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今年2月,在京召開的2000年全國藥品監督管理工作會議透露了這樣一個信息:保健藥品的整頓工作將在今年啟動,爭取年內完成。從2004年1月1日起,我國市場上將看不到“健字號”藥品。
盡管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的人士稱,至今還沒有發文撤消保健藥品,但保健藥品市場已經顯示出某種蕭條,而保健食品大有借機崛起之勢。
保健食品與保健藥品很難明確區分,加上保健藥品審批相對寬松,不少廠商為了縮短審批上市的時間,把原本應按保健食品申報的產品申報為保健藥品,造成保健品市場的混亂。鑒于這種狀況,國務院辦公廳在1996年14號文件中要求各地藥政部門停止審批保健藥品,并將3000多種保健藥品轉為保健食品、新藥、非處方藥品。
在保健藥品即將淡出市場的同時,保健食品隨之迎來了新機遇。據京城一些超市介紹,保健滋補品銷售穩中有升,并且已經從饋贈禮品走向了日常消費。與此同時,在保健食品市場上,北京市的品牌顯示出獨領風騷的勢頭。
據專家估計,今年我國保健食品銷售預計可達500億元,到2010年,這個數字還可能再翻一番。
保健食品前景看好,但也存在值得生產企業關注的問題。據北京聯大應用文理學院保健食品研究中心主任、衛生部食品衛生評審委員會委員金宗濂教授介紹,目前我國保健食品結構不合理,例如免疫調節、抗疲勞、調節血質等5種功能的保健食品占了全部產品的一半;其次是市場的低水平重復,我國目前有保健食品3000多種,國家正式審批的2000多種,而上市的僅五六百種,大部分都是進不了市場的低水平重復產品。另外,據衛生部今年開展的一項監督抽查顯示,在46種獲批準的保健食品中,有8種存在擅自擴大宣傳、更改說明書、刪除注意事項或擴大適用人群等問題。還有許多普通食品也在宣傳保健功能,這種違法廣告在飲料市場上尤其多見。(許靜)
所屬專題:保健品市場誰說了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