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有擔保中心還不夠,用財政資金組建政策性農業保險公司,或者建立農作物貸款風險補償基金是完善農業產業金融風險機制的發展方向。
信報記者 胡蘇 報道/攝影
貸款有些難
2006年3月30日,站在春日的暖陽中,望著仙女山上屬于自己的那500畝青綠牧草,曾憲洪在內心構想產業前程。但他心里惦記那份送交縣經委的《優質肉羊基地可研報告》,如果能得到認可,他還需要500萬的貸款。
“獲得貸款有些難”,曾憲洪把希望放在了“武隆縣農業貸款信用擔保中心”,如果擔保中心能通過,還有銀行方面的認可。
曾憲洪寄希望的“武隆縣農業貸款信用擔保中心”,在重慶市面上還是首家以解決農業產業缺乏抵押、信貸資金難注入的擔保中心。而在去年,曾就在擔保中心嘗到了甜頭。
去年,曾成立了“武隆縣洪松波山羊養殖有限責任公司”,公司建立后,承擔了國家科技扶貧項目“純種波山羊引進及技術培訓”。
“當時公司要錢”,曾憲洪就向銀行方面提出貸款50萬的要求,但被銀行方面拒絕了。
“不貸錢給曾憲洪,銀行方面也是有技術考慮的”,武隆縣農業貸款信用擔保中心主任黎謙對記者說,銀行在向農業發放貸款時,首先看到的一個現實就是農業貸款周期長、見效慢、風險大。
其次,由于農業弱質性,加上這些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生產規模相對較小,財務管理相對不夠規范,財務狀況和現金流量變動的不確定因素較多,因此,由此帶來企業融資的潛在風險比較大。這些經營組織要發展,在信貸上就很難取得金融部門的大力支持。
保大放小
但是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農業產業的不斷升級,政府和銀行都看到了重慶市農業的經營范圍已不再局限于過去單純的糧油種植,開始向經濟作物種植、養殖業、加工業和商貿流通業發展;農業生產要素構成也不再是過去的土地密集型、勞動密集型,開始向資本、智本密集型轉變。
黎謙說,比如農戶,需要貸款的用途也由過去單一購買化肥、農藥、種子、農機具等生產資料,轉變為適應農業產業化和產品生產、加工、流通以及消費的諸多環節,資金用途呈現多樣化的特點,要求貸款金額呈擴大化特點。由于農村資金需求量急劇增加,農業信貸投入不足的問題就顯得更為突出。然而目前在農村為它們服務的金融機構主要是農業信用社,正在改革中的農信社能為它們提供的貸款服務產品很少,并且手續比較繁瑣,對貸款主體要求較高,農業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和專業農戶仍然面臨“貸款難”。
當地銀行在調研中發現,農業經營主體缺乏有效抵押物,農業信用擔保體系建設滯后,農業企業、專業合作社和專業農戶貸款面臨“擔保難”。農民收入增長緩慢的一大原因是對農業的投入缺乏資金來源,并非是農業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及農民不愿投入或是不想投入,而是因為他們向金融機構要求貸款時往往碰上“擔保難”。農業資產的表現形態主要是花木、果園、茶葉、牲畜等動產,而作為不動產的土地又是租賃性質,土地承包抵押在開展擔保的操作層面上存在很大難度,上述動產往往又不會符合金融部門規定貸款抵押物的標準,因為一些專業農戶、專業合作社和農業龍頭企業缺乏有效的抵押資產,又沒有專門的擔;鸹驒C構為他們提供擔保。
政府風險
問題的關鍵大家都已看清,2005年初,武隆縣合作農業銀行向縣農業辦公室建議成立“農業信用擔保中心”,旨在解決農業產業缺乏抵押、信貸資金難注入的問題。
擔保中心主任黎謙接受采訪時對記者說,政府很快同意了該建議,當時考慮到人員的優化組合,就將“農業信用擔保中心”放在縣經委的“中小企業貸款擔保中心”。一班人馬,兩塊牌子。政府給了農業信用擔保中心300萬的擔保資金,“但這筆錢現在都還沒到擔保中心的賬上,我們只能將用中小企業擔保中心的錢來支持這邊!
由于擔保中心沒有多少擔保資金,對所要求擔保的農業龍頭企業的考核制度很是嚴格,首先看貸款項目可行性,再考核個人和企業的信用記錄,如出現有抵押狀況的也會被否定。擔保的對象主要是全縣種養業大戶、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和涉農企業。
擔保中心成立后,曾憲洪第一個被考核,雖然過關了,但他仍然看到了銀行方面對他這個產業的不信任。“我要50萬,但只給了我20萬,銀行方面也向我直言是不怎么相信養殖業”。他對記者說。
盡管曾憲洪對所需貸款“縮水”有些情緒,但他還是要感謝擔保中心對他的信任,并為他付出的貸款總額20%擔保資金,因為按規定,該中心必須在武隆縣農村合作銀行設立擔保資金賬戶,按擔保額的20%存入擔保資金,如果擔保貸款不能按時償付,由雙方共同組織催收與追償,對逾期6個月仍無法收回的貸款,經核實后,由擔保中心首先承擔70%的代償責任。經擔保中心組織追償仍未收回貸款而造成的損失,由擔保中心承擔損失額的70%,合作銀行承擔損失額的30%!斑@就說明,扶持一個農業產業,政府有了風險,才不能亂拍板!
不能獨秀
由于目前全市只有一家農業信用擔保中心,專項擔保資金僅有300萬元,擔保中心的成立,無疑會降低信貸門檻,簡化了信貸辦理手續,為農業信貸提供了極大的便利。但盡管農業擔保中心為農業貸款難解決了許多燃眉之急,可與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相比,仍然感到擔保規模小,破解不了貸款難這一瓶頸,業內人士認為,全市就一家擔保中心,仍然會嚴重制約擔保中心為農服務的能力。
政府可否考慮在民間建立農業貸款擔保公司?另一種看法認為,擔保公司本身也存在一些隱患,如果擔保范圍相對較窄,擔保資金額度偏少,擔保認可的金融機構單一,合作機構風險聯動機制缺失。加上農業企業對市場變化,天災人禍的抗風險能力相對較弱,又增加了融資擔保的潛在風險,因此一旦發生風險就會難以控制,會影響到整個農業擔保公司的生存和發展。
“僅有擔保中心還不夠,用財政資金組建政策性農業保險公司,或者建立農作物貸款風險補償基金是完善農業產業金融風險機制的發展方向! 社科院專家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