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3年價格大跌90% 生物制藥業上演生死決戰

2001年04月28日 14:19  上海證券報網絡版 

  被人們譽為21世紀朝陽產業的生物制藥業正在中國上演一場真實的生死決戰。上月,北京軍隊系統的一次藥品招標采購會上,成都地奧集團為爭取在生物制劑EPO(重組人紅細胞生成素)品種上入選,喊出了一個令業界嘩然的低價:2000單位每支19元。

  僅僅兩個月前,這個規格的EPO還是90元。國產EPO價格下滑如此之快,連業內人士都看得膽顫心驚:“中國有哪一個行業的產品會像EPO,3年價格下跌90%?”

  華北制藥金坦生物技術開發有限公司營銷中心總經理任積頁對本報稱:“這種降價戰,好像是在割手腕上的靜脈,進行流血比賽,看誰的身體壯,能堅持到最后。”

  “我死也不讓你好活”

  這場惡戰并非始于今日。早在1998年初,沈陽三生公司在生物制藥界的一片責難聲中堅持將其EPO以98元上市(相當于同類產品價格的1/3),國內同行紛紛跟進,國產EPO價格迅速由190多元滑落下來,與進口產品拉開了距離。

  一年后,三生公司EPO市場份額一舉擴大到40%。靠價格整頓市場嘗到甜頭的三生公司,再度重拳出擊,2000年率先將另一生物制劑——基因工程干擾素的零售價大幅下調60%,只相當于國產同類產品的1/3和進口產品的1/5。這次降價同樣引發國產干擾素降價潮,據說,長春長生基因藥業公司今年準備借換包裝之機,將100萬單位出廠價由8元降至4.5元。

  今年2月,當初以最低價上市的沈陽三生公司,發現自己的EPO價格已成為國產同類產品的最高價,于是再次下調35%。不過,有兩億元現金掛在帳上財大氣粗的地奧并沒有罷休之意:“19元,我們仍有利潤空間。”該公司企劃部經理姚華說,“曾經有一家企業放言,誰敢降價他就在對方基礎上再降10元,我們地奧降到10元,看你怎么辦?” “去年干擾素,今年EPO,明年該是白介素了。”南京華欣藥業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銷售部經理毛明川坦言,“不降價就是死路一條,而降價也許還能維持一段時間。”

  面對不可避免的惡戰,像地奧、華藥金坦這樣有雄厚資金實力的公司,似乎勝券在握。一心要成為生物制藥行業領導品牌的金坦公司,絲毫不掩飾自己的戰略意圖,該公司營銷中心總經理任積頁說:“降價的目的是為了擴大市場規模,而規模擴大后還要有充足資金支持,作為藥業老大的華藥集團每年28億銷售額,我們可以用抗生素產品收入作EPO的后盾。”

  據稱,金坦公司是華藥集團推動產業升級、進軍生物制藥領域的一個切入點,華藥集團已為之投入3億元。金坦公司的EPO一直在尋找最好的時機上市,顯然眼下生物制藥行業的地震不容錯過。任氏說:“我們的目的就是通過價格策略讓生物制藥領域企業重新洗牌,改變現有市場結構。”

  而一些弱小廠家也有自己的打算,“遲早是要死,我死了也不能讓你好活”,業內人士預期,生物藥品自殺式的降價行動還會出現。

  機會?風險?

  中國基因工程制藥的先行者——深圳科興生物公司,好不容易走過了磨難重重的產業化之路,剛剛享受到高科技成果帶來的豐厚回報,就遇上了生物藥品降價狂潮。科興公司主管銷售的副總謝兆林不無憂慮:“這種單純以打倒對方為目的的惡性降價,就像兩個小孩子玩刀劍一樣,非常危險。”

  然而,奇怪的是,這邊廂十幾家生物制藥企業打得頭破血流,而那邊廂資本市場上卻不斷有上市公司宣布進軍生物制藥,其中不少公司還準備將數千萬投入干擾素、EPO、白介素、G-CSF等競爭激烈的項目中。

  業內人士分析,排除一些公司純粹借生物題材進行二級市場炒作外,有相當一些投資者對生物制藥的回報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以為生物制藥是一個暴利行業。

  深圳海王英特龍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柴向東博士表示:“現在在中國做生物制劑同做水泥差不多,完全沒有高科技產品應有的高回報。”他透露,目前國產干擾素、EPO等幾個生物藥品的純利也就在5%-10%,比中藥還低。

  業內人士分析,在生物藥品價格的構成中,生產成本確實占小頭,占大頭的是銷售成本,這一塊一般會占銷售額的60%以上,但人們往往只看到生產成本那一塊。事實上,一名銷售人員,一年的銷售額至少要有30至50萬元,才能保證自己應有的基本福利;另外一種算法是,養活一名銷售人員的費用一年在10萬元左右,據說因為降價,很多公司連銷售隊伍都難以維持。

  “不要說虛高定價的暴利被擠干,眼下生物制藥企業連未來發展應有的積累也被擠干,”一位業內人士大吐苦水,價格降到這個份上,制藥企業只夠維持生存,根本顧及不了加強售前售后服務以及市場教育,更談不上有資金去開發自有知識產權的產品。

  在前不久舉行的中國企業高峰會上,企業家們曾進行過一次“生物技術——機會還是風險”的討論,至少在現階段看來,投資生物制藥領域不是件快樂的事,從上市公司東阿阿膠的年報中不難發現投資生物制藥的痛苦,1998年開始該公司總共投入7264萬元上馬佳林豪(EPO項目),1999年實現銷售收入4908萬,利潤296萬元,但到2000年銷售收入已銳減到125萬元。

  海王公司的柴向東悲觀斷言:“這個行業已被做死了。”他預計,也許經過兩年積累重整后中國生物制藥行業才會出現新的繁榮。

  降價不可避免

  屢屢打破生物藥品價格堅冰的沈陽三生公司,近年來一直遭到了業內眾多非議。不過,三生公司副總裁張宏偉有一套自己的生存法則:“十幾家企業生產干擾素、EPO,你不降價別人也會降。做企業就像選擇人生道路一樣,不怨天不怨地,吃不上飯只能自己怪自己。”學經濟學出身的張宏偉非常務實理性。

  金坦公司的任積頁也認為,降價不可避免,“盡管中國不包括地方財政和民間資本已在生物工程領域投資27億,但資金分散、企業規模小,眾多企業做的都是有限的幾個仿制產品,產品品種和質量上沒有太大差別,企業自然而然地將價格戰作為唯一的競爭手段。”

  另一方面,國家正在進行的醫改和社保改革也將生物制藥企業逼上了梁山。生物制劑是處方藥,主要銷售渠道在醫院,10余家生物制藥廠為擠進一個城市,只有競相以低價爭取在招標中取勝,而且在一個城市落選后,必然會在另外一個城市報出更低的價格。

  業內人士認為,生物工程領域的價格戰,是中國整個醫藥行業乃至制造業的一個縮影。一家生物制藥企業總裁直言:“如果地方政府為求政績盲目上馬生物工程,如果國家不在藥品審批源頭把好關,一個品種繼續批十幾個生產藥證,那么生物制藥領域內的價格混戰還會持續下去。”

  他說,本來是高技術的生物制劑,也只能像家電那樣的普通商品打價格戰,通過市場自我調節,淘汰那些該淘汰的企業,嚇走一批想投機的投資者,讓優秀企業生存下來,最終形成三兩家領導品牌壟斷市場的局面。

  誰是贏家?

  生存還是滅亡,這是中國生物制藥領域這場混戰面臨的最重大問題。一位重量級總裁稱:“我們做出每項決策都感覺如履薄冰。”

  在這樣的煉獄中,什么樣的企業才能生存下來?眾廠家一致認為,降價決不是生存下來的唯一手段,開發擁有自我知識產權產品已成為共識。

  盡管正是憑借數輪降價成為國內EPO和干擾素市場的領導品牌,三生公司的張宏偉依然強調,企業競爭其實在價格之外。“有什么比一個人發自內心對事業的熱愛并為之全身心付出更重要?企業大小、資金多寡并不是關鍵,只要有一批有責任心、能適應時代變化的人以及與之配套的良好利益機制和現代法人治理結構,資金、技術、產品都可以迎刃而解。”

  華藥金坦公司也在價格之外做文章,推出預充式包裝的EPO,方便醫生和患者。任積頁說:“二三年之內我們還會有3個自有知識產權的產品上市。”

  事實上,在任的眼里,技術對生物制藥企業固然重要,充足的資金同樣不可或缺。而同樣有上市公司充沛資金支持的英特龍公司柴向東博士斷言,企業的核心競爭能力在銷售,要重視銷售鏈的建設。南京華欣、上海復星實業則將目光投向海外,致力開拓國際市場。

  長期關注中國醫藥行業走向的華泰證券研究所研究員任飛表示,“藥品價格的下調,將引發中國醫藥行業重組浪潮。” (本報記者鄭小蘭/文)

本文涉及到的板塊個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關閉
猜你喜歡

看過本文的人還看過

  • 新聞廣州公務員去年人均工資和補助達17.51萬
  • 體育首爾7盤外招傷恒大 里皮回擊首爾刁難
  • 娛樂章子怡攜汪峰為長輩賀壽 戀情再添鐵證
  • 財經葛蘭素史克行賄案后很多醫生不敢開藥
  • 科技水客團伙走私手機4.9萬部逃稅1400多萬
  • 博客蔣方舟:寫作記錄本身即已是反抗
  • 讀書紅燈照真相:義和團女兵們如何御敵
  • 教育奶茶MM紐約讀名校演繹白富美人生(圖)
  • 謝百三:七萬低價房會調低全國房價嗎
  • 林采宜:監管創新是自貿區成功的保障
  • 周彥武:這次錢荒央行不會再放水
  • 馬光遠:北京低價自住房恐成腐敗高地
  • JohnRoss:印度不會是反華聯盟附庸
  • 周彥武:銀行存款不再絕對安全
  • 齊格:國民黨發金圓券為何3月就失敗
  • 鄭風田:為何流動人口不愿放棄農村戶
  • 劉杉:宏觀經濟還靠投資唱大戲
  • 張捷:新快報頭版請放人濫用媒體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