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銀行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債市熱點聚焦 > 債券市場 > 正文
 

上市公司爭發可轉債 大股東積極認購轉眼獲暴利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1月26日 07:31 上海證券報網絡版

  非流通股股東競相爭購可轉債然后又快速拋出,正成為時下證券市場一個引人注目的現象

  在發行可轉債實施再融資成為流行做法之際,非流通股股東競相爭購可轉債然后又快速拋出的現象,正成為時下證券市場一個引人注目的現象。

  超短線客

  今年以來,共有10多家上市公司發行了可轉債,總額約為200多億元。其中,只有兩家上市公司的非流通股股東全額放棄了對可轉債的認購。與此相反,另有兩家公司非流通股股東參與可轉債的配售額分別高達78%和77%。

  有趣的是,發行時不事先表明法人股股東是否參與認購和配售比例的案例中,非流通股股東獲配可轉債的數額往往會越大。雖然不事先說明非流通股股東參與可轉債發行的情況,在理論上會給發行過程增加一定的不確定性,但非流通股參與配售程度越深的可轉債中簽率往往越低。

  非流通股東積極認購可轉債,顯然與它們對配股的態度形成了強烈反差。更加引人注目的是,在可轉債上市交易之后,大股東往往會迅速將競相認購來的可轉債進行大幅減持,成為名副其實的超短線客。比如說,一家公司的可轉債上市交易后的半個月的時間里,大股東就分兩次拋售了其認購總額的59.76%(占此次發行可轉債總額的22.33%)。

  據不完全統計,非流通股股東認購比例越大的可轉債,上市首日的漲幅往往越大。而非流通股股東將認購到的可轉債進行快速轉手時,往往已經獲得了幾千萬元的利潤。比如某一遭大股東兩度減持的可轉債,甫上市大股東就迅即通過大宗交易出手170萬張,沒過多久又通過大宗交易出手60萬張。買進時100元/張,賣出估計在110元/張,半個來月獲利2000多萬元。而另外一家上市首日即被大股東拋掉40.87%的可轉債,當日全天均價為103.97元,以每張成交價103元計算,大股東當天的收益也至少在1471萬元以上。

  一級市場無風險

  在比較短的時間內,非流通股股東在高位大幅減持可轉債,很容易對債券的價格走勢造成負面影響。

  業內人士指出,流通股股東獲配可轉債,所付出的成本往往要高出非流通股股東數倍。而以同股同權參與配售的非流通股股東,不僅以每股1.00元的價格獲得股權,而且還在IPO時從流通股股東手中賺取了資產溢價收益。因此,再讓非流通股股東享有同等的轉債配售權并進行流通,的確存在流通股股東與非流通股股東之間的公平性問題。

  非流通股股東對認購可轉債樂此不疲,與投資可轉債能夠獲取無風險利潤不無關系。一方面,可轉債跌破面值的極端情況比較少見。另一方面,各路資金都在覬覦著可轉債。市場上現在已經進入可轉債市場的資金要遠遠超過300億元的可轉債總額,而基金QFII等大資金還在相繼涌入可轉債市場。其實,可轉債即使跌破面值,損失的主要也只是時間成本,因為到期后可以有固定收益。

  融資成本提高

  或許正是因為可轉債能夠帶來無風險利潤,才使得市場上出現了一批專門為非流通股股東提供可轉債買賣服務的掮客。針對那些一下子拿不出那么多錢來認購可轉債的非流通股東,掮客們就為他們尋找認購可轉債的資金;可轉債發行完畢后,掮客們再為非流通股東尋找接盤的下家,這也是非流通股股東減持可轉債主要通過大宗交易系統轉讓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華寶興業基金管理公司債券研究員曾剛看來,可轉債掮客的生存空間主要將來自于可轉債上市后的高開。他說,為了保證上市后肯定有可觀的漲幅,一些公司的可轉債條款設計,簡直是好的不得了,如逐年增加利率、轉股價自動修正、強制贖回、無條件回售等。其實,有些好是沒有必要的。從全體股東利益最大化的角度考慮,上市公司通過盡可能低的成本來融資,才是理性的選擇,設計那么多優惠條款,肯定是提高了融資成本。

  興業可轉債混合基金經理王曉明認為,非流通股股東競相認購可轉債現象,需要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最好通過制度層面改進來對待這種新現象。比如,首先應該規定投行人員在上報可轉債項目時就明確非流通股東參與認購的程度,以便流通股股東決定自己是用手還是用腳投票;其次,對非流通股股東認購到的可轉債鎖定一定時間,以減少為炒高開盤價而設計太多不必要的優惠條款。

  上海證券報記者 陳建軍 周韜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可轉債新聞




評論】【談股論金】【推薦】【 】【打印】【下載點點通】【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熱 點 專 題
東航客機在包頭墜毀
胡錦濤出席APEC峰會
雀巢奶粉被訴造假
有影響力企業領袖評選
國足告別2006世界杯
廣州車展美女圖450張
經典兩廂車狂熱貼圖
家居家裝實用圖庫
北京打折樓盤信息匯總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3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