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陳宜飚 香港報道
7月11日,標準普爾正式引入一項新的銀行評級服務——“銀行基本實力評級”(“BFSR”),并于當天公布對亞太區110家銀行的評級結果。
其中,中國內地的四家商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工商銀
行初次被評級。結果顯示,中行、交行和建行為D+,而工行為D。而香港的參評銀行中有5家獲得C+(中銀香港、東亞、大新、富邦和永亨),一家獲B(星展),更有兩家獲B+評級(恒生和匯豐),臺灣省的銀行評級基本為C+。
“在這次評級過程,我們和幾家國有銀行進行了深入接觸,”標普金融服務評級董事曾怡景說,“不僅從公開信息了解它們,也從與管理層的接觸以及它們所提供的財務數據來對它們進行評估。”
此次標普在公布首次亞太區BFSR評級的同時,還提升了區內17家金融機構的信用評級,雖然中國的幾大國有銀行均“升級”無望,但是建行和中行有幸把展望從“穩定”轉為“正面”。
曾怡景認為IPO有助于建行和中行的評級。標普在評級報告中稱:“尤其值得肯定的是,中國建設銀行和中國銀行穩步開展了財務改革,它們可能在不久將來進行首次公開招股。標普因而把中國建設銀行和中國銀行的‘BBB-’長期評級展望調整為正面!
曾怡景特別強調,這兩家銀行若能夠鞏固資本水平,并且繼續改善資產質量和提升利潤率,其評級將有可能獲得提升。
經過這次評級行動后,目前中行、建行、工行和交行的信用評級展望均為正面。
而在這四家行中,交行和工行的信用評級均為BB+,要低于中行和建行的BBB-。
對此,曾怡景說,工行的評級較低,與其長期積累的不良貸款數額龐大有關,另外,工行的資本充足率也比另外兩家要低。他強調,標普計算工行的資本充足率并不以官方公布的準,而是按他們自己的一套計算標準得出的。
而交行方面,跟工行一樣,近年來獲得政府的注資與建行、中行相比較少,因而在評級方面要落后于后兩家。曾同時解釋,盡管交行剛剛完成了IPO過程,但此次并沒有提升交行的評級,主要原因是前次評級的結果已經把IPO的積極因素包含在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