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銀行 > 正文
 

銀行不擁有泡沫制造專利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6月14日 09:46 金時網·金融時報

  6月7日,A股暴跌89點,有輿論歸責于大銀行A股將上市,2000年以來的房地產價格上漲,以及資產價格在一些城市出現較嚴重的“泡沫化”現象,最受指責的還是銀行。銀行信貸資金,似乎已經成了資產價格“泡沫”制造者的代名詞。難道資產價格“泡沫”的制造,真成了銀行的“專利”?

  6月7日,A股暴跌89點。

  暴跌的原因,似乎跟銀行有關。除了證監會網站上公布的中行將發行100億股A股外,還有就是“央行和銀監會正在嚴查銀行資金通過票據貼現違規入市”。

  銀行又走進了股市漲跌的“風暴眼”。只要股市有泡沫、有違規資金,銀行似乎就是“禍首”。

  不僅是股市。2000年以來的房地產價格上漲,以及資產價格在一些城市出現較嚴重的“泡沫化”現象,最受指責的還是銀行。銀行信貸資金,已經成了資產價格“泡沫”制造者的代名詞。難道資產價格“泡沫”的制造,真的成了銀行的“專利”?

  銀行“背黑鍋”事出有因

  每當資產價格出現“泡沫”,銀行很容易被人聯想,甚至指責。這種思維慣性和現象,并非無緣無故。

  20世紀90年代以來,股市每次出現牛市,都與銀行資金違規入市密不可分。1997年5月22日,國務院

證券委、央行、國家經貿委規定,嚴禁國有企業和上市公司利用銀行信貸資金或募股資金炒作
股票
。此項規定的出臺,即是針對此前牛市行情中銀行資金的違規流入。今年以來的牛市行情中,由于前4個月新增的信貸資金達1.57萬億元,同比多增近7000億元。而新增貸款中,短期貸款和票據貼現占60%,其中,部分新增資金流向了股市。

  股市之外,房地產價格的上漲,也離不開銀行信貸資金的“推波助瀾”。比如,2000年以來的房價上漲,與銀行在放貸沖動下對房貸把關不嚴,以及開發商通過虛假手續,大肆騙取按揭貸款,利用信貸資金囤積土地,“空手套白狼”等等,不能說毫無關聯。

  承認銀行資金對資產價格的推動,不僅有助于我們認清資產價格變化的本質,有助于管理層制定出正確的調控政策和措施,有序分流信貸資金,也可以從另一方面督促銀行從嚴把好信貸資金發放關,避免信貸資金吞咽“泡沫”破滅的苦果。

  問題是,銀行信貸資金是否就是資產價格“泡沫”的惟一制造者?

  銀行不擁有“泡沫”制造專利

  當人們在分析資產價格泡沫產生的原因,并尋求解決之道時,銀行已被習慣當成了尋找答案、甚至惟一答案的地方。這樣的分析和指責盡管省事,但卻容易干擾民眾視線,形成社會偏見,捆綁銀行手腳,損害銀行形象,給政策造成誤導。

  我們不否認信貸資金違規入市對資產價格的影響,但我們也不認為銀行擁有“泡沫”制造的專利,特別是現在。

  正如一位學者所言,當前中國資金過剩,容易“引起泡沫”;而資金過剩又與“很多熱錢朝中國流”密不可分。銀行信貸資金不可能也不應當是“資產價格泡沫”的惟一制造者。

  2002年以來,在

人民幣升值預期刺激下,大量國際資本涌入中國,房地產業成為國際資本的重要投機領域。以上海為例,根據央行上海分行的統計數據,2002年至2004年間,在上海房地產市場的購買者當中,外資占了20%左右的份額。可見,2002年之后的房價飚升與外資關系密切。

  2005年,國家出臺了對房地產市場調控措施,外資不僅沒有放慢步伐,反而增加了對北京、上海等中心城市的投資數量。除了通過直接購買國內的不動產或從事房地產開發外,外資還通過向國內房地產開發企業融資的方式影響國內的房地產市場。即便在今年5月29日國家九部門《關于調整住房供應結構穩定住房價格的意見》出臺以來,境外資金也沒有停止對樓市的進軍步伐。專家擔心,外資大批涌入樓市將抬高房價。

  除了境外資金成為房價泡沫的制造者之外,此輪房價走高,地方政府在地價方面的推高行為也難辭其咎。由于地方政府官員獎懲制度,是用經濟增長來衡量其政績,所以他們有推動地價和房價走高的積極性。還有民間資本。諸如“溫州炒房團”之類。

  至于股市,今年以來國家已制定了銀行合規資金進入股市的新政策,下個月融資融券就開始試點。這不僅意味著動輒指責銀行資金違規入市的法律依據已經消弭,也意味著在股市的上漲中,來自銀行的信貸資金已今非昔比。比如QFII、基金等在今年行情的推動中,就作用不小。

  捍衛一種觀點意義深遠

  記者花如此篇幅論證“銀行不擁有‘泡沫’制造專利”的觀點,到底有什么意義呢?

  意義之一,可以防止輿論繼續誤導政策,進而貽誤政府的調控時機和調控針對性。

  2002年以來的房地產調控中,銀行信貸一直是政策調控的重點,這與輿論的偏頗不無關系。事實上,人們發現,即便關緊銀行信貸資金的“閘門”,房價漲勢依然。人們恰恰忽視了對境外資本的引導和管理。以至于銀行信貸承載著巨大輿論壓力和調控壓力,而泡沫的重要制造者———外資,反倒成了調控的最大收益者。

  意義之二,有利于銀行業獲取寬松的業務發展環境,加快改革發展步伐,迎接即將到來的金融業全面開放后的激烈競爭。

  當前,國有商業銀行都在抓緊“強身健體”。當此之時,銀行更需要寬松的社會輿論和良好的市場形象。如果人們總是抱有“銀行是泡沫制造者”的偏見,或者政策的目光過多纏繞于銀行,那顯然不利于銀行的發展和上市,更不利于銀行業應對即將到來的激烈市場競爭。一個對中國銀行業不再持有偏見的社會環境無疑是至關重要的。

  意義之三,有助于管理層認識到新時代下“資產價格泡沫”產生的復雜性,并采取正確的對策。

  清華大學李稻葵教授認為:“現在中國老百姓手里的財富很大一部分集中在金融資產,在未來一定時間內,一部分老百姓把自己的金融資產轉移到房地產是大勢所趨,而這又在一定程度上支撐了房地產價格上漲。這種情況下,特別容易產生泡沫。”房價泡沫如此,股市泡沫也不例外。

  隨著投資主體的不斷增加,資產價格泡沫的產生將呈現更為復雜的特征。摒棄“銀行信貸資金制造泡沫”的觀點,有助于我們更客觀、更冷靜地分析泡沫產生的真正原因,進而尋找到真正有效的解決之道。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