3月31日,國家外匯管理局公布了2005年底我國外債數據。截至2005年末,我國外債余額為2810.45億美元(不包括香港特區、澳門特區和臺灣地區對外負債),比上年末增加33
其中,短期外債比例繼續大幅上升,余額(剩余期限)達到1561.43億美元,比去年末增加329.38億美元,增長26.73%,占外債余額的55.56%。而中長期外債(剩余期限)余額為1249.02億美元,僅增加6.14億美元,上升0.49%。 近年來,短期外債一路攀升,外債流量成倍增加。2004年底,短期外債余額1043億美元,占外債余額的46%,而1996年僅為12%。“雖然很難界定熱錢的定義,但就這個情況以及國際收支表來看,熱錢進入的速度明顯加快。”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劉煜輝博士表示。 不少學者認為,外匯儲備的增長主要來自資本流入,而不是貿易順差。 劉煜輝曾經做過仔細的研究,從1997至2000年期間,國際收支順差和外匯儲備增加,主要由于經常項目順差大量增加。但2001年開始,資本項目順差占國際收支順差總額的比例大大增加。另外,國際收支表上“錯誤和遺漏項目”由負轉正、急劇增加,對其變化一個可能的解釋是:私人部門規避資本管理,導致監管部門無法監測到短期資本的流入。 上世紀90年代以來,尤其是亞洲金融危機后,國外資本持續大量流入國內,形成一條直沖而上的射線:國外資本流入總額從1996年的709億美元,急劇增加到2003年的2196億美元,至2004年的3433億美元。從資本流入的構成情況看,直接投資在資本流入總額中所占的比重逐漸減小,非直接投資形式的資本流入比重增加明顯。 直接投資金額占資本流入總額的份額從1996年的60%下降到2003年的25%,到2004年僅占18%。而且,在直接投資中,投資形式也日趨多元化,并購或參股等形式逐漸增加。與此同期,其他形式的資本流入卻急劇增加,從1996年的36%增加到2003年的70%,到2004年的76%。 劉煜輝認為,資本大規模流入顯著增加了人民幣匯率升值的壓力。從決定外匯供求的結構變化看,國外資本的大量流入已成為決定外匯供求失衡,進而影響到人民幣升值預期的主導性因素。資本項目順差已經取代經常項目順差,成為影響國際收支平衡的主導因素。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