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評論研究 > 傳媒觀察 > 正文
 

電視節目創新的可行性研究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7月08日 13:51 人民網--北方傳媒研究

  電視節目創新,是電視媒體自身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受眾的必然要求。本文從資金、資源、人力、制度幾個方面對電視節目創新的可行性進行了分析。

  一、節目創新的資金投入與資源保障

  (一)關于資金投入

  創新離不開研發,研發對于保證創新成果的有效性和長效性來說,都是必不可少的步驟。研發需要費用是不言而喻的。高新技術產品的界定標準之一是研發經費與產品附加值的比例大于10%。微軟對新產品研發的重視程度體現在它的經費投入方面:拿出其利潤的50%以上用作研發。我們在進行電視節目創新的可行性研究的時候,理所當然要進行研發經費的討論。

  令人驚訝的事實是,我國的電視臺大多沒有專門的研發經費,實際研發時所發生的費用,也是從其他經費中“擠占”來的。再比如人員培訓,我們現在就沒有一筆合理的培訓費用可以支出,多數要用會議費替代,可謂名不正言不順。培訓是任何一個公司非常光明正大的理由,但我們的財務系統就沒有這樣的開支。在成本核算等問題上也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弊端,我們整個電視管理體制還是按照計劃經濟體制在走。

  央視做節目往往是不計成本的,它可以花費巨資來做一個節目,可能是為了某種特殊的需要。如果謂此為“左”,那么“中”就是有的電視臺因為預算的限制,會舍棄一些表現效果好但價格昂貴的東西。而“右”是在經營上非常市場化,因為頻道每年都有創收任務,如果某個節目創收好,最后綜合評比的時候分數就高,這對節目來說壓力很大。電視臺現在一到年底討論淘汰什么節目時,遵循一條非常重要的原則,就是看節目的投入產出比。投一塊錢才掙一毛錢的節目,有什么理由讓它存在?

  電視節目創新的資金投入需要進行頂層設計和安排,更需要制度保障。從一般操作層面上講,沒有差別就沒有政策,對已經積累的大量電視節目開發制作費用做出統計后,按靜態投入測算,可以對創新類節目按同類節目大于1的比例(如1.1~1.2倍)投入。

  電視節目創新的資金投入和管理還有待于建立全國性電視節目市場,杜絕暗箱操作,實行優質優價。精品節目能賣上好價錢,才能有效地實施精品戰略。有線臺和無線臺合并以后,一些臺買節目一口價,價格偏低。俗話說,“谷賤傷農”,電視節目價格低使得許多制作單位不敢大量投入資金制作精品,這將影響中國電視劇走向新的繁榮。因此,電視節目,特別是電視劇應實行優質優價,做到制作單位和播出單位利潤的合理分配。這樣才能形成良性循環,不斷發展。

  加強廣告經營,增加電視廣告在廣告業總額中的比例也是節目創新資金運作的舉措。發展電視產業,有許多工作要做,但從電視臺的角度看,要加強廣告經營,擴大財源。發達國家電視廣告應占總額的40%以上,我國的情況與之相去甚遠。如果再細分析一下,各頻道電視廣告的收入很不平衡,如中央臺目前已開播的15個頻道,廣告收入的80%集中在一套。

  (二)關于資源保障

  創新離不開資源保障。從管理的意義上講,對現有資源進行整合,以有效適應創新工作的要求,就是資源保障的重要途徑之一。在舊體制下,我們的部門是各自為政,做廣告的和總編室不屬于一個系統管理,一個臺長管廣告,一個臺長管節目,節目生產也都是分類管理,這樣使資源的有效利用受到影響。打通和開發資源,還要在強化特色和優勢上做文章,比如不少優秀的節目、優秀的主持人,還有大量的活動和節慶資源,雖然是共享資源,但經過深加工和相關資源的嫁接與互動,也完全可以形成特色和優勢,為我們創新品牌、營銷品牌做出貢獻。

  為此,電視臺的財務管理、節目管理、人力資源管理肯定應該為電視節目的創新所需提供的資源保障做一些改造,并按照節目市場化的方向和創新需要進行改造。

  二、節目創新的人力要求與制度安排

  (一)關于人力要求

  創新對人才的要求是顯而易見的,這里也包括人力資源的合理配置。現在媒體都在拼人才,不僅是節目人才,還有管理人才、營銷人才,各種專業人才和高管人才都要有量的儲備,同時還要考慮人才結構的合理與后續人才的積累和培養,要使一線人員合理流動,保持旺盛的團隊活力。

  1.人才培育

  為培養高級電視人才,電視的教育體制要創新。過去我們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國內培養;另一種是派到外國留學。前一種方式,學到的關于節目制作的理念比較舊,制作的節目不那么鮮活、生動;到西方發達國家去學習,這樣的人占少數,他們接受西方新聞理論的教育,回來后與中國的實際情形有個結合問題。為培養適應國內國際競爭的復合型優秀人才,我們的新聞教育要創新。比如在學制上可實行“3+2”,在國內學3年,學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電視理論和外語;在外國學習兩年,主要學習西方先進的電視制作理念、運營理念和制作技術。或者在國內學4年,然后到國外讀2年研究生。又比如,可以請外國知名教授來授課;請國內新聞媒體的名人、專家來講學;請國內各傳媒大學的學術帶頭人來做專題報告。吸納傳媒精英獨到的見解,以開闊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在教育師資上應廣納群賢,在學術上兼收并蓄,這樣才有利于培養優秀人才。

  人力資源管理是十分專業的學科。目前電視節目制作的工作實踐暴露出的一些問題與我們原有的教育體制有一定的關系。創新對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電視節目人力的多元化、專業化,以及每一個成員的友好合作。

  2.人員分工

  電視節目創新往往對人員分工要求得比較細,創新可以體現在各個環節和版塊上。比如《開心辭典》,人力方面的分工有幾塊:導演組、題庫組、選手組、后期組,還有網絡組、宣傳組等等。題庫組根據導演的要求,專門負責組織各種題目。導演這期設計的是什么,題庫組就要配套相應的題目。然后就聯系來源,再集中篩選、包裝和核實。選手組的工作就是選拔選手、面試選手,對節目需要什么樣的選手了然于心。后期組的任務就是包裝、合成,合完節目之后審節目、送入庫,負責安全播出網絡組,要滿足節目對網絡提出的任務要求,同時還要使現場的連線全部實現視頻化。宣傳組負責維護節目組、主持人、導演對外的形象,所有的媒體采訪必須通過宣傳組。每一期節目如何宣傳,度量是多少,在這個基本量上,重點節目又該如何宣傳;每年在全國各地應舉辦幾次節目宣傳推廣活動,如何做,主持人是否需要到現場等等,都是宣傳組的職責所在。

  3.制片人

  電視節目的領軍人物是制片人。就中國的電視界來說,制片人實際上是一個新概念,到現在為止,我們并沒有真正的制片人。因為制片人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是媒體產品的生產者和管理者。制片人管理的是一個團隊,怎樣打造團隊的文化;怎樣設計生產流程,以使生產達到高效率、低成本;如何在節目中創造更多的盈利點,又不損害節目的本體;怎樣獲得更好的廣告回報;怎樣去推廣欄目、品牌;在品牌建設中運用什么樣的手段來維護品牌的知名度、擴展品牌的外延……這都是制片人應該想到、做到的。優秀的管理者與一般的管理者的區別往往在于發現缺陷與解決問題的水平,以及決策的方向性上。

  目前,電視節目創新在人力方面最需要、最緊缺的正是最好的管理者——制片人。

  (二)關于制度創新

  中央電視臺的高層人士表示,電視業要做強,最重要的一條就是要抓住創新這個關鍵環節。深化體制改革,搞活運營機制。將電視臺經營部分剝離出來,進行企業改制,推向市場,自負盈虧,在市場經濟中做大做強。電視機構要逐步建立有利于調動電視工作者積極性的管理機制和運行機制,推動電視創新,多出精品,多出人才。要尊重人才、尊重知識、尊重勞動。調動一切積極因素,解除束縛電視業生產力發展的條條框框,中國電視就會出現欣欣向榮的局面。堅冰早已打破,航道尚未開通,創新創優需要的制度保障還有許多工作要做。

  制度總是具體的,制度的改革從一定意義上說,比建章立制還要難。制度設計和制度安排的動力是改革的要求,說到底,是受眾的要求。比如,公眾對央視春節晚會的要求是“開門辦春晚”和“市場化辦春晚”。央視春節晚會歷來由央視“獨家經營”,大到節目創意、確定演員,小到盒飯、紀念品統統是自己操辦,機制上沒有與市場接軌,削弱了市場競爭力。很多節目劇組審看時一片叫好聲,但播出時則是一片批評聲。原因就是這些節目僅僅適合一部分編導的口胃,而這些編導整天在臺里打轉轉,并不了解多數觀眾想聽什么歌,想見什么人。當年黃一鶴總導演是在深圳坐車時意外地聽到司機在聽張明敏的歌,才請來張明敏,有了《我的中國心》這個至今仍令人難忘的經典節目。現在的春節晚會,仍未與市場接軌。

  據了解,春節晚會的機制變革就包括“節目可以由獨立制片人選送”、“民營藝術公司負責某個節目的單獨策劃、包裝,將成品送至央視”等內容。也就是說,春節晚會劇組會成為“買方”,按節目的質量給予制作人以經濟回報。

  電視節目創新的目的是保障和提升節目質量,質量同樣需要制度和組織的保證。如建立每月或者每季一次節目質量調控會,集體檢閱和綜合分析全臺節目的質量,發現受眾不滿意的節目,立即進行質量調控,或研究改進措施。又如組建由專家、社會和電視臺內部人士組成的節目監評系統,對監評意見可以做出接受改進的反饋,也可以作出解釋研討的反饋,甚至可以作出澄清反駁的反饋等等。目的只有一個,即確保和提高節目質量。

  來源:人民網--北方傳媒研究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喻國明、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2003級碩士研究生宋音)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