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銀行 > 正文
 

建行回應2005年報質疑 匯兌損失非外匯交易損失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4月27日 16:11 《財經》雜志網絡版

  匯兌損失主要是對沖成本和被動敞口造成,而非外匯市場交易損失

  [網絡版專稿/《財經》雜志記者 趙逸荻] 中國建設銀行(香港交易所代碼:0939 下稱建行)于4月6日公布2005年業績公告后,國際主要投資銀行分析師皆撰寫研究報告,提出諸多批評,包括認為業績低于預期、信息披露不足等。建行方面日前接受《財經》采訪,對這些批評做出針對性回應,認為業績符合市場預期,信息披露亦很充分。

  建行業績摘要中披露,2005年經營收入為人民幣1287億元,同比增長12.9%。但由于重組相關的稅收優惠于2005年6月30日期滿,該年度所得稅上升,因此凈利潤由2004年度的490億元下降到2005年度的471億元。

  少數分析師對這一所得稅稅率變動充滿猜測,認為不明晰的稅率帶來很大的投資風險。另一個引起投資者對信息披露透明度質疑的是匯兌損失問題,該行披露2005年出現匯兌凈虧損人民幣13億元,但在摘要中沒有解釋匯兌損失的原因。

  據知情人士分析,之所以會出現這些迷惑,在于建行與投資銀行分析師之間的互動出現了“小小的問題”。建行發布業績摘要的時間是4月6日下午4點,各投行分析師按照慣例當晚撰寫研究報告,并在4月7日早晨發布研究報告。

  建行在4月7日早9點通過聯交所網站上所公布的50頁業績公告全文,其中包含了對上述問題的詳細說明,但因時間差關系,一些分析師的研究報告并不是根據建行正式的業績公告做出的,他們也沒有及時就有關問題向建行進行查詢。

  對于投資者關注的13億元人民幣匯兌損失和所得稅率變動兩個焦點,建行計劃財務部總經理王貴亞表示:“這些從業務角度講都沒有問題!

  中央匯金公司在2003年向建行注入225億美元外匯資本金,為了使建行的外匯資本金的

匯率風險通過市場交易行為得以對沖,匯金公司于2005年初與建設銀行簽訂了“外匯期權交易協議”。根據協議,匯金公司承諾從2007年1月1日起,分批從建行購入美元,價格定在一美元兌人民幣8.2769元,而建行 向匯金公司支付總額為初始協議金額3%、每年1%即18億元人民幣的期權費。

  王貴亞說,建行年報披露的13億元匯兌損失項中,包含了建行2005年度攤銷的6億元期權費和掉期的成本,而不是外匯交易損失,建行的外匯投資是盈利的!225億美元注資加上90億美元IPO資金,總共315億美元,如果沒有任何風險對沖和風險鎖定安排,去年

人民幣升值2%,我們就要損失近50億元人民幣,但帳面上體現的匯兌只有13億元,顯然我們規避了匯率風險!

  建行將90億美元IPO募集資金結匯成人民幣,但由于國內貨幣市場收益率不到2%,而美元收益率超過5%,所以建行又將人民幣掉期成總額近90億的美元。這一業務所發生的掉期成本體現在匯兌損失項中,而產生的利潤則體現在投資收益等項下。

  王貴亞認為,這3個百分點的利差可以覆蓋掉期成本。此外,建行還有近60億美元的外匯敞口沒有做掉期安排,因為市場和央行都沒有提供可適應的工具。建行也曾多次申請結匯,未獲外匯管理部門批準,因此,當去年7月21日匯改出臺后,立即產生折合人民幣資產后的縮水。建行這部分外匯資金盡最大可能進行海外運用,相應產生的投資收益利差可以覆蓋7億到8億元人民幣的匯兌損失,但是記錄在其他科目。

  建行業績公告還披露了該行2470億元的信達債券利息收入,自2005年起不再享有減免所得稅的優惠,這一項增加所得稅支出18.34億元。

  王貴亞解釋說:“所得稅名義稅率是33%,但因為有調增調減的因素,應納稅所得額可增可減,增加項和減少項軋差所得就是實際稅率,實際稅率可能高于也可能低于33%。如果從471億元凈利潤中把78億元稅收優惠扣除,可以算出建行2005年的實際稅率是29%! -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