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標規則中途生變 不良資產處置市場化演變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7月04日 09:39 第一財經日報 | |||||||||
本報記者 吳慧 發自北京 工行可疑類貸款招標一錘定音已經過去一周了,工行也于7月1日發布了此次招標的官方口徑。此時再回過頭來梳理這場聲勢浩大、收場意外的招標,發現了其中的一個幾乎決定乾坤的關鍵詞:規則。把此次招標的規則與2004年中建兩行的可疑類不良貸款的招標規則進行對比,我們發現,事情正在被改變著。
規則之變:附加心理價位 在此次招標前,一位資產管理公司人士向記者透露,原定于6月19日舉辦的工行不良資產招標推遲到了6月25日。就在這短短的一周內,招標規則發生了一個不大不小的變化。 這個變化即央行金融穩定局和工行在原定的招標規則中附加了一個前提規則——“心理價位”。 何謂心理價位呢?工行統一規定35個可疑類資產包的回收率的心理價位是25%~30%。也就是說,四家資產管理公司要在這個區間及以上出價,然后再按原定規則決定勝負。但如果四家資產管理公司出價均低于心理價位,則進行議標,即不受此心理價位限制而重新出價,規則同于原定。 央行金融穩定局原定的招標規則是以四家資產管理公司所報價格的算術平均值作為基準值,在上下10%的范圍內取最高者中標。 工行在其上周五發布的官方新聞里宣布:“通過公開競標,工商銀行與華融、信達、東方、長城四家資產管理公司6月27日在京分別簽訂了35個資產包、總額近4590億元可疑類貸款的轉讓協議,平均轉讓價格為資產面值的26.38%。”工行還強調,此次招標“引入規范的招標制度,多家競爭,更具市場化的色彩”。 但在新招標規則之下的結果,卻令市場嘩然。有意思的是,粗略看四家資產管理公司收入囊中的不良資產金額:信達是華融的一倍,東方又是信達的一倍,大贏家長城又是東方的一倍,長城搶得了全部不良資產的半壁江山。一位資產管理人士后來反思:“這種招標規則還是誰出的高誰能贏啊。” 26.38%顯然是令招標規則設計者滿意的數字,因為這個結果落在了心理價位的區間之中,“而且也表明工行的資產質量不錯。”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另一位資產管理公司人士告訴記者,加上這個心理價位,無疑是設定了一個投標的“起步價”。 實際上,按照銀監會2005年第一季度末的統計數字,四家資產管理公司的平均現金回收率為20.46%,而對口接受處置工行政策性不良資產的華融公司,平均現金回收率為19.85%。這兩個數字與26.38%顯然尚有一段距離。 市場化演變軌跡:批發到零售 2004年中建兩行可疑類貸款的首次商業化招標采取了綜合評分的辦法,考核項目有10項之多,包括處置貸款的組織安排、接受貸款的操作程序、盡職調查工作流程、打包出售的計劃和時間安排、承諾的最低回收率等。 “信達當時的報價并不是最高的,而是綜合評分最高。”一位信達公司人士告訴記者。 在此次招標中,央行拋棄了過去選出一家一級批發商的思路,而是按地區將4590億元不良資產分為35個包,四家資產管理公司逐一競標。這次招標規則的設計無疑在不良資產商業化剝離的道路上邁出了一大步。 上述信達公司人士曾向記者表示,央行原定規則可能意在約束資產管理公司以盡職調查的底價作為投標依據,不能盲目抬高價錢,杜絕“先拿來再說,收不回來反正是國有公司”的想法。 工行在其發布的官方新聞里宣稱:“將招標資產分為35個資產包,有利于充分競爭,使投標價格體現每個資產包的實際價值。”其中還提到,“進一步培育了不良資產交易市場,對不良資產的價格發現有積極作用,促進金融市場的全面發展。” 信達公司另一位人士告訴記者,要是僅按原定規則,那“我佩服長城猜平均價猜得準”。 對工行不良資產情況的了解擁有先天優勢的華融公司,在此前招標的盡職調查中一直積極介入,而事實上,在本次招標中,標價的最高和最低都是由華融公司創造的。在記者看來,正是由于華融作為資產管理公司敢于向其“母行”工行壓價,為本次招標邁向不良資產剝離市場化之路作出了最大貢獻。 招標結果公布時,記者采訪了只中標了3個包的華融公司,其一位人士語氣里不無無奈地表示,關鍵還要看回收結果。另一資產管理公司的一位人士表示,這次招標對華融的打擊很大,因為此前中建兩行招標華融就輸給了信達,在此次認為有先天優勢的工行招標中又與其目標相差甚遠。工行股改辦的一位人士也稱,正由于華融掌握情況比較透徹,所以才敢于向工行壓價。 “這就是成長的代價。”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資產管理公司要走商業化道路,就必須按照商業化的規則來進行招投標,“何況到底是不是代價還要看以后。” 市場化還要再邁步 盡管不良資產拍賣在走向市場化上邁進了一大步,但仍有差距。這也體現在銀監會監管一部主任閻慶民在不良資產國際研討會上的一段話里。他認為,工行這次招標的規則“主要還是按照價格優先的角度考慮的”,在這種情況下,資產管理公司“也確實很矛盾,我出太低了,我拿不到,這個單子就被其他家拿走了。” 必須作注腳的是,在上周同時公布的審計署對資產管理公司的審計報告中,審計長李金華指出:“一些商業銀行和資產管理公司在剝離和收購不良貸款過程中,審查把關不嚴,致使一些不符合剝離條件的貸款被剝離到資產管理公司,不僅造成相當一部分金融債權難以落實,而且由于對不良貸款形成的原因、責任未予追究,掩蓋了貸款過程中的一些違規問題和金融犯罪案件。” 這或多或少說明,由于四大資產管理公司都“出身”自四大銀行,以前四大行在把不良資產剝離給資產管理公司時,可能存在著不透明的操作,不好的資產要的價格或許高,這當然和市場化的路線背道而馳。一位資產管理人士告訴記者,資產管理公司和其“母行”以前的確是不平等的。 對于未來的發展,閻慶民說,以后可以允許外資進入一級半市場,慢慢讓它推進、準入,可以和四大資產管理公司一起參與市場競爭,這樣這個市場就能“價格更理性一點,尋找價格發現的功能更完善一點”。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