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債券 > 正文
 

飛舞的票據:宏觀調控下票據掮客的生意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6月01日 00:43 21世紀經濟報道

  本報記者 柯志雄

  北京報道

  陽光懶懶地照著,風也不大,這是李勇最喜歡的天氣。他又去了那家熟悉的網吧,喝茶點煙,打開短信群發軟件,朝未知的方向“狂轟亂炸”——“在本市為資金短缺者提供高
利息貸款,月息8%,有意者請電”。

  這是李勇的工作,人們把他和他圈子里的人稱為資金掮客——流動的資金在不同的時候對不同人具有了不同的價值,他們的職業就是把有需要的雙方聯系在一起,促成交易賺取傭金,他們是身份灰色的中間商人。

  專注于民間借貸,這樣的掮客生活李勇已經過了好幾年了。但李勇有時會懷疑自己落伍了,因為圈子里越來越多的人去做票據。

  遠離李勇所在的山西,身處民間信貸最普及的溫州的何軍早已不再做借貸生意——“做那個已經沒意思了。”轉做票據后,幾年前略顯落魄的他,如今成天琢磨著買啥車買啥房。

  “我們的客戶是全國各地的銀行和企業!”何軍說,越來越多的票據掮客們活躍在市場。據央行統計,2006年第一季度票據融資新增規模已經占到新增貸款1.26萬億的24.5%。

  不過,李勇和何軍共同關心是5月下旬開始央行與

銀監會頻頻針對當前銀行信貸狀況的發言——這些發言里,收緊信貸,整頓票據市場成為了關鍵詞之一。

  他們說,作為掮客,一定要緊緊把握住宏觀調控的脈動,才能嗅出盈利的空間所在。

  飛舞的票據

  相比于李勇選擇的短信群發,何軍們在開拓業務上的手段讓李勇有些嫉妒。“好多人通過電子郵件與QQ號尋找業務,或者整天泡在票據交易網站,有的還自己搞了專門的網站,這些我弄不來。”他說,這也說明何軍們的生意實在太紅火。

  更讓他嫉妒的是票據生意的大手筆和完成速度。李勇在網上結識了一些朋友,親眼看到其中一個在十幾分鐘里談妥一筆大業務——在網上發出的一個收票的帖子,12分鐘之后有人跟帖詢問,“打款速度如何?”答曰:“實地查詢后即打款,款到收票,通常1個小時內辦理完畢。”跟貼:“哦,那蠻快的,我們明天出6000萬的票,你們貼不貼?我給你電話吧!”答曰:“貼現沒有問題,我們電話內談吧”。

  “切磋業務技能,提高業務水平,謀取最大利潤。”——這是某人氣頗高的票據交易論壇打出的口號。不同于借貸,票據掮客們來自天津、山東、河北、浙江等多個省市。

  “江蘇!長期收票!”“股份制,商行收票,利率優!”所有的帖子無一不是簡短有力,通常同時留下手機和QQ號碼。

  這些信息提供了一個關于掮客生意的完整鏈條——作為中間人,他們的客戶包括作為票據承兌者各地銀行和作為提供者的各地企業。他們收來票據,轉手給他們熟悉的銀行——通常,他們稱銀行為他們的合作者。

  學者們說,全國票據融資正在對傳統信貸起著明顯的替代作用。過去幾年,信貸規模擴大的同時,票據融資規模也在急劇擴大。因此,中央每一次宏觀調控,對于掮客們,同時意味著機會和風險。

  2004年初,央行要求各金融機構限制對鋼鐵、電解鋁、水泥等“過熱”行業貸款。隨后國務院重點清理過熱項目;央行提高法定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并實行差別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制度。

  這樣的宏觀調控措施下,企業以新建項目名義的固定資產投資貸款越來越難,銀行方面貸款壓力隨之逐步增大,而以日常業務名義出現的票據融資則平衡了雙方的需求。對銀行來說,不會沖撞監管部門的條條框框,還能增長新的利潤點。而對中小企業來說,貼現率遠低于同期流動資金貸款利率,融資代價和難度相對較小,票據融資成為了重要的融資渠道。

  “現在銀行1年期貸款的平均利率在6%左右,中小企業貸款利率還要高,和目前票據市場3%-5%的貼現利率存在較大的利差。這樣我們自然會有生意。”何軍如此解釋其中的奧秘。

  不過,“銀行貼現門檻較高、手續復雜,而掮客們操作手續簡便、利率靈活,貼現的速度也快”,一位金融學者認為“票據掮客”的生命力在于其“服務”較為市場化。

  正是從2004年的宏觀調控開始,何軍開始做起了票據,“那時候太好做了,溫州做票據的人不多”,同行中甚至有人能做到差點1-2個百分點。

  何軍說,他主要利潤來自貼現率的差點——比如企業那頭談好的貼現率為2.0%,跟銀行談好的貼現率為1.9%,他就能賺0.1個百分點。

  掮客們的全國生意

  浙江一位信貸員告訴記者,每一次宏觀調控,對相關部委明確點名的產能過剩企業,銀行目前都已經停止放貸;而央行加息令很多購房者提前還貸,這都直接影響到作為銀行主要業務的信貸業務開展。

  “如果不將資金借出去,銀行利潤就要不斷蒙受損失。”該信貸員告訴記者,如此,票據貼現成為了新的利潤增長點——銀行不僅可通過承兌匯票收取手續費,吸納承兌保證金作為存款,還可以持票向其他銀行辦理轉貼現或向中國人民銀行申請再貼現。

  “本人在江蘇某銀行工作,有票,可長期合作”,“為了完成指標,不惜以市場最低價收1000萬左右的票!”在各大票據論壇上,這樣的帖子頻頻現身——現在信貸員的考核指標之中,已經加入了票據貼現業務。

  正是因此,票據貼現市場競爭加劇,為了拉客戶,各銀行頻頻降低貼現率。據央行的統計,雖然宏觀調控之下,由于大銀行貸款客戶流失情況不很嚴重,因此它們的票據貼現率基本正常,但不少小銀行貼現率已達到2.4%,中等規模銀行則為2.8%左右,而央行的再貼現利率為3.25%。對于貼現企業來說,不論升息前后,對如此低的貼現利率肯定會大加歡迎。

  “這樣子我們掮客就有了活動空間!”何軍說,本地企業通常只熟悉有限幾家本地銀行,而票據掮客熟悉的銀行多得多,尤其是外地銀行——后者為競爭,往往推出優于本地銀行的優惠政策。結合本地行和外地行給予的政策空間,票據掮客們可以“組合”出自己的競爭優勢。

  “只要收好票據,一個電話,外地銀行就會過來”,何軍告訴記者,在浙江做票據最“猛”的反而是外地的銀行,尤其是來自東北的。2003年溫州市銀行累計貼現票據與承兌業務量之比為103%,2004年這個比例下降到67%,2005年上半年全市銀行累計貼現票據120.74億元,但累計貼現與承兌業務量之比僅36%,這意味著幾乎本地銀行簽發的票據中有2/3是外地銀行在貼現。

  掮客們自然清楚和銀行保持合作關系的意義。兩天即作了3億額度的論壇“票據之王”發貼說,雖然錢賺了可能不到人家的一單,但是“把銀行的量提上去了!要不然怎么對得起合作行!”

  新一輪調控下的票據融資

  2005年開始,票據融資高歌猛進。當年的前6月,溫州全市各項人民幣貸款增加僅為126.8億元,同比少增24.7億元,但與此同時同期的全市累計承兌匯票卻高達339.28億元,同比增加143.66億元,增長73.4%,增幅遠高于貸款。

  溫州飛漲的票據融資,幾乎是全國的縮影。

  溫州的金融系統人士告訴記者,今年的新數據顯示,票據增長依然非常顯著。2006年一季度,溫州市金融機構累計簽發承兌匯票255.54億元,3月末承兌匯票余額446.06億元,扣除保證金,銀行為企業提供信用敞口200多億元,票據成為企業貨款收付的重要融資工具。

  而根據央行最近的統計數據,一季度累計新增人民幣貸款12568億元,同比多增5193億元,其中票據融資、短期貸款和中長期貸款分別同比多增2039億元、1169億元和1753億元——票據融資成為最引人注目的“黑馬”。

  盡管通過票據融資的企業越來越多,但何軍還是懷念2004年的好年景--2005年業務量大了許多,但差點卻下降到0.2個百分點左右,今年更是微薄到只有0.02-0.05個百分點。

  “這幾個月炒房難炒多了,投資電站或煤礦等方面也碰到問題,很多溫州人把外地的資金都撤了回來”,何軍說,資金的充沛使民間利率和貼現率都降了下來,“現在借貸利率8點多,貼現率1.9%-1.95%,差不多都是最近一年多來的最低點。”

  “現在票據市場很混亂,各種貼現利率都有。四月底至五月份央行正在調查票據貼現率過低的事兒。”何軍說,最近這段時間,他很擔心他的生意,很多銀行紛紛通知客戶暫停低利率票據貼現業務。

  專家分析,央行此前加息的目的是為了控制銀行資金快速外流,但是由于票據市場利率過低,銀行資金可能會從這里流出,從而抵消加息作用。因此,央行開始著手調查混亂的票據市場。“五一”之后,央行曾經向四大國有銀行發文,要求它們的票據貼現率必須高于央行的再貼現率3.25%。

  “我們只負責撮合生意,倒騰票據,至于企業承兌之后都怎么用,我們都不太清楚。”何軍說,不過,他的客戶里面,有不少已經將資金投入目前看好的牛市。

  這也正是央行擔心的,票據融資——這些低成本借貸的貼現資金的流向被認為可能是加息之后宏觀調控的一個漏洞。

  華林證券研究所副所長劉勘曾分析,商業票據需要真實貿易背景,但在實際中很多票據并不一定具有真實貿易背景。票據融資增幅如此之大,數量急劇上升,其中肯定有非真實貿易背景的情況,可能相當一部分已經流入股市。

  而持續高漲的股市,尤其是股改后IPO的重新開閘讓很多分析師堅信,外圍熱錢正不斷地涌入股市,這里面,可能銀行資金通過票據貼現方式部分流入

股票市場。而這種情況,曾經發生在2000至2001年上半年。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