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市來年高處不覺寒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22日 08:38 中國證券報 | |||||||||
本報記者 王棟琳 2005年,中國債市成為資本市場上真正的“神話”。上證國債指數近一年時間里累計上漲13.8%,債券交割量突破20萬億元,發行量將近4萬億元。時值歲末,市場最關心的莫過于明年債市“神話”能否續寫。預計2006年債市利好因素余威仍在,債市調頭的可能性大。
低通脹是主旋律 在2005年債市波瀾壯闊的漲勢背后,“低通脹、高增長”的宏觀推動力量功不可沒。展望2006年,利好因素難以翻轉,高位盤旋的宏觀經濟仍將為債市運行保駕護航。 不管對CPI的構成和意義存在多大分歧,市場不得不面對這樣一個現實,目前中國債市依然逃不開CPI的“緊箍咒”。連續幾年的糧食豐收實際已為消費物價封頂;而服務價格的放開也不會脫離“逐步、平穩”的軌跡;持續的產能過剩則進一步阻斷了價格傳導的途徑。8月份以來,PPI加入下滑行列,而且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價格漲幅之差大幅縮小,這意味著,上游產品價格漲幅還未傳導至消費領域,已在生產領域內被“消化”。年終各大權威機構的預測出奇得一致,大家都把心目中CPI的最高值定為2%。加息預期減弱和低通脹率仍將保證明年債市無虞。 2005年投資的高增長一反常態,不但未成為債市上行的負面因素,反而起到助推器的作用。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今年投資(包括在建和新開項目)集中在上游行業,加劇產能過剩;另一方面是非信貸來源資金增長較快,加速投資,尤其是房地產業的反彈,這使得債市資金未受到投資分流。所謂“船大難掉頭”,國家信息中心預測,龐大的在建和新開項目將至少需要3年時間消化。也就是說,投資增長帶來的產能過剩在2006年將難以緩解。 產能過剩、物價走低在國內弱化了升息預期,在國外則抬升了競爭力,“中國制造”的舞臺越來越大。專家們認為,不斷釋放的產能別無去處,只能加速向國際市場宣泄;人民幣升值不會一步到位,這將長期保證出口貿易增長;消費全面啟動尚需時日,進口增長有限。2006年盡管可能面對種種貿易摩擦,中國企業仍有足夠信心將出口規模做大。這意味著,外匯占款仍將居高不下,M2被動增長的格局照舊。這對債市來說是個好消息。 供求缺口難填 2005年債市上的資金只能用“泛濫”來形容。展望2006年,資金面緊縮的可能和幅度都不大,債券“一券難求”的局勢有望延續。 2005年在股份制改革的推動下,銀行把提高資本充足率當成頭等大事,統統患上“惜貸情結”。隨著建行和交行成功赴港上市,以及距離完全開放金融業的時刻臨近,其他大小銀行的緊迫感加重。因此,2006年銀行捂緊“錢袋”、嚴格放貸的行業規則難以打破。收益穩定的債券市場仍是銀行資金配置的首選。 點燃2005年資金面泛濫的導火索是央行下調超儲利率。明年超儲利率下調是大趨勢,巨額儲備金集中釋放,債市將再一次迎來資金“洪峰”。 2005年資金寬松的催化劑則是升值壓力。從年初開始,央行就為配合匯改而煞費苦心。7月升值之后,央行堅決貫徹低利率政策,通過減少公開市場回籠量保持中美利差,以期狙擊“熱錢”進攻。其中一個重要表現是不完全對沖外匯占款,今年外匯占款的累計對沖比例僅為25%。未對沖外匯占款快速增長,月折年增長率21.9%,遠高于信貸增速。央行穩步推進匯改的思路,將繼續保持資金的寬松局面。 與資金相對應,債券擴容讓位與結構調整。今年前11個月國債發行量自1999年后首次出現萎縮;另外,政策性金融債發行量今年首次超過國債。而企業債擴容,短期融資券、資產證券化等創新產品層出不窮,但數量畢竟有限,一時難成氣候。明年開始實行的國債余額管理也顯示,債券市場發展顯然偏重于結構和層次的調整,數量上還遠遠滿足不了市場的“胃口”。 本周,商業銀行投資企業債放行,可以預見,短期內企業債擴容跟不上需求的腳步,將出現嚴重供不應求。今年以來,每次債券發行的火爆場面,隨后必然是受此帶動的一波行情,預計明年債券供求仍存在缺口。 10月底,在央行行長的利率風險警示下,債市經歷了1個月的回調,但卻如曇花一現。多數機構認為,明年債市雖很難重現10%的漲幅,大幅走低的可能也不大。在宏觀面、資金面因素的推動下,2006年的債市同樣令人期待。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