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光”是新聞媒體輿論監督的關鍵和“法寶”,新聞監督的威力正在于通過媒體的曝光將問題公之于世,讓輿論的陽光驅散權力恣意的陰霾。不過,新聞監督畢竟只有輿論的影響力而無執法意義上的制裁性和強制力,媒體的曝光顯然代替不了相關問題的解決,也未必能引起對相關問題的查處和追究,因而新聞監督的功用其實是有限度的。問題的關鍵是,如何充分發揮新聞輿論這一公共話語資源的傳播及輻射效應,強化輿論監督對公共事務領域的間接的影響力。
在新聞監督實踐中,曝光出來的問題不少都是靠有關領導的批示才最終得以順利解決的,盡管這種方式帶有一定的偶然性、隨意性甚至帶有一定的人治色彩,但這種“曝光———追查”互動模式的建構也在相當程度上淡化了行政法治監督可能存在的隨意性和領導批示可能凸顯的人治色彩。將領導批示這種個人行為置換為行政監察部門和政府法治機構的行政行為,將在公共事務領域過分凸顯領導個人權威的傾向轉變為真正彰顯行政法治的公共權威,實現了針對曝光個案的行政法治監督的常規化和制度化。可以說,“曝光———追查”模式使行政違法違紀案件一經曝光都會有個“水落石出”式的追查結果,從而最大限度地避免了以往司空見慣的不了了之的情形。
這既是公民社會遏制公共權力和維護公民權利的“利劍”與“盾牌”,同時也可以視為一種公眾“用嘴投票”的公共選擇行為,公眾可以通過代表民意的輿論表達對政府及其組成人員的信任度和支持度,通過公眾輿論的傳播效應和影響力對權力形成一種無形而巨大的壓力,督促其履行提供公共服務的職責和義務。傾聽民聲、順從民意和維護民權乃是任何一個民主政府存在的道義基石所在。因而,不妨將揭短露丑式的新聞曝光視為明智的政府應當有勇氣承受的“必要的痛”,有正義感的媒體形象其實與森林中的“啄木鳥”頗為類似。倘若政府機關對媒體揭示出來的問題敷衍了事、不了了之甚至對媒體進行壓制和報復,那么政府這一公共權威的肌體很可能會被一些“蛀蟲”侵蝕得體無完膚,甚至可能要為患上權力腐敗這一致命的“政治之癌”付出沉重的代價。
根據權力與責任的對等原則,行政機關應當依法對自己的行政行為承擔責任,行政權力的運作應當始終置于法定責任的軌道。責任行政這一行政法治理念強調的是行政活動應當始終置于一種負責任的法定狀態。可以說,對新聞曝光案件進行追查是“責任行政”理念的題中應有之義,同時就是實現“責任行政”理念的重要路徑。賦予新聞輿論監督在預防違法行政中的“尚方寶劍”,對于促進新聞輿論這一公共話語資源向權力監督資源的轉變,對于提升新聞監督的實效,督促行政機關依法行政,實現“責任行政”這一行政法治理念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一言以蔽之,從立法層面將新聞輿論監督制度落到實處有助于彰顯媒體的良知和正義感,同時也有利于樹立新聞媒體在監督依法行政預防領域的剛性形象。
解放日報 劉武俊
《江南時報》 (2005年07月11日 第十八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