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張偉湘、楊政、通訊員陳惠玲報道:昨天上午,中國三大石油巨頭——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的高層齊聚廣州,參加中國地質調查局海洋石油天然氣地質研究中心成立大會。中心的成立意味著中國海洋石油商業開發實現了“采探合一”的資源優化組合。
首先調研南海天然氣水合物
該研究中心是隸屬于中國地質調查局而設在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的非法人機構,主要職責包括組織國內海洋油氣領域的權威專家,結合地質調查局組織實施的海洋油氣調查工作的總體任務,提出海洋油氣調查領域重大科學問題和發展方向;指出海洋油氣調查工作中的業務發展重點;對海洋油氣調查項目提出咨詢意見等。據說,在中國首次匯聚大量智力資源(學術委員會委員包括金慶煥院士、馬在田院士等國內外權威)的中心成立后,第一個咨詢意見可能是有關天然氣水合物這一新能源。
解石油巨頭后續資源困境
海洋油氣資源開發投資大、前期風險高、周期較長,但從投入和產出比來看,一旦油氣勘探成功,其經濟效益非常巨大。以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為例,從1975年底發現,到1979年突破高產油流,國家共投入經費約1.5億元。到1994年3月,我國已從原油銷售中收入43億元,政府稅收5億元,除石油銷售和稅收的直接效益外,石油產品對相關行業和廣東省乃至華南地區的整個國民經濟的推動作用更具有難以估量的增值效益。到1997年,珠江口盆地東部石油年產量達1297萬噸,成為我國海上主要產油氣區。這就是我國政府以1.5億元的早期公益性投入帶來的收益。
提前15年籌劃石油戰略但是,據說我國一些陸地油氣企業目前卻只關注“采”的短期目的,而忽視“探”的長期利益,前期投入不足使企業面臨后續資源短缺的難題。中心的成立,將利用國家的投入解決困擾中國石油巨頭多年的勘探不足的心病,實現資源整合。中國地質調查局局長葉天竺肯定地說,長期以來,對于我國的商業性能源開發,中央一直缺少宏觀研發和前期的戰略性工作,研究中心的成立至少使中國提前10至15年研究石油戰略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