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僅僅責備上市公司,或者將所有的責任都推給證券市場的監管者,而沒有看到中國股票市場上融資的成本持續走高,沒有采取措施降低投資者的交易費用,那么,中國的股票市場仍然難以走出困境。
通盤考慮中國上市公司的融資成本,改善中國股票市場的投資環境,優化各種交易程序,提供便利的交易方式,減免各種不合理的交易規費,是發展中國證券市場的重要條件。
在不能通過擴大上市公司的規模,提高股票市場交易總量的情況下,應當允許某些成熟的上市公司在業績良好的時候選擇性地退出股票市場。這樣做,可能對中國的股票市場會造成一定的沖擊,但是,有利于保護上市公司和上市公司的中小投資者。
從1991年到2004年,中國的股票市場經歷了15年風風雨雨。人們在反思中國股票市場上種種問題的時候,總是從上市公司的素質和中國的監管體制著手,而忽視了影響股票市場發展的交易成本因素。可以說,上市公司的基本素質決定著中國股票市場的成敗,監管的科學程度則是影響股市走向的關鍵,而交易成本的高低則直接影響股市規模的大小。
從交易成本理論來看,一個公司之所以選擇通過股票市場融資,就是因為股票市場具有良好的開放性,信息充分,交易主體眾多,而且交易環節簡單。如果公司的資本交易非常頻繁,而且需要公眾的參與,那么,公司股票上市,通過股票市場進行規模化交易就是最好的選擇。因此,凡是具有高成長性的企業,往往選擇通過股票市場進行資本交易。但是,如果上市公司沒有融資的需求,上市公司在達到一定規模以后,就需要相對穩定的投資者,那么,退出股票市場也是一種理性的選擇。
最近,美國的寶潔公司對外宣稱,他們將在美國的芝加哥、荷蘭的阿姆斯特丹、比利時的布魯塞爾、德國的法蘭克福和瑞士股票市場回購所有的普通股,讓公司重新成為相對封閉的股份公司。與此同時,美國蘋果公司也宣布將在東京證券交易所撤牌,英國的互聯網公司也將從納斯達克股票交易所退出。這樣做,固然有保持公司穩定性的考慮,但從根本上來看,是由于公司在平穩發展階段,因為缺乏繼續融資的沖動,而長期在海外上市需要大量的交易成本,因而不利于公司整體經營效率的提高。據有關部門統計,如果在新加坡的創業板上市,那么,每年需要支付交易所的年費、新聞發布會開支、審計事務所開支、律師事務所開支、公司的獨立董事、公司的秘書等各項費用。在英國倫敦證券交易所上市,每年需要花費在交易所的費用約為5萬多美元,向會計師事務所支付費用約為1200萬美元。這些費用可能會隨著公司資本交易量的大小而有所變化,但從整體上來說,有些費用是固定不變的,即使公司停止資本交易,這些費用仍然會發生。所以,在公司處于相對穩定的狀態,繼續待在證券市場,不但不會給公司帶來利潤,反而會耗費公司的大量利潤。這就是為什么一些老牌的跨國公司逐漸退出海外股票市場的重要原因。
和西方發達的股票市場相比,中國的股票市場交易規模很小,而且上市公司的規模本身也不大。這樣一來,中國的上市公司資本交易的成本大大高于海外跨國公司資本交易成本。換句話說,在同等的融資規模下,中國的上市公司所需要付出的成本可能遠遠高于西方國家上市公司所付出的交易成本。在中國,從1991年到2004年,證券市場發行了大約1300多家公司的股票,籌集資金大約為10600億元,目前所有上市公司的凈資產約為16400億元,而中國股票市場的投資者總計支付的印花稅約為3600多億元,向證券交易所支付傭金2500多億元。如此龐大的成本,使得許多股票市場上的投資者純粹是賠本賺吆喝。在股市搏殺中,不論是個人投資者還是機構投資者,面對龐大的交易費用無不丟盔卸甲。除了少數通過內幕交易獲取不法之財的人之外,絕大部分投資者都成為了中國股市的犧牲品。由于股票市場的交易量日趨縮小,資本交易日趨萎縮,中小投資者缺乏投資沖動,那些靠賺取傭金維持生存的證券公司也大多奄奄一息。投資者的這種損失與上市公司在市場得到的融資效益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但是,如果僅僅責備上市公司,或者將所有的責任都推給證券市場的監管者,而沒有看到中國股票市場上融資的成本持續走高,沒有采取措施降低投資者的交易費用,那么,中國的股票市場仍然難以走出困境。
回首當年,那種遷就當時生產關系設計出來的股票交易制度,固然為部分國有企業融資提供了便利,但也拖累了中國的廣大投資者。可能是考慮到中國股市的穩定,監管部門在近幾年先后頒布了大量的部門規章,但現在看來,這些部門規章的頒布對于降低中國股票市場的交易費用沒有絲毫的幫助,相反地,由于這些部門規章的存在,人為地加大了上市公司投資者的交易成本,導致中國股市融資成本越來越高。譬如,有關部門規定的證券咨詢業管理辦法,明確規定證券從業人員必須支付很高的入門費,但這樣一來,這些證券從業人員必然會通過各種途徑將自己增加的成本轉嫁到上市公司和中小投資者的身上。而中小投資者的投機性買賣活動又在客觀上增加了中國股票市場的不穩定性,反過來又進一步推高上市公司的融資成本。
所以,通盤考慮中國上市公司的融資成本,改善中國股票市場的投資環境,優化各種交易程序,提供便利的交易方式,減免各種不合理的交易規費,是發展中國證券市場的重要條件。如果有了好的上市公司,建立了完善的上市公司監管體制,但沒有考慮到上市公司的交易成本,中國的上市公司仍然會步履維艱。
無論是進入還是退出股票市場,都是一種商業行為。各國在設計股票市場時,既要考慮到公司上市的需求,同時也要考慮到公司退出市場的需求。只有建立進退靈活的股票市場,才能對眾多企業產生吸引力。從這個角度來看,中國的股票市場還是一種半導體,市場的設計者過分關注了企業的上市規則,而沒有考慮到企業退出市場的便利規則。雖然監管部門制定了一系列有關退出股票市場的規定,但是這些規則的制定不但缺乏民意基礎,而且有許多和現行的法律并不完全一致。
因此,在不能通過擴大上市公司的規模、提高股票市場交易總量的情況下,應當允許某些成熟的上市公司在業績良好的時候選擇性地退出股票市場。這樣做,可能對中國的股票市場會造成一定的沖擊,但是,卻有利于保護上市公司和上市公司的中小投資者。如果因為上市公司的資本交易費用過高而拖垮了上市公司,那么,最終不但會損害中小投資者的利益,損害上市公司自身的利益,而且會從根本上影響到中國股票市場的形象。允許部分上市公司退出股票市場,其實是中國證券市場更趨成熟的標志。
然而,現實情況卻是,盈利性的上市公司希望繼續留在股票市場擴大融資規模,哪怕它們從股票市場圈到的錢根本沒有合理的投向。而那些已經虧損或者即將虧損的上市公司則千方百計地做假賬,騙取中小投資者的信任,以便能夠通過市場繼續融資。這種不正常的表現反映出了中國的證券市場仍然缺乏透明度,也從一個側面折射出中國的上市公司根本沒有考慮到股票市場融資的成本問題。而一個不關心融資成本的公司和一個詐騙公司并沒有本質的區別。所以,從根本上來說,我們必須對上市公司的融資目的保持高度的警惕,防止上市公司通過股票市場這種現代化的交易場所從事大規模的欺詐活動。
近年來,監管部門在打擊上市公司不法行為方面不遺余力,但現在看來成效甚微。究其原因,除了沒有觸及上市公司的根本性問題之外,可能與其自身設置的種種不合理交易門檻有關。譬如,面對許多上市公司大股東違反《公司法》和《證券法》大量挪用上市公司資金的不法行為,監管部門不是從嚴格執法著手,懲治上市公司大股東的違法行為,追究上市公司大股東負責人的刑事責任,而是另辟蹊徑,通過股權轉債權等變通的所謂創造性的方式為大股東們開脫。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討論上市公司的融資成本問題毫無意義,因為上市公司的大股東根本就不考慮中國上市公司資本交易的成本問題。
中小投資者雖然不愿意為上市公司的大股東支付高額的交易費用,但在目前的格局下,他們無能為力。所以,要想從根本上解決上市公司交易費用居高不下的問題,還必須懲治上市公司的大股東,改變證券市場的監管模式,建立一個交易規則長期穩定、上市公司公開透明、監管部門中立高效的股票交易系統。上海證券報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喬新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