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銀行海外上市緣何首選香港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6月16日 09:04 金時網·金融時報 | |||||||||
記者 楊光明 繼交行、建行去年香港成功上市后,6月1日,中行上市首日又創下多項紀錄,譜寫了內地銀行香港上市更大的“神話”。不出意外,招行、工行、中信也將在年底前陸續到港上市。
幾大銀行如此集中地趕在年底前赴港上市,引來熱評如潮。 中行上市的第二天,即有海外媒體評論說,中行將引發內地銀行的正面連鎖和群聚效應。 近幾年,我國經濟增長速度一直保持在9%左右,發展質量也在不斷改進,被譽為世界經濟增長的“引擎”,銀行業自然從中獲益頗多。特別是自2003年12月30日國務院決定向中國銀行、建設銀行分別注資225億美元以來,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進入歷史性攻堅階段。經過幾年努力,中國銀行等一批銀行順利完成股改,符合國際標準的公司治理結構初步建立并不斷完善,有效制衡、協調運作的機制初步形成,經營效益、資本充足率顯著提高,整體素質和核心競爭力明顯增強。在這樣的的大背景下,內地銀行自然對海外投資者充滿了誘惑力。同時,羽翼漸豐的內地銀行也渴望到更廣闊的國際市場全面接受檢驗,參與競爭。 到今年底,我國金融市場將全面對外資銀行開放。我國銀行業只有做大做強,從各方面提升競爭力才能與外資金融機構展開競爭。同時,按照銀監會的要求,在明年1月1日以前資本充足率必須達到8%、核心資本充足率不能低于4%。與內地股票市場相比,香港市場有著全方位的優勢,在這樣一個國際化、規范化的市場參與競爭,將迫使內地銀行迅速提升公司治理水平,更好地提升銀行的國際化地位和品牌。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教授趙錫軍向記者介紹說,內地銀行走向國際市場,有其客觀的原因,也是必然趨勢,一方面可以拓展融資渠道,壯大資金實力;另一方面,只有融入國際市場,被這樣的市場接受、認可,才能說明內地銀行已具備符合現代銀行的標準和要求。具體來說,內地股市承受能力有限,前兩年一直比較低迷,同時在法律法規約束、上市公司質量、投資者素質等各方面與海外市場差距明顯。香港市場嚴格的監管制度、較強的融資承受能力、成熟而相對素質較高的投資者,對內地銀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內地銀行到境外上市,受到行政束縛的可能性減小,會更多地按照市場化要求運作。 相比籌資成本相對較高的紐約、倫敦等市場,香港也有其不可替代的優勢。銀河證券公司高級經濟學家苑德軍認為,香港與內地地理位置接近,經濟關系緊密,且投資者大部分為中國人,文化背景及價值觀與內地趨同。上市公司都有本土情結,歐美大公司一般也會選擇在本國市場上市,香港自然成為內地銀行海外上市的最佳選擇。同時,多家內地銀行在港上市,投資者當然會選擇業績好、有分紅能力的銀行,這反過來會增加對銀行特別是銀行高管的約束力,增加銀行間的競爭性。從這個角度出發,內地銀行到香港上市勇氣可嘉,應當鼓勵。此外,銀行改制是我國金融體制改革中最關鍵、也是最艱難的一步,一些銀行引進戰略投資者、賬務審計等基礎性工作剛剛完成,加之A股市場IPO發行5月份才啟動,這也是內地銀行今年下半年集中香港上市的一個原因。 對我國銀行業改革來說,中行掛牌上市只是一個新的起點。年底前,多家不同性質的內地銀行陸續在港上市,“內地銀行板塊”不斷積聚壯大,在展示我國銀行業整體改革成果的同時,也必將成為國際資本市場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