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銀行 > 正文
 

中國的經濟現實與銀行業的責任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5月15日 09:38 金時網·金融時報

  記者 姜欣欣

  本期做客嘉賓:中國進出口銀行首席國家風險分析師 趙昌會

  趙昌會經濟學博士。先后就職于人民銀行上海市金融研究所、人民銀行外事局、中國銀行國際部,1994年4月參加組建中國進出口銀行,曾任該行中西非代表處代表,現任中國進
出口銀行首席國家風險分析師。

  上世紀九十年代,趙昌會將國家風險評估的概念引進中國。國家風險評估,是將一個國家作為分析單位,使用經濟學和國際關系學合二為一的方法,通過不間斷地跟蹤國際體系的變化趨勢,同時聚焦某一特定國家,對該國國情作出中長期的戰略判斷,從而確定該國的國家風險程度,一般還涉及對該國進行超長期預測。

  理性看待“過熱之虞”的中國經濟

  記者:今年一季度以來,國民經濟承繼2005年高增長、低通脹的態勢,繼續保持高速增長。一些擔憂經濟過熱的議論再次出現。對此,您有何看法?

  趙昌會:所謂“太快了”、“有過熱之虞”……,這些感覺和判斷并無堅實的根據。當前中國實際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消費價格通脹率、貿易收支、外匯儲備、外債存量、經常賬戶余額占國內生產總值比率、匯率水平,這些關鍵的宏觀指標,均較為理想。在可預見的中長期內,8%~10%的增長幅度,都屬正常。

  近年來,我研究了一些國家的經濟史,深感受益良多。在對國內宏觀經濟進行觀察時,逐漸堅定了若干思考:農業可以立國,但農業不能強國;經濟社會(指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的成長,特別是較短時間的迅速變化,主要靠工業和服務業;貿易能力是財富倍增器。這三點,加以推延放大,可以用來粗略描述中國經濟的增長模式。

  過去27年來,中國經濟在逐步轉型中實現和保持了高速增長。但是,就產業結構來說,農業向工業、服務業的轉移遠未完成;就社會進化而言,城市化的進程才剛剛開始;就經濟社會的內外整合來看,變化趨勢將呈加速度發展。假如沒有突發極其重大的外部逆轉因素,這樣的高速增長,通過適度控制,仍有望再持續15年以上,直到轉型結束,成為成熟經濟。

  所謂經濟形勢,或經濟表現,指的是宏觀經濟或整體經濟的運行狀態。可以是全球經濟,可以是國別經濟,也可以是區域經濟。這種狀態,與世界市場高度關聯,與每個經濟體的發育程度、自身特點、具體國情和經濟政策等密不可分。經濟學的研究目的,政策制定者的意圖、策略和工具選擇,就是通過“望、聞、問、切”,尋找經濟的均衡狀態。如果經濟處于動態平衡位置,就可以基本斷定經濟是健康的。當然,平衡總是相對的。

  充分考慮“如影隨形”的外部因素

  記者:作為國家風險分析專家,您一直強調,宏觀經濟不單純由經濟活動構成,甚至不單純由國內因素決定,而是世界范圍內眾多力量互相影響、綜合作用的結果。那么,在您看來,當前中國經濟運行過程中有哪些“如影隨形”的外部因素呢?

  趙昌會:2006年至今,時間即將過半,全世界的脈搏始終在隨著能源和伊朗跳動,其中伊朗核問題,大體也可以歸結為能源問題。

  當今國際舞臺風云變幻,但所有事態都能尋覓到能源的影子。從俄羅斯與烏克蘭和歐洲關系驟冷、尼日爾三角洲接二連三綁架外國雇員、石油王國沙特義無返顧的“東向”政策,到委內瑞拉的“石油革命”和玻利維亞的國有化運動,直至5月5日美國副總統切尼在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發表的“新冷戰”演講,諸多事件都充分反映出世界能源爭奪日趨激烈。我們已經看到,原油價格5月2日已經突破75美元的轉折點,此后100美元左右每桶將不再有心理障礙。5月9日,紐約市場黃金期貨價格突破每盎司700美元大關,創25年最高紀錄。銀、銅、礦砂等商品,價格全面上揚。

  現在,幾乎無人懷疑,世界主要國家的重大外交活動,無一不打上能源的烙印,世界進入了能源政治時代。

  此外,世貿組織深陷僵局,多哈會談久拖不果。人們還注意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作為各成員國最后貸款者的功能已經嚴重削弱,而醞釀已久的改革又難以實施。聯合國的集體安全機制改革更是遙遙無期。惟一超級大國美國,不愿再為世界戰略穩定提供可以信賴的公共產品,大有逆時代潮流而動的姿態。

  但是,當我們望世界經濟圖景時,依然令人欣慰。美國的工資、生產率、制造業信心和表現大幅提升,實際經濟增長異常強勁。日本4月份的制造業訂單大增,金融業已經擠掉泡沫并開始恢復贏利,經濟復蘇已成定局。歐元區對成員國預算赤字和通脹率的聯系指標已經松動。澳大利亞經濟已有14年的持續繁榮,失業率3月份創下29年來的最低紀錄。各產油國積累了大量的意外石油美元,時光好像又倒轉回20世紀70年代的愜意日子。美、歐、日、韓、澳等國中央銀行,已經或紛紛準備加息。這一次,中國人民銀行幾乎與世界同步,以出乎市場預料的速度,于4月27日先期將1年期貸款利率上調0.27%,看似波瀾不驚,然而意義重大。像中國這樣高速成長的大經濟體,只能微調。

  盡管出現種種干擾因素,所有跡象表明,世界經濟仍處于連續增長的周期之內。對于謹慎而有耐心的投資者來說,當前正是金色年華。

  主動承擔“百業之首”的潛在職責

  記者:在中國經濟快速變化的過程中,作為“百業之首”的銀行業,應當如何研判大勢,確定自己的未來發展?

  趙昌會:銀行是現代經濟的核心。與發達國家同業相比,中國銀行業屬于幼稚行業。在其傳統角色上,比如便利資金融通、引導資金投向、改善產業結構、支持自主創新方面,銀行責無旁貸,方興未艾。在滿足變化需求、創新金融工具、適應風險管理、提高贏利能力等新角色上,銀行任重道遠。

  當前及3~5年的中短期內,中國處于快速融入全球經濟的調整和增強階段,與東盟等越來越多國家的自由貿易區建設正值關鍵時刻。實現增進經濟福利的社會目的,需要堅定不移,繼續拓展海外機會。在這一過程中,尤其是凈出口方面,銀行要發揮自己的推動作用。

  之所以強調凈出口,或曰貿易順差,其中重要的原因在于它是經常賬戶盈余的基干組成部分。經常賬戶盈余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衡量一國的流動能力,反映貿易條件和經濟穩定程度。經常賬戶赤字增加或由盈余轉入赤字必須引起高度重視,即使這種赤字是暫時的和可以自我校正的。任由赤字維持下去,會擠出“健康”投資,引發傳染效應,影響匯率穩定,造成貶值預期甚至外匯危機。所幸的是,中國今后相當長時間內都不會面臨這樣的壓力。

  進一步講,恰恰是貿易和投資活動的需求、過程和結果,在為一個經濟體帶來利益的同時,也給宏觀經濟政策及管理帶來此起彼伏的、永不消失的巨大挑戰。

  由于銀行業天然地置身于經濟活動的中心,銀行業的績效和經濟運行狀態互為條件,并且銀行是在整體經濟的大環境下服務于整體經濟,所以,銀行家應當最了解經濟。

  記者:商業生活中,風險無處不在。在充滿不確定因素的經濟活動中,銀行應當采取哪些適當的態度和行為決策,通過自身的經營活動和金融技術來管理風險,在分散并化解風險的過程中謀取利潤呢?

  趙昌會:金融市場不同類別的參與者,風險暴露的方式和性質迥然不同,因此管理風險的工具和技術大相異趣。

  比如,商業金融。商業金融機構的宗旨,是在風險可控的條件下,謀求利潤最大化。既如此,它們吸納和消化風險的能力,一切以最終有錢可賺為依歸。它們的共同特點是,在事先作出最優的決策,以最大化期望效用。就其本能而言,它們是金融市場的風險回避者。

  首先,商業金融機構面臨的風險基本上都是商業風險。這就必須改變由來已久的粗放貸款習慣。當務之急,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建立一支稱職的行業風險分析隊伍。將來,哪一家銀行在行業分析方面領先,就有希望成為中國金融業的行業領導者;其次,業務經營風險不可忽視。判斷失誤、決策失誤、控制失誤,同樣能給機構帶來滅頂之災。因此,訓練有素的雇員、合理定價的產品、行之有效的內控措施,會有助于減少損失;第三,中國金融業面臨重大的內外調整,有些玩家會強勢出現,有些則將被迫退出市場,關鍵在于看不見的戰略規劃能力;第四,中國銀行業的整體水平與先進國家同業存在相當大的距離,要增強獨立自主意識,防止急于合作而交納不必要的學費;最后,提防道德風險。金融領域的犯罪成本往往較低,銀行員工應當時刻自律,首先成為好公民。

  再如,政策金融。政策金融機構一般具有強烈的政府色彩。它們是某一領域的市場開辟者或專營者。它們認為,在無風險條件下持有一筆確定的貨幣財富的效用,小于在風險條件下的期望效用。它們是風險愛好者。以中國進出口銀行為例。該行是中國的官方出口信用機構,負責國家資本輸出;也是中國的海外開發機構,作為外交的工具負責對外援助;還是當然的政策銀行,需要執行外國對華貸款轉貸,以及貫徹國家交辦的其他任務。因此,它的風險,主要是國家風險。

  又如,中央金融。在中國,這包括制定和執行貨幣政策的中國人民銀行、監管銀行機構合規運行的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以及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它們都是純粹的政府機構。用經濟學術語講,它們認為,在無風險條件下持有一筆確定的貨幣財富的效用,等于在風險條件下的期望效用,它們是風險中立者。它們的職責在于提供金融業得以正常運行的框架,即金融業的公共產品。不過,鑒于中國的金融體系還非常脆弱,事實上,它們必須承擔善意經營的最終擔保者的責任。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