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雙寧:促進銀行業在防范風險前提下創新發展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1月04日 15:30 《中國金融》 | |||||||||
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席 唐雙寧 當前,金融創新已成為銀行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推動力。縱觀國內外銀行業,經營體制、管理模式、服務方式和產品的創新日新月異:從傳統的分業經營到提供一站式綜合服務的混業經營,從傳統的資產負債管理到新興的客戶管理,從面對面的柜臺服務到電子化遠程服務,從單一的存貸款產品到為客戶量身定制個性化和多樣化的金融產品,創新活動一刻未曾
中國銀行業在改革開放中步入創新時代。經濟金融改革使我國銀行業從陳舊經營體制和管理模式的束縛中解放出來,在實現市場化經營的道路上不斷邁進。經濟金融改革還為我國銀行業在制度和產品創新方面提供了用武平臺。我國加入世貿組織,提高對外開放度,更對我國銀行業迅速提高綜合競爭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激勵著我國銀行業加快創新步伐。 為提高中國銀行業發展水平,中國銀監會高度重視和積極支持銀行業創新,同時,針對金融創新對市場反應迅速,產品推出速度快、更新周期短,組合化、交叉化、復雜化、電子化程度高等特點和趨勢,密切關注和識別伴隨創新的金融風險,及時引導銀行機構加強風險管理,在防范風險的前提下支持銀行業創新,在創新中實現發展。 中國銀行業的業務創新 經過二十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國銀行業已經從20世紀80年代以前大一統的人民銀行獨家經營模式、80年代到90年代期間的專業銀行模式,發展到了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現代商業銀行模式,銀行業務也從簡單的“存貸匯”發展到多層次、多品種、多方位的綜合服務,業務創新已經成為商業銀行培育核心競爭力、提高服務質量、提升經營績效的主要手段。商業銀行已經開始從簡單模仿和復制新產品、增加業務品種向創新服務方式、服務渠道、交易工具和交易市場四個方向發展。 在服務方式方面,正在從大眾化、標準化逐步走向專業化、個性化和綜合化服務。以理財服務為代表,以提高客戶忠誠度和優化客戶結構為目的,以滿足不同客戶和客戶群的金融需求為導向的多層次、個性化服務,正在成為國內商業銀行服務方式創新的主要方向。 在服務渠道方面,信息網絡技術使得高效率、便捷化的交易通道快速發展。以電子銀行和銀行卡為代表,以提高金融交易效率和降低交易費用為目的,以信息網絡技術為依托的無地域限制、無時間限制的全天候服務通道,正在快速發展。 在交易工具方面,與個性化和專業化的服務方式相對應,交易工具(產品)從簡單粗放逐漸向復雜精巧發展,金融衍生產品層出不窮。商業銀行已經開始積極發展各類衍生產品,在法律許可的范圍內,正在嘗試滿足不同需求的產品組合。 在交易市場方面,國債、金融債和次級債市場不斷發展,離岸金融交易的市場規模逐步擴大,部分銀行正在積極嘗試建設場外交易市場。 上述創新活動相互依賴、相互促進。優質的服務要通過有效的通道才能實現,具有競爭力的產品要有相應的市場才能進行交易。反過來,高效的交易通道和市場必須有適宜的交易產品和服務需求,才是“有水之渠”、“有容之器”。可以預見,在目前和今后一段時期內,電子銀行、銀行卡、衍生產品和商業銀行個人理財等,將是我國銀行業務創新的活躍領域。 電子銀行業務 我國電子銀行建設始于20世紀90年代后期,經過近十年的發展,已成為我國商業銀行的一項重要業務。目前在國內正式建立網站的商業銀行已超過40家,大部分已開展交易型網上銀行業務。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和應用,近幾年我國電子銀行的發展尤其迅速。例如,中國工商銀行電子銀行交易額2000年僅為2萬億元,而2004年已突破38萬億元,電子銀行交易已占全行結算業務量的四分之一,網上銀行和電話銀行客戶總數突破3000萬。 電子銀行業務除面臨傳統經營活動中的主要風險,如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市場風險等風險外,還突出面臨著一些新型風險,如制訂電子銀行發展戰略時可能出現的戰略風險,在運營中可能出現的技術規范、數據安全、內控機制等運營風險,經營不力對銀行信譽可能產生負面影響的信譽風險,由于法律環境及相關法律制度不健全產生的法律風險,等等。 銀行卡業務 中國銀行卡發展始于20世紀70年代后期,歷經了起步和聯網聯合階段,21世紀步入產業化發展階段。目前總發卡量超過8億張,交易金額超過25萬億元,市場化運行機制基本確立,行業自律水平逐步提高,專業化服務初步形成,國際化進程日益加快。 目前我國銀行卡業務面臨的風險主要包括技術風險和信用風險,而技術風險目前相對突出,具體表現為偽卡犯罪、自助機具詐騙、商戶套現、不良中介騙領信用卡等。為防范技術風險,我國商業銀行在技術標準、業務流程、管理制度和風險控制等方面需作出進一步努力;在培育信用文化的同時,還需加強對持卡人和商戶的風險防范意識教育。同時,隨著貸記卡的逐步發展,我國銀行在信用卡授信管理和整體風險管理方面尚需繼續完善。 金融衍生產品交易業務 金融衍生品市場作為一個新興市場,在價格發現、規避風險和增加投資組合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對國際金融市場產生著深刻影響。 目前我國已有50多家中、外資銀行機構獲準開辦衍生產品業務,交易幣種主要為外幣,品種主要包括期權,如外匯期權、利率期權、債券期權和期權結構性債券(存款);遠期,如遠期外匯買賣、遠期結售匯、遠期利率協議;互換,如利率互換、貨幣互換、違約互換、互換結構性債券(存款)等。 開辦衍生產品業務的銀行都制定了衍生產品交易業務的管理辦法和操作規程,健全了授權和授信管理,設立了獨立的中臺,實行了前臺交易操作、中臺風險監控和后臺資金清算相分離的制度,加強了對衍生產品交易風險的計量、監測和控制,加強了對風險管理系統的研究和改進,同時逐步加強了內審和外審對衍生產品業務的監督,但技術水平尚待提高,在經驗上還需不斷總結,在人才上還需大力培養和積極引進,在資金處理和管理系統以及風險管理技術方面也還需進一步完善。 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 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在歐、美等發達國家和地區已有長足發展。很多國家和地區實行金融混業經營,因此個人理財業務的品種也十分豐富和多樣化,包括銀行、保險、投資管理、個人信托等各類金融服務;理財從業人員實行嚴格、系統的資格認定制度;理財服務展現出個性化、綜合化、分層次的特點;以客戶關系管理系統和信息技術平臺為依托,形成了強大的銷售和服務網絡。 我國商業銀行從20世紀90年代末開始嘗試向客戶提供投資顧問和個人理財服務。近兩年,商業銀行積極推行品牌化戰略,招商銀行“金葵花”、工商銀行“理財金賬戶”、建設銀行“樂當家”、農業銀行“金鑰匙”、光大銀行“陽光理財B計劃”、民生銀行“非凡理財”等產品相繼面世,市場上已有20多個品牌、幾百種理財產品。同時,我國境內的外資銀行也將其在國外的理財業務移植到我國市場,積極開展外匯理財業務。由于體制、市場發展程度和政策等因素的制約,我國商業銀行的個人理財業務在品種、規模和管理方式等方面與國外銀行仍有較大差別。 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風險有兩方面。一方面是客戶可能面臨的風險,即客戶可能因投資工具的價格、利率、匯率變化等蒙受資金損失。因此,銀行應向客戶充分揭示相關風險,使其選擇的投資產品適合自身風險承受能力。另一方面是銀行可能承受的風險,主要包括市場風險、信用風險、操作風險、法律風險、聲譽風險等。 中國銀監會積極支持和鼓勵銀行創新 中國銀監會高度重視銀行業務創新活動,成立之初,即將促進金融穩定和金融創新作為良好監管標準之一,既要履行風險監管職責,又要把握和處理好創新與風險、創新與監管、創新與金融穩定的關系,在堅持審慎監管的前提下,為商業銀行業務創新提供有利的政策環境和條件。為積極支持和鼓勵銀行在創新中發展,中國銀監會進一步提出了“規范與發展并重、創新與防險并舉”的原則,對銀行的業務創新活動既予以規范,又積極支持。 為適應銀行業務創新的需要,中國銀監會成立后不久,即相繼頒布實施了《商業銀行服務價格管理暫行辦法》、《金融機構衍生產品交易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商業銀行外部營銷業務指導意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風險管理指引》等一系列部門規章和政策,與相關部門共同制定頒布了《商業銀行設立基金管理公司試點管理辦法》、《信貸資產證券化試點管理辦法》等,及時為商業銀行業務創新提供政策和法律支持。近期,中國銀監會還將頒布實施《電子銀行業務管理辦法》、《電子銀行安全評估指引》等規章。 為推動商業銀行業務創新的發展,中國銀監會2005年6月在杭州首次召開以商業銀行業務創新為主題的座談會,再次表明對銀行業務創新的支持,并強調,在同業競爭日趨激烈、傳統業務又受到資本約束的情況下,惟有通過創新才能實現更好發展;業務創新是商業銀行發展的動力,防范風險是商業銀行發展的前提,規范管理是商業銀行發展的基礎,外部支持是商業銀行業務創新的關鍵。 作為促進商業銀行業務創新的最新措施之一,中國銀監會2005年10月設立業務創新監管協作部,其主要職能是加強對銀行業務創新的研究、協調和引導,為業務創新提供支持。銀監會將根據銀行業務創新發展的需要,進一步健全相關政策法規,完善市場準入和持續監管,使創新和監管互相促進,共同發展。 在創新中嚴密防范銀行業風險 業務創新在幫助銀行提高效率、提高盈利能力、提高服務水平的同時,也會給銀行帶來各類風險,如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操作風險、法律風險、聲譽風險、技術風險等等,需要嚴加防范。特別是目前,銀行對許多創新業務還缺乏管理經驗,對潛在風險認識不足,因此,業務創新要以防范風險為前提,堅持區別對待、強化內控、充分披露的原則,加強對業務創新的風險管理,將其納入銀行整體風險管理體系。對信用風險,應建立科學有效的評級體系,并按照“提高貸款分類準確性-提足撥備-做實利潤-資本充足率達標”的監管要求,提高抗風險能力;對市場風險,應按照衍生產品交易管理辦法和市場風險管理指引的要求,建立和完善識別、計量、監測和控制相關風險的管理體系;對操作風險,銀行應在積極培養合規文化的同時,進一步完善和落實有關規章制度,完善業務流程和信息系統,加大防范操作風險的工作力度。銀行在業務創新過程中,應充分考慮自己對各類風險的承受能力、控制能力和資本實力,按照成本可算、風險可控、信息可披露的原則,真正做到通過創新實現收益的最大化和提高競爭力,避免心中無數,盲目跟風,違背創新初衷。 中國銀監會在積極支持和鼓勵我國銀行業在防范風險前提下創新發展的同時,堅持以防范風險為己任,在規范與發展并重的原則下,針對創新業務國際化、復雜化、電子化等特點及趨勢,遵循“管法人、管風險、管內控、提高透明度”的監管理念,密切關注和敏銳識別銀行業務創新中的風險,及時引導銀行業加強風險管理,促進銀行業的穩健經營,保護廣大金融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為防范銀行創新中的風險,中國銀監會將在完善法規建設方面繼續努力,與時俱進,對已不能滿足市場發展需要和風險監管需要的規章制度進行修訂和完善,根據銀行業務創新的新情況、新問題及時制定相關政策和制度,同時積極推動改善銀行創新的外部環境,如推動會計、稅收、征信等相關政策和制度的不斷發展和完善;在規范管理上,積極推進銀行創新業務的會計、統計等相關基礎建設,及時建立針對創新業務的風險監測和統計指標體系;在市場準入上,積極與銀行溝通,針對各類新業務的特點和風險特征,加強引導,依法實施市場準入管理;在日常監管上,對銀行開辦創新業務及時進行風險提示,督促其制定科學的新產品研發戰略和規劃,對新產品的可行性嚴密論證,進行充分的風險評估和測算,完善產品定價機制和風險管理措施,做到成本可算、風險可控,同時加強對新產品銷售業務人員的培訓,嚴格上崗標準,確保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得到保護,使銀行最大限度地防范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操作風險、法律風險和聲譽風險。中國銀監會還將繼續采取多種方式,挖掘國內外資源,加大對監管人員進行知識更新和技能培訓的力度,不斷提高監管的專業化水平,以適應金融創新對監管的要求。 中國銀監會將與銀行業共同努力,促進銀行業務創新在防范風險的前提下穩健發展,使創新戰略的制定和實施真正成為銀行業提高綜合競爭力和實現良性發展的推動力。 (責任編輯 胡同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