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銀行 > 正文
 

牡丹江農信社支持農民走與俄農業合作致富之路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4月04日 11:59 金時網·金融時報

  記者 劉煥欽

  一條小河隔開了兩個國家,記者站在河邊,河那邊種田人的身影清晰可見。

  河這邊叫新立村,屬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東寧縣三岔口鎮,有村民1000人,因村里有500人到河那邊(俄羅斯)包地種地,因此,村里人把那邊稱作“新立屯”。年前,500人由“新
立屯”回到新立村,一算賬,掙了1500萬元,不僅還清了農信社貸款,人均還收入2萬元。

  眼下,又到了過境準備種地的時候,村民梁友整理著自己的行裝。2005年初,由于自有資金不足,經同村人擔保,梁友從東寧農信社貸款4萬元,在“那邊”租賃土地100畝,建溫室大棚10棟,種植蔬菜,當年經營收入26萬元,純收入10萬元。

  梁友只是牡丹江近幾年千萬個到俄羅斯種地打工的農民之一。

  幾年來,牡丹江農信社經歷了從支持個別農民零星過境種地打工,到配合邊境市縣有意識地組織勞務輸出、開拓農業境外市場、助民增收的漸進過程,探索出了一條中俄互利、社農雙贏的與俄農業合作之路。

  據統計,截至2005年底,整個牡丹江農信社系統為近萬名外出務工農民發放貸款近億元,實現勞務收入超過2億元。

  出國務農大行其道

  九山半水半分田。牡丹江有農業人口105萬,耕地面積雖然有550萬畝,但其中120萬畝正在進行退耕還林,隨著口岸經濟的發展,耕地面積逐年減少,人地矛盾更加突出,剩余勞動力近40%。

  而俄羅斯遠東地區農產品匱乏由來已久,前蘇聯解體后,大的國營農場隨之倒閉,土地撂荒,原本就缺乏的農副產品更加匱乏,雖然每年從中國進口果菜20多萬噸,但缺口依然很大。由于短缺,主要農產品價格長年居高不下。

  “牡丹江人少地多,但擁有綏芬河和東寧兩個國家一類口岸。”牡丹江市委書記馬曉林用一句話概括了牡丹江的優勢和劣勢。

  針對俄羅斯的市場需求,各縣市在當地農信社支持下,有意識地建立了對俄果菜生產、畜禽養殖基地。同時,嘗試把部分“米袋子”、“菜籃子”和部分剩余勞動力轉移到俄羅斯邊境大量閑置的土地上,以增加農民收入。

  為了鼓勵和支持更多的牡丹江農民到俄羅斯創業,各縣都出臺了許多優惠政策,建立了培訓基地,成立了勞動力轉移辦公室,無償對農戶進行技術培訓、疏通辦證渠道、搭建信息平臺、尋求資金扶持。

  出國“務農”需要資金相對較多,盡管農戶手中有一定的積蓄,但仍有缺口。牡丹江農信聯社針對這一情況,出臺了《農信社勞動力輸出貸款實施細則》。在做好風險防范的同時,對農戶勞務輸出貸款在額度、期限、利率上都制定了優惠政策,并專門發放了出境“務農”中長期貸款。

  為了使兩國這種互惠互利合作更加規范,目前,黑龍江省與俄羅斯簽訂了加強邊貿多方位合作的計劃,并與俄羅斯一些地方的政府已經建立起了農業合作定期會晤機制。去年,俄羅斯還修改了相關法律,規定其他國家的公民可以租賃俄羅斯土地,最長期限為49年。

  所有這一切,都使牡丹江農民出國“務農”的道路變得越來越平坦。

  據了解,目前,在俄濱海邊疆地區開展種植業的中國勞務點70%是牡丹江市農民經營的,僅去年牡丹江市在俄烏蘇里斯克種植蔬菜的就有5500多人,種植面積4.7萬畝。

  信用社支持成就的事業“金融支持出境‘務農’是件好事,但好事一定要辦好。”牡丹江銀監局副局長關易行強調。為規避信貸風險,當地監管部門和農信社進行了多種嘗試,采取了“五戶聯保”、“非借款人聯保”、抵押質押等形式。

  綏芬河農信社與地方政府密切配合,對懂技術、有實力走出國門與俄羅斯農場合作搞種植業和養殖業的農民、農村企業給予了重點扶持。

  綏芬河阜寧鎮農民劉建平就是其扶持起來的典型。2001年,劉建平以抵押方式從綏芬河農信社貸了100萬元,帶領家鄉42名種田好手來到離家并不太遠的俄羅斯租地種糧食。

  品種好,機械化,再加上精細的耕作技術,劉建平當年就獲得100多萬元的純利潤。

  “政策好、人努力、信用社支持,成就了我的事業。”正準備過境的劉建平告訴記者。

  如今,劉建平在俄羅斯格城以購買農場土地使用權(49年)和與農場合作的兩種形式,種植著10000公頃(約合15萬畝)土地。長年中方勞務人員90人,每年獲純利200多萬元。其合作方式不僅被俄濱海邊疆區行政官員贊譽為"中俄農業合作的典范",也被牡丹江政府當作農信社扶持涉外農業合作的典型。其貸款也由2001年的100萬元,增加到2005年的900萬元。

  綏芬河農信社主任郭迎明說:"我們一直生活、工作在口岸,對'那邊'的情況比較了解,依托口岸優勢,支持農民出國'務農'這條路沒錯。"截至去年底,綏芬河農信社發放此類貸款2000萬元。

  東寧農信社變被動放貸為主動營銷,對轄內農信社進行不同級別的授權,簡化審批環節和手續,開通辦理過境貸款業務"綠色通道",并在農戶中叫響三句話,即農民致富信用社鋪路,農民有難信用社幫助,農民貧窮信用社失誤。截至去年末,東寧農信社累放勞務輸出貸款4000多萬元。

  出國"務農"道路越走越寬

  大老板總承包,小老板分包,再雇用家鄉人。有了積蓄后也去承包或分包土地,按照這樣的運行機制,牡丹江農民逐漸富裕起來。

  綏芬河阜寧鎮大嶺下村農民趙君民在同村人的帶領下,去俄羅斯種菜。"我在家一年掙個3000至5000元的,費用還挺高;在國外一年掙1萬元,還是凈剩的。我還學會了大棚栽培技術,再攢了錢,我也包地種。"趙君民的想法不是個例。

  "縣里有一大批長期在俄從事各行各業的人員,還有一部分農民通過到俄羅斯從事種植、貿易逐漸積累資金,如今已成了有名的農民企業家。"東寧農信社主任徐福榮介紹。

  據了解,圍繞口岸經濟,東寧農信社還配合縣政府,開辟16處輕工批發市場,為1700多剩余勞動力提供了就業崗位;創辦了52家邊貿企業,安排了近千名勞動力。

  勞動力轉移還促進了土地的適度規模經營,僅東寧縣就流轉耕地4.3萬畝,使一批專業戶、種養戶脫穎而出。為此,東寧建成了

木耳、果菜等生產基地30.5萬畝;綏芬河擴大了蔬菜種植面積,使無公害蔬菜種植面積達6000多畝。如今鼓勵外出務工創業有成人員返鄉創業,又是牡丹江轄內農信社信貸支持勞動力轉移的新戰略。

  所有這些,既為農信社業務發展提供了機會,也使農信社感到資金不足的壓力,這是記者在采訪中明顯感到的。

  "全轄農信社發放勞務輸出貸款,滿足率僅為75%左右。下一步如果我們開展了外匯和結算業務,可用資金會更多,這項業務會開展得更好。"牡丹江聯社理事長張鳳鋼坦言。

  采訪結束時,記者得知,黑龍江省委、省政府最近為全省對俄農業合作確立了一個宏偉的升級藍圖---各項指標均"三年翻一番";到2007年,全省走出去,市、縣要達到50%以上。這無疑會使牡丹江出國"務農"道路越走越寬。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