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評論研究 > 傳媒觀察 > 正文
 

游動的發行力量:報社自組流動售報的功用管理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6月20日 16:43 千龍網

  流動在大街小卷、車站碼頭等人群密集處,或茶樓、飯店等公共消費場所進行售賣報紙的方式稱之為流動售報。這種發行方式的利與弊,這支隊伍的作用與管理非常有探討之價值。我在廣州《南方都市報》,北京《京華時報》和重慶《重慶商報》時都組織過和正在操作流動售報。因而,有比較深切的體會和思考,在此與大家分享。

  一、流動售報的利與弊

  為什么在許多市場都存在流動售報,許多報社都在組織或組織過流動售報,因為其作用很明顯。我將自組流動售報功能概括為三種:即直銷效果強,宣傳作用大,促銷效果好。

  直銷效果好

  流動售報是一種直銷模式,它剔除了許多中間環節,產品到達讀者手中的距離短,發行效果自然強。傳統的零售發行模式為:

  報社   郵局   報商   報攤   讀者

  而報社組織的流動售報的發行模式為——

  報社    讀者

  兩相相比,后者少了中間的三個層次。當然,還有一些零售模式可能不經過郵局,只經過報商,或者不經過報商,直接由報社組織隊伍到報攤,再賣給讀者。但不管如何,流動售報的通路是最短的。

  流動售報也是一種主動銷售。報攤(亭)是一種被動的發行終端,攤(亭)主是守株待兔式的坐商。而隨時隨地叫賣的流動售報具有靈活性、便利性、主動性的特點,便于讀者節省購買時間。比如,城市里的開車族或自行車族要買報紙,去報攤(亭)就比較麻煩,得先想辦法停車再實現購買行為。流動售報則可以招之即來,揮之即去,非常便利。因此,往往一個流動售報員賣一種報紙的量等于幾個報攤。《京華時報》創刊時,零售既走報攤(亭)也走流動售報。第1個月每個流動售報員的任務是60份/天,而當時報攤(亭)能賣10份就不錯了。

  宣傳作用大

  穿著報社的宣傳服裝,只賣一家的報刊,游動于城市的各個角落的流動售報員,顯然把廣告信息也帶到市場,傳達給讀者。流動售報等于流動廣告,而且是滲透性最好的廣告。運用得好,其宣傳效益遠遠超越其它許多廣告手段與方式。比如《京華時報》創刊前的廣告投入并不大,既沒做電視廣告,也沒有太多的平面廣告。北京市民迅速認識、了解《京華時報》,主要靠發行隊伍。創刊當日,兩千個小藍帽突然降臨京城,走街串巷,隨處可見,水銀瀉地,無孔不入。此隊伍持續三個月的狂轟亂炸造勢宣傳效果十分強勁。《重慶商報》組織的“紅魔跑販”(重慶習慣將流動售報稱之為跑販)隊伍采取的是“定崗、定編、定時”管理制。規定跑販所處位置,必須在十字路口,車站碼頭等人氣旺地,所限時間必須是上下班的高峰,就是有意識達到一種宣傳效果。

  促銷功能好

  擁有流動售報隊伍,可以靈活調動,執行各種各樣的促銷活動。與投遞隊伍、送攤隊伍相比,流動售報隊伍的機動性、可調度性更強。因為前者負責的業務本身受時間限制較大。在重慶,報業經營競爭慘烈,其標志之一為“活動依賴癥”,大家都在拼命做活動來提拉廣告,通過活動增加廣告的附加值,刺激廣告商的投放熱情。公開倡導以策劃競爭替代自然競爭的《重慶商報》,頻繁組織活動是其廣告經營特色之一。每年都會有幾十個活動推出。對于一些戶外活動,特別有影響力的活動。發行公司都會派人現場宣傳或現場訂報、賣報,其主力多為流動售報。除了報社組織的活動,對于重慶一些重大活動,我們也會組織“跑販”現場售報促銷。從今年三月開始,“紅魔跑販”早上6:00至9:30,專門為報攤促銷,強化其促銷功能。

  有利就有弊

  恰似天與地、男與女相伴相生,任何事物有利必有弊,有功用,也會有負作用。作為流動售報的建立與管理存在著管理難、成本高的困窘。

  管理難

  流動售報員待遇低、素質低、非集中制的特點,注定了這支隊伍難管。擅自脫崗,沖擊報攤(亭),虛報名額,變賣廢報,安全隱患等等都是流動售報管理中的“常見病”與“多發病”。

  所謂脫崗,就是不聽指揮,拿了報紙,不去街上賣;把報紙批發給報攤叫沖攤;零售站長為了騙取報社的底薪,填報假名額,套取底薪,這叫虛報名額;將報紙領回來轉手賣廢報,更是普遍容易發生的現象;人多且戶外流動作業,肯定危險系數大,如果發生意外,羅嗦事兒且煩哩。

  究其原因,組織自己的流動售報,薪酬設計上最為尷尬,收入太高,有漏洞可鉆,管理難度大;而收入太低,不可能招到人,進來后也給你糊搞,同樣管理難。管理者再怎么絞盡腦汁,總會“道高一尺,魔高一仗”,關鍵要加強監管。據我們的經驗,收入設計應該先保證其安居樂業,再加強管理來查遺補漏。

  成本高

  報社養一支流動售報隊伍肯定要投入一筆不菲的成本。靠自己隊伍賣報,肯定比批發給攤(亭)代價大。《京華時報》2001年的發行成本中,人員工資占60%左右,主要是因為流動售報的投入大。

  二、為何要組織流動售報隊伍

  既然,報社養一支流動售報隊伍的成本高,管理又難。為何還要去做呢?大致原因如下——

  傳統渠道難以或無法保證發行質量

  傳統零售發行渠道一是郵局,二是報商。郵局擁有傳統國有企業的所有弊端,收費高,服務差,效率低。雖然他們也在改革,但積重難返,舉步維艱。新的報刊或弱勢報刊要想通過他們發展起來,可能是癡心妄想;報商的隊伍有一定靈活性,但因為原來一直處于“地下作業”,沒有政策支撐,多是家庭式管理,小打小鬧。加上報商的素質普遍較差,營銷能力與服務水平有限,發行質量難以保證。

  在傳統渠道難以依賴的情況下,許多報社不得不自建隊伍特別是組織流動售報隊伍尋求突破。相對來說,自己投資建立的發行隊伍總比傳統渠道執行力強。

  流動售報往往是新辦、弱勢媒體的利器

  在傳統的渠道被傳統強勢的報刊所占據,讀者購買已形成習慣時。新辦的或弱勢媒體只能想辦法另辟蹊徑,尋求突圍。而流動售報的組織建立往往是“殺手锏”,它擁有的直銷、宣傳、促銷等功能,迅速在市場上起到立竿見影之效果。

  《京華時報》就是最典型的靠流動售報旗開得勝的發行案例。

  市場環境因素也制約著流動售報策略

  在營銷戰略設計上,我們必須遵循匹配的原則。包括針對什么樣的產品,選擇什么樣的時機,適應怎么樣的市場,其打法都是有區別的。面對慘烈的競爭,有時會逼著我們多花成本建立流動售報隊伍。在有的市場,流動售報已經成為零售的主渠道時,也應該從此發力。比如在重慶市場,零售市場上,固定的報攤(亭)的銷量只占總銷量的30%左右。本地的報攤(亭)服務較差,遲開攤或遇雨天不開攤的情況乃家常便飯。在重慶有名的商務區解放碑,報攤(亭)一般9點之后才開門,在此環境下,組織好自己的流動售報便顯得重要。

  三、廣州、北京、重慶組織流動售報的實踐

  從《南方都市報》到《京華時報》,再到《重慶商報》;從南國羊城,到首都北京,再到西南山城;從發行新創刊的報紙,到推動弱勢報紙愈來愈強。我們都嘗試過組織流動售報實現突破。結果發現,三地的差異是很大的,因此組織的方式,產生的效果也截然不同,非常有趣。

  《南方都市報》:剛開頭就煞了尾

  1997年9月。我主管《南方都市報》發行,為擺脫發行滯后的瓶頸嘗試組織流動售報尋求突破。我們在東山、天河、越秀、荔灣、海珠、芳村、黃埔等8區招募流動售報員,采取在發行站集中吃住的方式進行管理。薪酬為底薪加提成。最初我們吸引了上百人加盟,要報數曾突破1萬份(要知道,當時《南方都市報》上攤實銷量不過兩千份左右)。然而,管理上的問題接踵而至,有送攤員投訴沖攤的,有投訴出現賣廢報的。更重要的是,廣州的環境不適宜發展流動售報。因為報攤(亭)較密,另外,城管抓得嚴,很多地方不給你站街賣報。造成賣報員積極性屢受打擊,銷量不佳。于是,運行兩個月后,不得不宣布解散流動售報隊伍。

  《京華時報》:水銀瀉地,見好就收

  若向《京華時報》初戰告捷,“魔鬼發行”威名遠揚的秘笈,首推流動售報的成功組織與使用。2001年3月10日,我帶領一干人馬北源進京。經過市場調查,我們認為要使《京華時報》一開始就是一棵大樹,創刊當天就要將30萬報紙推銷出去,一周的宣傳促銷活動要保證質量,只有自己組織流動售報隊伍。而且北京與廣州零售市場有區別,北京地大城寬,報攤(亭)不如廣州密集。而且北京城管不嚴,為組織流動售報提供了可能。加上有人民日報社的子報背景,可以充當保護傘。組建兩千人隊伍有發揮的空間。計劃擬定后,先將站長確立,再讓他們分頭想辦法找人,同時要求各站主動與城管、派出所搞好關系,為大規模的隊伍街頭亮相做好鋪墊。

  據當時調查,街上現有賣《北京青年報》、《北京晨報》、《北京娛樂信報》的流動售報人員加起來不足一千人。然而我們的計劃卻是其兩倍,怎么辦?我們采取了三招:一是通過提高收入(底薪提高100元),將現有市場上的流動售報員“叛變”成為我們的人。我們相信一切都是利益驅動,作為底層的賣報員更如此;二是租房集中吃住,大量招收一些來京打工者,只要有個窩,暫時住一下,就容易招到人。沒有賣過報沒問題,只要愿意留下來,我們進行初步培訓后就可以“上戰場打仗”了;三是鼓勵大家從家鄉拉人過來。曾有一位區站長從老家招募了兩百人加入小藍帽。三管齊下,效果盡顯。《京華時報》創刊當天,滿大街都是小藍帽。后來我才了解到,《北京娛樂信報》《北京晨報》的零售隊伍受到重創,大部分都轉去賣《京華時報》。據《北京娛樂信報》后來接任的發行部負責人說:京華時報創刊后,其20個零售站,13個都癱瘓了。

  兩千小藍帽不僅將京華時報上市的信息傳達到千家萬戶,實實在在促進銷售。第一個月日發20多萬份,退報率只有17%。此外,這支隊伍參與了在地鐵、西客站、100個小區、機場的立體促銷戰。因為是自己人進行促銷,效果明顯,避免了促銷品被中間商貪污而使效果打折扣的問題發生。

  3個月后,我們決定解散流動售報隊伍,一是發行量節節上升,投資方從成本角度認為要控制發行量;二是兩千人的隊伍成本高,管理難度大;三是解散流動售報隊伍后,報攤銷量會跟上來。

  為防止負面作用太大,我們采取軟著陸的方式。對于一些優秀的賣報員,我們將其轉為投遞員、送攤員、征訂員。對一般的員工,采取先提高流動售報的任務,從開始每人賣60份,增加到80份,后來到100份。有的人走了,還有人不走,我們又降底薪,從400元/月到200元/月,到沒有底薪,與報攤待遇相同。當流動售報員賣一份報紙只能拿到報攤的價格時,基本上流動售報隊伍自然消解。一場大規模的裁員運動靜悄悄的完成了。

  從此,京華時報在報攤的零售開始成為早報老大,并一直保持至今。

  《重慶商報》:建立更加完善的管理體系

  初在重慶,我們想復制《京華時報》零售的成功,通過組織流動售報隊伍一蹴而就。然而,我們發現不成功。《京華時報》的成功是難以復制的,重慶不是北京,《重慶商報》也不是《京華時報》。其關鍵是我們的產品與同城媒體相比處于弱勢。我們的產品當初存在著“打擺子”與“廣告報”的惡名,讀者印象不佳。雖然采編部門進行了許多努力,但要改變這種印象,需要付出更多的時間,產品需要發生更大的變化。毛主席說:一張白紙好畫最新最美的圖畫。對老產品的改造比重新制作一個新產品有時更難。《京華時報》能旗開得勝,其產品的設計和新聞理念在北京市場當時是領先的,發行可以做到事半功倍。而產品弱時,發行可能會事倍功半。

  在此情況下,只有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為此,我們采取動態的平衡把握原則。即流動售報的投入與產品提升相匹配。產品弱時,成本高一些;產品漸強時,流動售報成本逐步削減。今年1月20日,《重慶商報》的改版比較成功,讀者閱讀率與滿意度上升較快。我們的流動售報人數逐步從原來的上千人減少至五百人左右。今年5月《重慶商報》的發行量比去年同期增長35%,以至于印務壓力越來越大,加上產品質量提升,品牌影響力加強,流動售報隊伍又要考慮裁員了。流動售報要長久堅持下去,最關鍵就是管理的力度。經過大半年的摸索,我們形成了一套有效管理流動售報的制度。包括考核制度、集中制度、定崗、定時、定編制度、監察制度、價格制度等等。

  應該說:《重慶商報》使我們摸索了一條更為精細化管理流動售報隊伍的經驗。

  四、管理流動售報隊伍的關鍵

  前文我們講述了流動售報可能出現的管理問題。為此,我們必須以毒攻毒,防微杜漸,制定相應的對策,采取必要的手段進行防范。

  根據我們的實戰經驗,可從以下方面著手——

  1、監察隊伍

  由于再好的制度都可能有漏洞,再好的制度缺乏執行等于形同虛設,加上流動售報隊伍在收入設計上的尷尬。必須加強監管的力度,建立一支監察隊伍十分必要,所謂事在人為。在《重慶商報》,我們建立了一支10多人的監察大隊,對隊伍可能存在的問題進行監控。監察隊是一種威懾力,就像我們睡覺時,頭上懸著一把刀,肯定不踏實。監察隊使員工不敢輕意搞鬼。監察隊伍有嚴格的制度,隨時隨地進行監察。發行公司實行嚴格的懲罰制度,發現問題馬上處理,保證了團隊的健康發展。

  2、“定編、定崗、定時”制

  《重慶商報》流動售報采取“定編、定崗、定時”制度。選擇人群密度高的繁華地段布置人力,不允許瞎串,同時規定上崗時間,輔以監察配合,以此解決擅自脫崗問題,同時又能保證其宣傳效果。

  3、集中制

  《重慶商報》流動售報實行集中制,每天規定3次集合時間,早6:30、午4:00、6:30。第一次集中講解賣報要點、呼口號;4:00再集中后,繼續賣報,直到6:30集中總結后解散。此舉能防虛報名額現象,又能起到互相幫助之作用,減少發行浪費,增加團隊凝聚力。

  4、價格制度

  一般情況下,與流動售報結算的報紙價格與報攤是一致的。為防止賣廢報,必須注重價格的合理性。批發價不宜低于廢報價。《重慶商報》實行彈性的價格策略,一周三價,因為周日、周一的報紙與周四、周五的報紙相差30多個版,如果一種價格,厚版時賣廢報就賺錢了,肯定會影響攤(亭)主售報積極性并產生大量浪費。所以,不得不采取彈性的價格。雖然,一開始攤(亭)對此意見很大,但堅持就勝利,現在市場已經慢慢習慣。

  5、考評制度

  要建立綜合的考評體系,人均銷量是考核這支隊伍最重要的指標。與此同時,要有管理指標掛鉤。由于《重慶商報》流動售報還有為報攤促銷的功能,所以,又把報攤上升的指標同時納入流動售報的考評因素。總之,要同時而變,建立科學規范的考評體系。

  6、淘汰制

  由于流動售報管理非常復雜,出問題機率多,必須嚴格,發現問題從嚴從重及時處理,起到殺一儆百的作用。實行每月末位淘汰制,能及時清理隊伍中的垃圾,激活大家的上進心,值得推廣。

  當然,管理的問題遠不止這此。不同的市場,不同的環境都會出現許多意想不到的問題,需要及時解決。俗話說:兵來將檔,水來土掩。在組織與管理流動售報隊伍時,我們要不怕困難,不怕麻煩,膽大心細,執行到位,就能取得最后勝利。

  來源: 千龍網 作者:譚軍波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 】【多種方式看新聞】【下載點點通】【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熱 點 專 題
網友裝修經驗大全
經濟適用房之惑
中美中歐貿易爭端
變質奶返廠加工
第8屆上海電影節
《頭文字D》
百對網友新婚靚照
湖南衛視05超級女聲
林蘇版《絕代雙驕》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