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產經 > 正文
 

通過創新推動金融市場發展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1月11日 10:19 金時網·金融時報

  主持人:本報記者 章永哲

  特邀嘉賓: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 王松奇

  央行剛剛召開的2006年工作會議指出:2005年,金融關鍵領域改革實現突破,其中重要一方面即金融創新在金融市場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金融市場在創新和開放中不斷發
展。

  在過去的一年,央行推動商業銀行發行金融債和次級債,開展商業銀行設立基金管理公司試點;推動信貸資產證券化、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業務試點;順利推出企業短期融資券。推動公司債券市場發展,建立了符合規定條件的公司債券可在銀行間債券市場交易流通的制度;開發避險類交易工具,成功推出債券遠期交易;批準泛亞基金和亞債中國基金進入銀行間債券市場。黃金交易品種和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加強了金融市場的運作制度和基礎設施建設,有效地防范和控制了市場風險。在新的一年中,如何繼續發揮金融創新在金融市場發展中的積極作用,對此,記者采訪了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松奇教授。

  主持人:金融創新對于目前我國金融市場有何現實意義?

  王松奇:中國的金融改革和發展一直滯后于總體經濟的改革與發展,這種滯后不僅表現在體制上,而且也表現在創新機制上。

  就像中國實體經濟部門28年來一直存在著高投入低產出、高速度低效益、每年生產大量新產品卻極少有自主

知識產權的結構性缺陷一樣,中國的金融體系20多年也一直存在著周期性地實行擴張和收縮、依靠貨幣供給的堆積來推動外延經濟增長、資產盈利率極低、產品和服務的自主創新嚴重不足等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令許多國外的經濟學家幾乎眾口一詞地將中國金融體系貼上了“低效、低能、脆弱、高風險”的評價標簽。從這種現實情況出發,我認為金融創新對中國金融市場的最大現實意義,就是要努力解決這個市場的低效、低能、脆弱和高風險問題。

  主持人:建立金融創新機制應主要解決哪些問題?

  王松奇:所謂創新就是對過去的傳統做法進行改良、改造、破舊立新甚至是橫空出世性地創造出一個與傳統基本隔斷聯系的全新的東西。狹義的金融創新主要是指產品和服務創新;廣義的金融創新還包括機構創新、市場體系創新、監管創新和制度創新等龐雜內容。在中國,鼓勵狹義金融創新是重點,但從廣義金融創新角度去思考中國金融體系的演進邏輯,才能最終解決金融市場低效、低能、脆弱和高風險的老大難問題。

  從金融機構的角度看,由于激勵不足及人才素質偏低,因而普遍存在創新積極性沖動不夠及創新能力低下的問題。所以,我認為,在中國目前條件下,建立創新機制問題主要應從兩方面著手,一是從監管層面選擇合適的時機恰當處理放松管制和控制風險的關系,二是從商業性金融機制的層面解決設計鼓勵創新行為的長效機制和人才問題。

  另外,如果商業性金融機構的干部依然實行行政級別制和組織任命制以及畸形的業績考核辦法,那么,千方百計進行金融創新,使自己成為知識型、創新型人才就不會成為每個商業性金融機構職員的自覺行為。

  主持人:

商業銀行該如何進行金融創新?

  王松奇:中國全社會的貨幣80%以上都是由銀行系統來進行匯集和分配的,這種統計結果已再好不過地指明了中國金融創新的重點領域在哪里。

  從近些年的情況看,中國商業銀行的整體狀況和共性問題是:(1)存差過大。(2)基層分支機構授信業務權限上收過度。(3)金融服務效率過低,貸款審批期限過長。(4)搶現有優質客戶,眼睛盯住大企業而忽略中小企業,不懂得如何甄別扶持高成長型顧客。(5)過度強調控制風險、規避風險,而沒有樹立“迎接風險挑戰,從掌握風險中增大利潤空間”的新觀念。(6)在許多商業銀行的基層分支機構中,一旦“武大郎開店”現象普遍,有知識、有學歷、有創新思維和能力的人才就會受到壓制。(7)各商業銀行在顧客信息收集、需求意愿調查方面投入力量嚴重不足,因此即使各銀行總部有強烈的創新意愿,卻常常不能及時進行產品和服務的思路設計和部門與部門、總行與分行間的業務流程協調。

  針對上述七個問題,我認為各商業銀行大力開展金融創新工作的第一步就是對自身的創新機制缺陷進行總結和分析,同國外一流銀行及國內先進銀行的做法進行對照,找出差距后進行機制性改革的方案設計。至于從哪些方面著手創新以及創新的近期內容選擇,那都屬于細枝末節,只要以顧客需求的滿足和顧客價值提升為著眼點,銀行的產品創新和服務創新就一定會落到實處。

  主持人:金融監管應如何應對金融創新?

  王松奇:金融監管的根本任務不僅僅是控制系統性金融風險,還應當促進金融資源利用效率的提升。想明白了這一點,我們的金融監管就不會走偏。

  金融既是一個高成長、高贏利性行業,也是一個以風險管理、風險價值操作為基本業務內容的行業。從理論上說,每個個別的金融機構都是一個自主經營、獨立核算、風險自擔的營利性企業,因此,每個個別金融機構都應當具備健全的風險自控機制,研究如何利用和掌控金融風險去獲取盡可能大的成長和獲利空間,因而也成為一門重要的的金融管理藝術。從這一點說,監管部門要做的只是盡可能地掌握監管對象的各項真實信息,并為監管對象創造寬松的金融創新環境。

  實際上,監管部門在金融創新行為一旦普遍化之后,應當關注的主要是那些新型金融工具、新型金融服務出現后對金融機構原來各業務類別風險權重可能產生的影響程度,特別是對整體金融安全所帶來的威脅,而這種風險評估肯定要求監管部門對原來的評估技術進行改進,也要求金融監管人員不斷進行知識更新,以應對金融創新普遍化提出的新挑戰。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