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陸續公布的上市公司年報顯示,2000年,22家國內大型家電上市公司毛利率比上年同期下降了20%。家電行業整體盈利水平快速下滑已是不爭的事實。
家電行業目前已處于供需失衡的狀態,即使是情況相對較好的白色家電,也已呈現出嚴重的供大于求的局面。據統計,2000年全國空調器庫存已達800萬臺、電冰箱庫存近1000萬臺。為了減少產品積壓,家電行業的價格大戰狼煙四起,愈演愈烈,整個行業的整體利潤開
始走向微薄,甚至出現虧損。
從上市公司經營業績盤點的結果來看,以彩電為主營業務的家電公司首當其沖。長虹與康佳雖然仍是行業內的“巨無霸”,主營業務收入分別高達107億元和90億元,但產銷出現負增長。由于彩電業利潤下滑,而新的產業和產品還未及時補上,因而公司利潤“縮水”嚴重(長虹的利潤率只有2·56%,康佳為2·50%),分別下降47·8%和54·8%。
以空調、冰箱為主營業務的上市公司則業績不錯,市場優勢也較明顯。海爾、美的、格力、春蘭等公司業績較好。另外,在香港上市的華凌電器近日也傳回捷報,這個兩年前還處于虧損境地的企業,去年凈利潤達9039萬港元,比上年大幅增長64%。可見,空調、冰箱在家電行業中仍是利潤率較高的產業。
令人擔憂的是,家電業的生產規模還在盲目擴大。據統計,2000年國內共生產電冰箱1300萬臺,產量比1999年增長12·4%;空調器產量1800萬臺,比1999年增加32·3%,兩種產品的實際產量較上年度均有大幅增長,極有可能重蹈彩電業的覆轍。
業內人士分析,不少家電企業在競爭中的“短期行為”所帶來的積弊逐漸突顯,增產不增利甚至虧損的現象也屢見不鮮。目前,在年銷售總值近3000億元的國內家電產業版圖上,仍具競爭力的品牌只剩下20家左右。家電企業積極尋求自身的突破已刻不容緩,而如何根據自身特點進行產業結構,成為擺在它們面前的主要課題。(巫偉、覃志坤)《南方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