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學者關注銀行信貸增長過快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4月24日 09:55 金時網·金融時報 | |||||||||
在我國今年第一季度經濟數據公布以后,如何看待固定資產投資和銀行信貸規模增長過快以及如何應對這些問題,已經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專家學者眾說紛紜。記者在4月22日至23日的采訪中了解到,為防止經濟過熱,有專家認為央行應擇機上調商業銀行法定存款準備金率;而另一些專家則不以為然,認為這是一項力度和效力比較大的政策,目前情況下這樣的“重手”是否合適還需要謹慎對待。
根據最新數據,第一季度我國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7.7%,比去年同期快了4.9個百分點;人民幣貸款增加1.26萬億元,新增貸款已占全年目標(2.5萬億元)的一半還多。4月17日,銀監會召開一季度金融運行形勢分析會議時認為,考慮到資本充足率的嚴格管理、銀行存貸比逐步下降、新增中長期貸款增幅下降、短期貸款增幅上升等因素,貸款投放雖然偏快,但總體上仍基本合理。 對此,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夏斌4月22日在出席“第二屆中國金融改革高層論壇”時表示,從整體流動性來分析,中國經濟已經過熱,應該采取上調商業銀行存款準備金比率等措施。他說,在金融不斷深化的今天,對GDP和物價發生影響的現實購買力已經不僅僅局限于貸款。股票、債券、短期融資券、外商直接投資,以及經過銀行承兌的商業信用、企業間簽發的可以延期付款的商業票據等金融工具都可以使企業的外源性融資總量增加,影響經濟的發展和物價的變化,這些金融工具加上貸款就是社會整體流動性。他指出,在分析社會資金供求狀況的時候,不僅要分析貨幣指標、貸款指標,同樣不能忽視分析整體流動性。而且,在一定時期,對后者分析的重要性可能遠遠大于前者。 根據他的測算,2004年、2005年、2006年第一季度我國的整體流動性分別為10711億元、9939億元和19225億元。2005年比2004年同比減少了8.4%,但今年一季度比去年同期則增加了9286億元,增幅高達93.4%;在增加的整體流動性中,貸款增量占了45.6%。雖然從GDP數據來看,今年第一季度10.2%的增長率與去年同期9.9%的數字相比并沒有特別大的變化,但是,他指出,貨幣總體流動性的增幅幾乎達1倍,現在應盡快采取措施防止經濟過熱。 而另一些專家則對記者表示,夏斌的思路是對的,但做法有點問題。他們認為,在目前情況下,從整個社會的流動性來考慮,就是要看貨幣供應量而非貸款,因為貸款只是流動性的一部分。而且,隨著金融工具的豐富,今后貸款在流動性中所占的份額可能會越來越少。夏斌提到的一些流動性工具,如股票、國債、企業債等要變成現實購買力會直接反映在企業存款賬戶上,也就會在M1、M2中反映出來。當然,其他的企業信用工具,比如商業票據就不一定了。 據悉,2006年3月末,我國廣義貨幣供應量(M2)余額為31.05萬億元,同比增長18.8%,增幅比去年同期高4.7個百分點,比上年末高1.2個百分點。狹義貨幣供應量(M1)余額為10.7萬億元,同比增長12.7%,增幅比去年同期高2.8個百分點,比上年末高0.9個百分點。M2對應的絕大部分資產是貸款和外匯儲備。我國的情況是,M2的大量增加是與外匯儲備快速增長連在一起的,過去幾年來一直都是如此。 一般來說,在分析短期經濟運行時應當看M1,參考M2。在仔細分析了上述數據后,有專家告訴記者,今年一季度M2增幅確實有些高,尤其是與全年控制目標相比,不過,M1則低于目標。如果用貨幣交易方程式來解釋,M1的增速高一點,問題并不是很大。當然,一季度GDP增長很快,遠超過政府預計的目標,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經濟是有些過熱。固定資產投資的過快增長也需要加以抑制,而且,這可能是過去一段時間(兩三個季度前)貨幣信貸快速增加的結果。盡管如此,一般來說,提高法定存款準備金率是一個力度和效力比較大的政策,目前情況下是否合適下這樣的“重手”需要謹慎,另一方面,還要看提高的幅度。他們認為,實際上,要抽取市場上的流動性有很多種方式,發行央行票據就是一種好的選擇,屬于公開市場操作的范疇,比較靈活,對經濟的沖擊較小,也可控,可以考慮加大央行票據的發行量。也可以提高人民銀行對商業銀行的放款利率,還可以采取放松外匯管制、放松民眾對外投資的限制等措施。但是否提高公眾借款利率更需謹慎,因為這不符合政府鼓勵消費的政策意圖。 貨幣供應量的增加意味著民眾財富的增加,這一方面會對消費品價格產生影響;另一方面,因為我國消費品市場1998年以來就供過于求,貨幣的大量增加不會在消費品市場上產生明顯的額外需求,引起消費物價指數(CPI)上漲,但會轉而影響包括房市、股市在內的資產市場價格。過去幾年這種影響已經充分表現在房地產價格上了。因此,夏斌指出,盡管CPI上漲緩慢,但關注有些城市房地產價格的大幅上漲是央行在制定政策時必須重視的一件事,特別是在近期全球貨幣供應偏多、全球經濟失衡和人民幣匯率升值預期增大的情況下。有專家建議,政府可以通過提高住房貸款首付比率、縮短貸款最高期限等調控措施來限制住房購買力。當然,這些調控不能搞“一刀切”,應根據具體情況區別對待,在熱點城市實施。 還有一點需要注意,那就是外資對于我國房地產市場的影響。摩根士丹利亞洲首席經濟學家謝國忠認為,外資對北京、上海等熱點城市的房價上漲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目前相當一部分投向中國房地產市場的外資都是借來的錢,注定都是短期行為,中國政府應加以關注。 同時,目前我國對外國人在華購買房地產沒有任何限制。外資在熱點城市購房,一方面可以賭房價,抬高房價和房價預期;另一方面也賭人民幣升值,這是導致我國外匯儲備大量增加,進而引起M2增加很快的一個主要原因,對我們很不利。有專家認為,在人民幣升值預期強勁的背景下,無論是從外匯管理還是從平抑房價角度,有關部門可以借鑒其他國家的一些做法,出臺一些措施,比如限制外國人買房,或外國人所購房屋在5年內不能出售或限制出售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