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洪才:我國金融機構存差擴大現象仍不容忽視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3月27日 19:00 中國發展觀察 | |||||||||
徐洪才 2月22日頒布的2005年第4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對1995年以來我國金融機構“存差”擴大現象進行了分析,認為存差不斷擴大,貸存比逐步下降,主要有四個方面的原因:一是銀行持有非金融機構發行的債券總量不斷增長,二是近年來商業銀行不良貸款剝離與核銷力度加大,三是金融體系外匯資產增長較快,四是現金需求增
《報告》認為,這是銀行體系資產多元化的必然反映,符合我國金融發展和市場化的總體過程,也與特定階段金融管理與銀行改革措施有關,不是資金閑置、使用效率降低和金融對經濟支持力度削弱的表現。《報告》同時認為,目前我國存差的概念已失去其存在和作用的條件,很難清晰反映銀行資金使用狀況,也無法準確衡量金融對經濟的影響,不僅容易引起歧義,還容易派生出其他謬誤。 “存差”現象不容忽視 筆者認為,《報告》的這一權威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向人們揭示了部分真理,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妨礙了人們對金融機構存差現象的深入認識。 首先,隨著經濟發展和銀行資產規模不斷擴大,銀行持有非金融機構發行的債券總量通常會逐步增長,但在分析銀行持有債券總量增長的同時,我們也應考慮銀行從事證券投資的資產規模與投放信貸資產的相對比例。絕對值增長是毋庸置疑的,但相對值的顯著變化則應引起我們的重視,這是問題的實質。與此同時,我們還應考慮持有債券的收益率問題,這在目前我國低利率市場環境下有著特別的現實意義。其次,近年來商業銀行不良貸款剝離與核銷力度加大是一個事實,但這不是影響銀行存差擴大的主要原因,而且今后銀行壞賬核銷將是一個經常性的工作,對此我們應動態地分析。第三,由于金融體系外匯資產增長較快,相應增加了商業銀行的人民幣負債,問題是商業銀行信貸資產并沒有與負債保持同步增長,因此問題還是出在商業銀行自身。第四,現金增長趨緩的確對存差擴大的抑制有所減弱,但這種抑制作用很有限,不能夸大其影響。 寬松貨幣環境的理性分析 與中央銀行的權威判斷不同,筆者認為目前我國金融機構存差現象充分暴露了我國金融體系存在的三大結構性問題:一是商業銀行資金配置效率低下;二是企業融資結構失衡;三是我國系統性金融風險增加。第一個問題與《報告》的論點相反,第二個問題和第三個問題在《報告》中只字未提。這三個問題交織在一起,是我國資本市場發展滯后、利率尚未完全市場化以及商業銀行改革未到位等諸多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眾所周知,金融體系的根本任務是將儲蓄有效地轉化成為投資。到2005年底,我國GDP已經突破18萬億元人民幣,按照40%的儲蓄率保守估算,新增儲蓄超過7萬億元人民幣。根據《報告》提供的數據,2005年國內非金融機構部門融資總量為3.1507萬億元,其中貸款2.4617萬億元,股票0.1884萬億元,國債0.2996萬億元,企業債0.2010萬億元,四者之間的比例是78.1∶6.0∶9.5∶6.4,直接融資比例不到國內非金融機構部門融資總額的四分之一。這里反映出兩個突出問題:其一,是儲蓄與投資總量失衡,金融機構只承擔了不到50%的將儲蓄轉化成投資的功能,這是出現所謂的存差擴大和“寬貨幣,緊信貸”現象的一個重要原因;其二,直接融資比例過低,全年股票融資金額只占到GDP的1%,這與發達國家5%~10%的比例相距甚遠,而且在0.1884億元股票融資中境內A股融資339億元,H股發行融資1545億元,主要依靠海外融資,國內資本市場貢獻較小。 毫無凝問,儲蓄向投資轉化嚴重受阻,正是金融體系效率低下的直接表現。銀行向企業提供資金占總投資金額比例下降,在資本市場公開融資沒有得到相應顯著提高情況下,必然引起民間非正規金融的異常活躍。事實上,我國很多地區非正規金融形成的“市場利率”已經高達20%的水平,而貨幣市場一年期央行票據的招標利率不到2%,銀行的貸款利率也只有大約6%的水平,利率扭曲可見一斑。在中央銀行政策保護下,我國商業銀行有將近4個百分點的利差收入,這在全球范圍內應該說是最高的,但商業銀行舍此而追求幾乎無利可圖的貨幣市場證券投資,由此判斷商業銀行效率沒有下降,顯然是難以令人信服的。與銀行體系存在9萬億元閑置資金相映成趣的是,大量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的融資需求得不到滿足,也不能不說我國的金融服務已經嚴重缺位。而中央銀行實行低利率政策,這種過低的資金使用成本會推動投資并可能引起通貨膨脹,為此必須相應采取緊的信貸政策,因此存差擴大不可避免。 出現存差現象的原因,既有國家宏觀調控政策對信貸資金進行總量控制因素,也有商業銀行加快改革和加強信貸風險控制的因素,還有銀行經營管理者經營動力不足和對風險資產自主定價能力過低的因素,特別是后者在國有銀行中的表現尤為突出。就國家控制信貸資金總量而言,主要是為了控制總投資規模,進而控制經濟增長和通貨膨脹;但另一方面,影響投資需求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目前低利率市場環境,過低的資金使用成本,既刺激了投資需求,也降低了投資效率;而低利率市場環境又受制于現行匯率制度,是一種被動選擇。如果我們跟隨美元加息,則會加大國際熱錢流入,進而加劇我國國際收支失衡、增加中央銀行在外匯市場中的壓力。 存差現象導致了一系列嚴重后果。第一,商業銀行增持央行票據、國債和短期企業債等有價證券,增加了貨幣市場資金供給,降低了貨幣市場利率,這顯然不利于控制投資需求和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第二,在現行匯率水平下,外匯儲備急劇增加迫使中央銀行不斷投放基礎貨幣,央行為了維持人民幣匯率又必須繼續保持較低水平的基準利率,進一步強化了低利率和寬松的貨幣市場環境,形成惡性循環。2005年,中央銀行因外匯儲備增加大約投放基礎貨幣1.6萬億元,超過全年新增投放基礎貨幣2.2萬億的70%,外匯占款成為央行投放基礎貨幣的主渠道,央行貨幣政策獨立性受到空前的威脅。第三,低利率市場環境雖然短期里有助于抵制國際熱錢流入,但卻普遍降低了金融工具收益率水平,在商業銀行擁有9萬億過剩流動性的情況下,無疑增加了商業銀行的經營風險,也增加了保險公司和其他機構投資者的經營風險。近期里,商業銀行被迫收縮大額協議存款業務,對保險資金運用產生了直接影響,金融機構利率風險急劇增加。應該看到,雖然我國外匯儲備投資于長期美國國債的收益率達到了4%以上水平,但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票據也要付出大約2%的成本,實際上是中央銀行和商業銀行各得到2%的名義收益率。相比于各級政府招商引資提供給境外資本15%以上的必要收益率,我們顯然在做賠本生意。目前我國GDP年增長率大約為9%,可新增1.5萬億元左右的價值,但去年我國新增外匯儲備2000億美元,新增國民財富100%地流失到海外,只享有2%的低投資回報,且要承擔巨大的匯率風險,而國內老百姓并沒有直接得到實惠,這確實讓人難以理解。 解決問題的基本思路 認清了問題的本質,也就有了解決問題的基本思路。目前,存差現象的存在確實值得深入研究,必須引起有關方面的高度重視。既然存差現象暴露了商業銀行、資本市場和系統性金融風險三個方面的問題,因此我們也不妨從三個方面入手予以解決。首先是加快商業銀行改革步伐,提高我國商業銀行的風險與資產定價能力,加快利率市場化進程,改進信貸資金供給和風險管理。其次是加快發展包括全國性主板市場、全國性創業板市場和區域性OTC市場在內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發展多種形式的金融工具,擴大企業的直接融資規模,這可能是徹底解決我國金融體系存在的諸多棘手問題的根本出路。第三是加快金融衍生產品市場建設,增強金融機構和企業管理利率風險與匯率風險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