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劉福興編輯:韓文欣
距離12月11日,這個中國政府兌現加入世貿組織承諾開放醫藥分銷市場的日子只有一個多月的時間了,但中國的醫藥商業的從業者們卻都像忘了這件事一樣。本月初,在上海舉辦的一個規格頗高的醫藥供應鏈峰會上,盡管幾乎每個演講專家都要提到市場開放的話題,卻無法提起臺下的企業聽眾的興趣。一位醫藥企業代表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反問記者:
你認為國際醫藥商業企業會來嗎?這位人士感嘆道:我們現在不是怕人家來,而是怕人家不來,這是問題的關鍵所在。
從對“狼來了”的恐懼到“歡迎”,中國醫藥商業企業的這種心理變化前后經歷不到一年時間,這種轉變絕不是因為中國醫藥商業企業的實力發生了質的提升。
誰將“狼”擋在了門外
曾經有主流的觀點認為,是政策壁壘保護了國內相對羸弱的醫藥商業,因此,中國醫藥業受加入世貿組織沖擊最大的將是這一領域,甚至有悲觀的論調認為一旦市場開放,中國醫藥商業企業只有被收購這一條路可走。在這種判斷的前提下,中國醫藥商業企業自中國簽屬加入世貿組織協議后便紛紛著手安排“后事”,最具代表性的便是連鎖藥店的圈地熱潮和醫藥物流的投資熱。然而,隨著開放最后期限的臨近,與這兩個熱點相呼應的信息卻越來越少了!皩π畔⒌腻e誤理解和自己嚇唬自己的心理暗示使我們做出了錯誤的判斷和行動。”出席峰會的一家醫藥公司負責人苦笑著對記者說。
“就像你準備了一桌豐盛的宴席后,發現請客的時間搞錯了,而且客人并不是像你認為的那樣會出席!边@位負責人介紹說,所謂的信息誤導指的是對醫藥分銷市場全面開放時間的錯誤理解,在2003年之前,大家都認為開放時間是在2003年的1月1日,實際上這個時間表是錯誤的,依據加入世貿組織的最終文本,準確時間是2004年12月11日,整個行業對時間的理解提前了近兩年。另一個誤導則是大家當時普遍認為外資會在開放后蜂擁而入,因此,擴張連鎖店數量和打造以現代物流為特色的藥品供應鏈,成為企業充實競爭力和增加與外資合資、合作籌碼的重要手段。到了2003年1月,大家明白了時間搞錯了,而且與國際上一些醫藥商業企業交流的信息也反饋回來,人家并沒有進入中國醫藥分銷市場的明確的時間表,甚至連計劃都沒有,“這時候大家才明白,所有的準備只是一廂情愿”。
如今,準確的開放時間已經迫在眉睫,外資是否會“如約而至”已經不是什么懸念,剩下的就是外資為何不至?針對這一問題,中國醫藥商業協會王錦霞秘書長指出,根據該協會和她本人掌握的情況,歐美一些大的醫藥商業公司目前基本沒興趣進入中國,有幾個中小型的國際醫藥商業企業曾經與國內有過一些接觸,但“轉了一圈后就沒了下文”。王秘書長認為,國際醫藥商業資本之所以沒有像預期的那樣,主要還是目前中國醫藥商業環境令其望而卻步,王認為首先是目前中國醫藥政策風險對外資而言難以把握,國家在制定和出臺藥品宏觀調空政策過程中的不透明、不穩定,使得藥品市場過于受控國家政策;其次,目前中國市場的監管方式與國外區別很大,醫藥沒有分業,醫生既開方又賣藥,醫院市場占藥品市場的85%以上,醫藥零售只是一個補充的作用;第三,目前中國醫藥商業企業數量有1萬多家,競爭異常激烈且不規范,虧損企業不在少數,市場贏利前景不明朗。王錦霞認為,外資進入的目的是為了獲取利益,目前中國醫藥分銷市場的現狀,很難令本就不夠活躍的醫藥商業資本產生進入的興趣。
中國醫藥商業自己“款待”自己
據不完全統計,自2001年至今,中國連鎖藥店的數量增加了近百倍,直接和間接投資達百億元以上,各地醫藥物流的投資也逼近百億,對于這些投入,雖然沒有企業愿意公開承認,但多數是寄希望于市場開放后外資來買單的。如今,外資的進入已經變成了鏡花水月,就像客人沒有按主人的想法登門,但一桌豐盛的飯菜已經擺在了那里一樣,中國醫藥商業企業只能自己來享用,至于最終是否能夠讓外資買單,只有天知道。
對于這種尷尬的局面,王錦霞秘書長指出,外資遲早會陸續進入中國市場,但絕對不會出現“蜂擁”的景象,中國醫藥商業企業還是應該立足自我發展,做大做強才是惟一的出路。而業界專家的分析認為,不管大家是否情愿,現實的情況是中國醫藥商業企業在“外資泡沫”破滅后,不得不對已經付出的投資負責,過去跑馬圈地、大干快上的粗放式投資帶來的直接問題就是忽略了企業的經營質量,虧損與效率低下的問題非常突出,對于目前的中國醫藥商業企業而言,回過頭來踏踏實實地做好經營工作,將損失盡量降低甚至成為優質企業是大家最現實的目標。而事實上,在峰會的整個過程中,企業代表們都非常愿意就一些具體的操作性問題相互交流和請教,從一個側面也說明了目前企業經營者們已經開始務實。
而去年便已經“繞道”進入中國醫藥分銷領域的永裕新興醫藥公司(瑞士裕利集團的裕利醫藥股份有限公司與中國新興醫藥科技發展總公司合資)總經理馮偉立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的一句話似乎更能說明目前中國醫藥分銷企業的心態:我們是企業、是商人,我們更需要務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