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記者 顧時宏
“外資銀行目前進入中國的速度可謂前所未有,但金融的管理仍有待完善!”正在此間參加“兩會”政協經濟小組討論的委員趙宇梓今天接受記者采訪時作這表述。
據有關部門統計,截止去年十月底,已有七十一家外資銀行在中國設立了二百三十
八家營業性機構,有二十二家外國銀行入股中國國內十七家銀行,外資銀行投資金額超過了一百六十五億美元,占國內銀行總資本的一成五左右。外資銀行的進入對改善銀行治理結構、改進管理、提升國內銀行的競爭力起了積極的作用。
他說,盡管零售業務的全面放開到今年底才開始,但外資金融機構通過投資入股的形式已經提前進入零售業務領域。在這短短兩年時間,花旗、匯豐、恒生、德意志銀行等諸多外資銀行與國內銀行紛紛簽署了業務合作協議,通過在信用卡領域的合作,快速進入中國國內零售銀行業務。
對外資銀行日漸在中國升溫的跡象,趙宇梓委員認為,國家加強對金融的絕對控制非常必要。目前盡管對單個外資銀行進入持股比例有不超過百分之二十的限制,但在某個業務領域的持股比例并沒有明確的規定。
趙宇梓委員指出,如信用卡等零售業務,目前外資銀行在與國內銀行合作談判中普遍都提出了百分之五十對五十的持股要求,由于對這一領域控股比例和準入條件尚無明確規定,使國內銀行在談判中處于被動地位。另外,一些外資銀行正在通過收購等手段力圖突破目前有關金融持股上限的管理規定。為此,他建議在WTO框架下抓緊制定相關政策,明確控股比例與準入條件,加強對國有銀行的保護。
“事實上,據聯合國報告顯示,外資銀行對發達國家的金融滲透程度很低,” 趙宇梓說,比如美國政府對銀行,尤其是對零售銀行業務的保護政策表現尤為突出。因此,他建議,在參加全球化的過程中,既要按WTO框架堅持開放,也要有策略地保護好國內金融業的核心領域和資源。
趙宇梓委員還建議,金融市場在加大對外資金融機構開放的同時,也應該加快對國內市場開放,將民營和民間資本放在同等位置,一視同仁。
趙宇梓說,目前能規范外資金融機構在中國開展業務的法律法規主要為《境外金融機構投資入股中資金融機構管理辦法》、《外資金融機構管理條例》。法律效力層次不夠高,對于中國金融重要核心領域(如零售銀行業務)的開放和準入條件尚無法律明確規定,對國內資本進入金融業的法律限制較多。因此,他呼吁要進一步完善金融立法,明確具體業務中外資的控股比例上限,放寬民營資本進入金融業的條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