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有一天,互聯網上又出現了一些新興的概念:博客(blog)、RSS(聚合內容服務)、SNS(社交網絡服務),與1997年互聯網啟蒙階段帶來的電子郵件、搜索引擎、門戶網站等概念相比,這一輪的“圈地運動”是對以往的顛覆還是延伸出來的又一版本?
以SNS(社交網絡服務)為例,SNS網站的出現成為近兩年互聯網上最熱門的話題和網絡應用亮點。從2003年3月起,SNS網站悄然從美國興起。短短的五個月內SNS就風靡整個北美地
區。據統計,在硅谷工作的三人中就有一個人使用SNS來拓展自己的交際圈。SNS網站也受到了風險投資的追捧,有些SNS網站也獲得了巨額的投資。
●SNS不能照搬國外模式
在國內,社交網絡旋風也吹得正猛,提供SNS服務的網站如雨后春筍般破土而出。而SNS之所以走俏是人們對網絡應用需求變化驅動使然。隨著網絡社會化應用的發展,網民對網絡的要求越來越高,不再僅僅局限于娛樂等方面,更希望網絡能對工作、個人的發展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支撐和幫助。
同時,在SNS本地化的過程中,我們也看到了一批借鑒了國外經驗的SNS網站的涌現。他們有的以“俱樂部”來吸引人氣,有的以“校友錄”來切入,有的則提供了博客(blog)的功能來吸引用戶,聯絡家linkist則獨辟蹊徑,大打商務牌,以商務拓展功能來吸引用戶。
然而,新概念到來時總會伴隨著投機者,目前,國內提供SNS服務的網站有幾十家之多,各有自己特色。有的主要功能是交友,自稱“第二代交友網站”,有的則著重商務交際拓展。國內的SNS網站最初只是國外同類網站的的簡單模仿,有人戲稱之為“漢化”。
但人們也發現,硬搬美國那一套行不通,用戶很難數量級地快速增加,很多網站又回到了傳統的“一夜情”套路上來,這從某網站所謂的“視頻激情俱樂部”、“一夜情激情體驗館”就可見一斑。以俱樂部為特色的SNS網站難免落入到“低級趣味”中來。
而以校友錄為切入點的SNS網站在校友錄功能上不能和三大門戶的搜狐校友錄、網易同學錄相比,更重要的是網民大多都已在其他的校友錄中“扎了根”,再把校友錄搬到一個新的網站來難度頗大。因為用戶使用習慣已經養成,對網站有“粘性”了。想依靠提供博客功能來吸引用戶的SNS網站也遇到一個問題:博客功能太多會分散精力,專注的事情可能就做不好了。有些SNS網站的博客功能其實就是一個簡單的記事本。這樣簡陋的功能是很難吸引用戶的。
●SNS未來方向在哪里
諸如此類的SNS網站已為相當多用戶所詬病。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看似功能豐富、用戶群體定位混淆的SNS網站前景并不令人看好。那么,SNS網站的未來走向究竟是怎樣的呢?
SNS網站必須更加專注,用戶定位應該放在商務人士群體,成為商務人士的高效率網絡工具。到2005年初,中國網民總數已經突破1億人,這么多的用戶里面一部分是網吧里面“打游擊”,還有一些是對網絡依賴程度不高的家庭用戶,只有上班族的商務人士對網絡的依賴程度高,對新事物接受速度快,也因為工作需要拓展自己的交際圈子。因此要做好SNS網站,就要從商務人士入手,把商務功能做好。
與前面那些在色情上打擦邊球的SNS相比,SNS網站中也有特色內容的探索者,以國內SNS新貴聯絡家為代表,記者以用戶身份注冊后發現,聯絡家面向大中華地區的專為拓展商務人士交際圈。這類網站提供電子名片下載功能,而且基本上保證了“實名注冊”,與以往簡單交友網站用戶的烏煙瘴氣相比,這里有嚴格的好友分類管理、層級設置,用戶可以自己決定是否要和某人建立聯系,以及要通過哪個途徑去接觸或結識某人等,這也有效的保護了用戶的隱私。
可見,以商務功能為主的SNS網站可以看作是對過去交友網站用戶的一次“細分”,篩選出那些商務人士等固定人群,而平時人們工作生活都需要建立人脈關系,聯絡家已經網羅了近3萬各行各業專業人士, 6000位以上的高級主管 并且用戶數還在急劇的膨脹中,比如,你是記者,你可以搜索一下找到其他媒體的記者、編輯,或者找到“對口”公司總裁、CEO等,而這些恰恰是建立在真實資料的前提下。
面對這么多初露頭角的概念,博客、SNS等都無疑是互聯網下一代內容的細化或延伸,而就像當年互聯網泡沫時一樣,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了這場“圈地運動”中來,雖然我們承認P2P、Blog、RSS、SNS等新概念的革命性,也承認這些的確給中國的1億網民帶來了新鮮感,但一樣的尷尬會出現:商業模式在哪?贏利模式又在哪?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