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現利益博弈 轉股還是持有轉債分化愈演愈烈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07日 09:08 中國證券報 | |||||||||
記者 陳繼先 上海報道 “轉股”,無疑是2005年可轉債市場最為熱門的詞匯。隨著股改進程的不斷深入,可轉債市場也開始出現諸多新情況。在此過程中,可轉債市場的分化明顯加劇,一部分轉債因轉股后規模不足而退出市場,同時也有一批可轉債的多數持有人卻選擇繼續持有,將其當成企業債來投資。市場的這種變化,與各方的利益博弈密切相關。
股改加劇轉債市場分化 股市一年多的下挫和低迷,曾迫使許多可轉債發行人連續多次向下修正轉股價,以避免觸發回售條款,可轉債市場也頗顯亂象;而股權分置改革的逐步推進,又為可轉債市場增添了更大變數,F在,股改棋近中盤,參與股改的轉債發行人數量不斷增多。 截止到目前,已完成股改和正在實施股改的公司所涉及到的可轉債有11只。其中,半數轉債的大多數持有人都如上市公司所愿,實現了轉股,并且導致剩余流通量不足3000萬而終止了在交易所的上市,這樣的可轉債有金牛轉債、江淮轉債、民生轉債、豐原轉債和銅都轉債。 然而,也有如首鋼轉債那樣的品種,大多數持有人都選擇了繼續持有。首鋼轉債本次股改時幾乎沒有一位持有人選擇轉股,將近20億的可轉債也就此變成了企業債。這種情況在水運轉債上也有所表現,不同的是,水運轉債的大多數持有人在2003年都已經實施了轉股,現在只剩下了9000多萬未轉,對市場和上市公司影響有限。 而萬科轉債2則居于兩者之間。據公告,萬科轉債有近5億轉為股票獲得認沽權證,但也仍有將近9億轉債依然在市場流通。 轉股體現利益博弈 站在轉債發行公司的角度,當初發行轉債募集資金的目的也是希望轉債持有人在轉股期間全部轉股,而站在轉債持有人角度,是否轉股則取決于收益和風險的衡量,兩方力量的博弈決定了最終的轉股結果。 據一位業內人士分析,持有人是否選擇轉股首先是看損益情況,即轉股后實現的收益或者損失有多大,如果現實收益較大,肯定選擇轉股,反之如果不劃算,肯定堅持持有。比如在金牛、民生、豐原、江淮等轉債上,都存在一定的轉股溢價。最明顯的是江淮轉債,上市公司江淮汽車的股改方案是相當于10送4.95的對價,為轉債持有人帶來套利機會。 而如果潛在收益不很大,甚至還會略有虧損,則一般不會轉股。如在首鋼轉債上,由于當時公司股價在3.35左右,轉股價格為3.63,持有人不僅有轉股損失,由于當時市場普遍存在著“貼權”情況,可能還會再受一次損失,因此不如當成企業債拿著,或者在二級市場拋售。在近期的債市下挫中,首鋼轉債的到期收益率約3.8%,高于當前企業債整體3.6%左右的收益率,投資價值也再次顯現。“另外就是要看風險”,上述業內人士說,“本來投資可轉債的資金大多都偏向于風險回避,如保險公司、債券基金等機構的資金等,如果轉股后拋不出去,而公司股價又大幅下跌遭受了損失。這樣,把本來的低風險品種搞成了高風險品種,那就違背了對客戶的承諾! 當然,選擇繼續持有可轉債在流動性上也要付出代價,特別是在可轉債總體市值不斷萎縮的情況下。但據了解,許多機構并不擔心。在他們看來,二級市場規模盡管較小但也是一條渠道。再者,只要控制好可轉債投資頭寸,即便持有到期也沒有關系,畢竟現在債性較強的可轉債收益率都比較可觀,因此,“可以陪著公司玩到底”。 另外,不同機構出于各自不同的投資目的,對收益和風險判斷也略有不同,這導致了在部分可轉債品種上出現了轉股和不轉股力量相當的局面。萬科轉債的轉股結果就很好的反映了這一點。轉股和不轉股的主要分歧點在于對萬科認沽權證的價值估計上。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權證市場的火爆讓權證的投機價值不斷被放大。也明顯對后續可轉債發行人產生了較大影響,如擁有可轉債的華菱管線近期剛剛公布了送認沽權證或認沽權利的方案,或多或少的體現了公司想借權證“火爆”來推動持有人全部轉股的念頭。部分保險、基金人士也對記者表示,上市公司股改送權證相比單純送股,有利于可轉債持有人,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對可轉債持有人的利益保護。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