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本月初,“倫敦飛鴻”專欄在本版與讀者正式見面了,這一專欄的主要撰稿人系今年銀監會和人民銀行派往英國匯豐銀行總部進行工作訪問的7位成員。繼銀監會研究局副局長楊再平撰寫開篇文章之后,來自深圳銀監局外資銀行監管處的陳飛鴻為我們發來了第二篇“倫敦飛鴻”。她發現:優勢互補能帶來“1+1>2”甚至成倍的價值增加,成功的并購是幫助匯豐銀行迅速實現“全球本地銀行”目標的助推器。
雖然做了若干年的外資銀行監管,對匯豐銀行的全球擴張有所耳聞,也數次拜訪過位于香港中環皇后大道1號的匯豐銀行大樓,但可能是對于“香港上海匯豐銀行有限公司”的名字和它1865年在滬港兩地同時成立的事實記憶過于深刻的緣故,匯豐銀行在我印象中一直是一個有著英國血統的亞洲銀行。
來到倫敦匯豐控股總部之后,僅僅兩個星期關于品牌戰略和各業務線的培訓,就徹底改變了我對匯豐的印象。盡管還是沿用起源于香港的集團原始成員的英文縮略名HSBC,現在的HSBC早已不再是昔日偏居于亞洲一隅、主營貿易融資和中小企業信貸的香港上海匯豐銀行。在近20年的現代化、國際化發展戰略引領下,匯豐業已脫胎換骨,成為網絡遍布六大洲、全面提供商業銀行、投資銀行、保險及私人銀行等金融服務,在香港、倫敦、紐約、巴黎等各地上市的全球性銀行控股集團。
細看匯豐銀行集團近20年輝煌奪目的發展歷史,其在國際金融市場上每一次攻城略地的背后,幾乎無一例外地存在著一個重大的并購。如果說積淀百年的企業文化和著眼長遠的發展戰略規劃是匯豐躋身全球領先銀行行列的根本原因,那么,成功的并購無疑就是幫助其迅速實現“全球本地銀行”(World'sLocalBank)目標的助推器。
其實,匯豐的并購史可以追溯到1959年,當時曾收購了商人銀行(MercantileBank)和中東英國銀行(theBritishBankoftheMiddleEast);1965年在香港本地銀行危機中,還收購了恒生銀行的控制權。早期的這些收購經歷,不僅鞏固了匯豐在亞洲的版圖,也為其今后的并購和集團化運作積累了一些經驗。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銀行業的并購盛極一時。此時的匯豐在并購方面雖有經驗但仍不算擅長。但正是這股潮流,使得匯豐開啟了長達20多年的以并購拓展市場份額、改變亞洲身份并迅速成長為一流國際銀行的所謂“現代化”之旅。
1980年,急欲開拓亞洲以外市場的匯豐銀行以3.14億美元的代價收購了美國紐約州第一大銀行———MarineMidland銀行51%的股權。該項收購使得匯豐在美國市場有了一席之地,總資產也由港幣1280億元猛增至2430億,幾乎翻番。1987年進而全額收購該行,使之成為匯豐在美國發展的橋頭堡。
1987年另一項重要收購同時奏響了序曲,匯豐收購了英國老牌銀行———米德蘭銀行14.9%的股權。1991年匯豐控股有限公司成立并在倫敦和香港上市,1992年6月匯豐控股以39億英鎊的價格全面收購米德蘭銀行。次年,在英國監管當局的要求下,匯豐控股集團總部由香港遷至倫敦。這次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收購,不僅使匯豐集團的總資產從860億英鎊再次翻番至1700億英鎊,一度成為世界最大的銀行之一,更使匯豐從亞洲銀行一舉變身為在歐亞兩洲具有舉足輕重地位的國際銀行。
對法國CCF的收購同樣為匯豐所津津樂道。2000年7月,匯豐以110億美元收購了有近百年歷史、650家分行、資產規模達690億歐元的法國商業信貸(CreditCommercialdeFrance,CCF),并成功在巴黎交易所掛牌。此項收購大大提高了匯豐在歐洲大陸的市場地位,夯實了其在歐元區的發展基礎。
2003年,匯豐收購了美國著名金融公司“家庭國際”(HouseholdInternational)。這起價值80億美元的收購案,為匯豐帶來了遍布美國45個州的1300多家分支機構網絡和5300萬零售客戶,更使匯豐成為美國消費金融和信用卡市場的主要參與者之一。
90年代后期,匯豐確立了“為價值而經營”(ManagingforValue)的理念,強調在業務發展和利潤創造中平衡傳統成熟經濟和新興市場的關系,匯豐并購的地域范圍也隨之擴展到了新興市場。1997年收購阿根廷BancoRoberts的剩余股份;在智利,匯豐參股的BancoO'Higgins與BankdeSantiago合并成為智利最大的私營商業銀行;1997年在巴西收購有著1300家分行巴西Bamerindus銀行,并于1999年更名為匯豐銀行巴西有限公司;1999年收購馬耳他第一大商業銀行Mid-Med銀行的控股權;2001年收購土耳其第五大銀行Demir銀行;2001年在中國收購上海銀行8%的股權,緊接著又于2002年收購平安保險10%的股權;2002年11月收購了在墨西哥擁有最大個人客戶群的Bital金融集團;2005年收購了中國交通銀行19.9%的股權。
除了滿足地域擴張的要求外,匯豐的并購也著眼于新業務領域的拓展,其中以私人銀行業務最為典型。1998年匯豐收購了德國著名私人銀行Guyerzeller的少數股權,使之成為全資附屬公司;1999年收購紐約市第三大存款吸收行和主要私人銀行-紐約共和銀行(RepublicNewYorkCorporation),同年又收購歐洲著名私人銀行Safra共和控股(SafraRepublicHoldings);2002年,收購安達信下屬私人稅收顧問業務;2003年又以14億美元收購了位于著名離岸中心的百慕大銀行。2004年,上述收購獲得的私人銀行業務,與匯豐本身在香港、歐洲的私人銀行業務經過全面整合,組成了一個強有力的新品牌實體———匯豐私人銀行。截至2005年末,匯豐私人銀行管理的財富已達3480億美元,一舉超越花旗銀行和摩根士丹利,成為僅次于瑞士聯合銀行和瑞士信貸銀行的全球第三大私人銀行。
成功的并購產生的價值遠不止“1+1=2”那么簡單,因為優勢互補能帶來“1+1>2”甚或成倍的增加。匯豐在并購中特別強調的正是這種互補和協同效應。一系列的重大并購,已經并仍在通過持續的資源整合和優化產生強大的推動力量,使得匯豐的市場份額、品牌價值迅速增長。在“為增長而經營”(ManagingforGrowth)的新一輪發展戰略的實施過程中,相信匯豐會更加熟練地運用并購手段,幫助其成就“全球本地銀行”的偉業。
2006年5月5日于英國倫敦泰晤士河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