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商品房面積“短斤少兩”已成為各消費者投訴的主要問題之一。因此,急于在房產市場購房的人們,急切地呼吁地產市場也要建立“公平秤”。
其實,“公平秤”早已有之,那便是各級政府的房屋測繪部門。那么,經過“公平秤”“稱”過的房屋為什么還會“短斤少兩”?據有關專家分析,主要是房屋土地測繪體制上的缺陷造成的。
目前,在全國各地,房屋管理和房屋土地測繪這兩項職能集中在房地產交易中心。本來,房地產審批、登記、發證與房屋土地測繪屬于兩個不同范疇的職能,并互為制約。而將這兩種職能合二為一,好比把裁判員與運動員混為一體,違背了最起碼的游戲規則,為開發商與管理部門個別人內外勾結,制造“注水房”(測繪面積大于實際面積)或“縮水房”(測繪面積小于實際面積)提供了可乘之機。
其次是行業壟斷和條塊分割。房屋土地測繪按照審批權限范圍劃分,只能分別由省、市及各區、縣房產管理部門測繪機構擔當,并且不準跨省市、跨區縣作業。這種壟斷和割據,致使測繪機構及其人員的權力膨脹,服務質量下降,腐敗的發生便在所難免。同時,沒有競爭壓力的環境,使測繪機構的人員素質、技術裝備、作業能力幾十年一貫制,根本適應不了房地產市場的崛起和發展。
此外,隨著房地產業的急劇發展,一些房地產部門的測繪力量疲于應付,只好被迫采取委托社會上無資質單位及其人員作業的辦法來緩解矛盾,許多地方委托出去的業務量多達2/3以上。這樣一來,服務質量更難保證,腐敗機率也隨之增加,“公平秤”失準的現象越來越嚴重。根據上述情況,建立市場化的房屋土地測繪體制,是解決商品房銷售“短斤少兩”問題的根本出路。楊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