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N記者 戴磊
在剛剛閉幕的全國科技大會上,胡錦濤總書記向全國發出了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動員令。胡錦濤明確指出,要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重要的國家戰略,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為建設創新型國家而努力奮斗。
當全國科學技術大會在人民大會堂隆重開幕的同時,在京西,一個全國科技創新重大成就展也正在壯麗的北京展覽館舉行。就在這個以“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為主題的展會上,中國建設銀行陜西省分行帶來的銀行營業網點應用軟硬件系統分外搶眼:展臺中央擺放的,是由我國自主研發的金融電子應用服務器和終端,右邊三臺大型計算機時刻監視著電話銀行和柜臺的特色服務情況,“交易成功”的字樣頻繁閃現。這是國產Linux系統在金融領域的重大應用示范,也是863計劃軟件重大專項之一。這套系統歷經兩年多的研發,全面使用國產操作系統和國產硬件,它在保證強大的功能同時,充分體現出銀行科技人員自主創新的精神。該課題已經通過國家863計劃專家和建行總行的驗收,具備在整個銀行業推廣的充分條件。而據記者了解,建行系統“藏龍臥虎”的IT高端人才自主創新能力不僅僅是國內屈指可數,其水平也是世界一流。
這的確讓金融業為之一喜。
而一個令我們記憶猶新的事實是,在去年召開的“2005年科技金融創新發展高層論壇”上,科技部部長徐冠華曾深刻論證過科技和金融的辯證關系。徐冠華認為,金融的繁榮是以產業競爭力為基礎的,只有具備強大的產業競爭力才能支撐持續繁榮的金融。在全球化背景下,一國的產業如果沒有創新能力,無法形成核心競爭力,就沒有自己的金融安全,沒有金融安全,也就談不上國家安全。另一方面,科學技術的發展必然帶動包括金融業在內的整個社會的變革,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對于加速金融現代化進程至關重要。銀行業的效率和競爭力的提高、業務品種的創新、管理效能的增強、金融效能的開拓等都需要科技的大力支撐。
據有關資料顯示,目前我國企業整體上自主創新能力嚴重不足,一方面企業創新投入低,我國大中型企業研究和開發的投入比在2003年只有0.75%,而發達國家達到2.5%以上。另一方面企業技術創新能力低。2003年,我國大中型企業只有25%的企業有研發機構,43%的企業開展研發活動,而在發達國家80%的科研在大企業中完成。在金融科技創新領域,高科技人才更是鳳毛麟角,科技金融的金字塔底座人才幾乎是空白。正是在這樣一個行業技術條件背景下,建行金融高科技人才和自主創新產品才顯得如此彌足珍貴,令人刮目相看。
站在21世紀新的起點上,面對世界,我國的社會經濟發展正處在一個十分重要的關口,我國的金融業在走向國際舞臺的進程中也正處在一個重要關口。在這樣一個重要關口,中央提出走自主創新道路,建設創新型國家,這是把握國家未來、放眼世界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而對處于經濟核心地位的金融來講,正是一個機會與挑戰并存時代的來臨。
值得一提的是,在我國銀行業,科技創新的腳步一直沒有停止過。在“十五”期間,為搶占一批21世紀科技制高點,力爭在加入世貿組織后的過渡期內取得重大技術突破和實現產業化,國家組織實施了12個重大關鍵技術攻關與產業化示范科技專項,其中一項是“信息安全與電子政務及電子金融”。該專項的研發提高了抗攻擊能力和運行效率,為信息安全產業營造了廣闊的市場空間。據統計,由上海市專門撥款支持研究和試點的“S219國家信息安全應用示范工程”幾年來幫助政府、銀行等部門累計攔截各類非法訪問2萬多起,抵御了1100多種網絡攻擊。
目前,國內各家商業銀行正在實踐中體驗著創新的重要意義,同時享用著科技獻上的先進成果。2004年底,中國農業銀行發布了《科技創新工程2005-2007年行動計劃》,力求整合和完善信息基礎技術平臺,建立健全科技創新工作體系,使科技創新能力成為農業銀行在國內外金融市場取得競爭優勢的主要源泉,成為推進農業銀行向科技先導型現代商業銀行發展的不竭動力。中國工商銀行則在“十五”期間完成了“9991”數據大集中工程,構建了工行高度集中的電子化體系,首開我國金融界科技管理集約化先河,實現了全行37家分行和總行各經營機構各項業務的集中處理。該行董事長姜建清曾有過這樣的比喻:“高速公路上的車自然比沙土路上的車跑得快,借助科技創新造就的優質平臺,工行就能實現跨越式、超常規的發展。”招商銀行很早就提出了“科技興行”的口號。不久前,其行長馬蔚華總結說,招商銀行能夠從一家地方性的中小銀行發展成為目前國內頗具競爭力的全國性商業銀行之一,借力IT是其中重要的成功經驗。而在今后的“信息化生存”趨勢下,科技的作用將更為明顯。
在國務院最近發布的落實《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各項措施中,其中一條便是“引導各類金融機構支持自主創新與產業化”。銀行業的自主創新能力不僅關系到銀行自身的發展,更關系到經濟安全乃至國家安全,意義重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