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會計師事務所高收費吞噬國內審計市場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0月31日 14:09 經濟觀察報 | |||||||||
本報記者 郭宏超 馬宜 北京報道 “兩年前,我們曾經為國內市場即將出現的欣欣向榮而躍躍欲試。”但現在的狀況讓北京中瑞華恒信會計師事務所負責人感到迷惘,“我們真的不知道出路在那里?” 1400多家上市公司,17萬家國有企業,41萬家外資企業,220多萬家民營企業,如此廣
收費的天上地下 多年無序的發展中,會計師行業出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國內所采取“低價進入式競爭策略”(low-balling)打得不可開交時,四大所卻以其高收費吞噬著國內審計市場。 “同一個審計項目,四大所的收費高出國內所2-5倍很正常。”上海一家大型企業的財務人員說。以收費標準最高的北京為例,國內所的主任、副主任會計師每小時收費300元;而安永為2750元。西部地區的收費標準則更低,在四川,主任會計師每小時為90元,注冊會計師為70元。 北京一家高科技公司不久前聘請德勤為其外部審計師,在一項法定審計業務時雙方談定的價格是20萬美元左右。該公司財務總監告訴記者,國內所最多收50萬元人民幣,價格相差近四倍,而德勤在四大所中收費最便宜。 四川省注協秘書長黃友給出的數據更能說明這一點:“四川君和會計師事務所2002年以客戶量27戶的業績排名第九,以1877萬元的業務收入位列第77名。而普華永道中天,以76631萬元收入位于排名之首,其客戶量僅44戶,排名第三”。 2001年,國內上市公司的1147份年報中披露共有139家公司聘請國際會計師事務所,其中48家公布了2000年境外所審計費用,平均報酬達174.65萬元,83家披露2001年國際所審計費用,平均報酬為162.91萬元;而支付給國內所的審計費用平均為70.4萬元。 “收費和質量之間,雖沒有非常直接的關系,但也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天華會計師事務所張明威認為,“國外所經驗豐富所以價錢高,這可以理解,但仍要有個合理的度。” 差別首先體現在收費標準上。“審計收費包括兩個部分——成本和利潤。成本中除包括執業過程中直接和間接發生的費用,通常還包括應付未來訴訟和恢復名譽的支出等。在這方面,國內所與國際所并無太大差別。”清華大學會計研究所陳朝武介紹,“但國內各個地方政府通常都按企業規模,如總資產或注冊資本,對審計收費有一個標準。” 在確定審計成本時,除了考慮客戶的規模,還要考慮客戶業務的復雜程度、風險等。因此,“按企業規模確定收費標準無疑很片面,目前的標準是有問題的。”陳說。 安永的中國區合伙人邱家賜這樣介紹他們如何制定收費標準:“在進行每一次具體投標之前,我們會進行一個討論:我們應該怎么去投標,應該投多少。按具體委托工作的要求,來確定大概成本是多少。坦率來講,很多時候,我們投標時,比其他很多事務所可能高一點,但我們確實很審慎地考慮過我們的成本。” 目前,國內審計收費標準依然是按照國家物價局、國家國有資產管理局(1992)價費字625號文規定執行,而且各地收費標準不一。“國內所的定價相比外資所已經很低了,而實際上收取的比這個還要低。”“能到一半就不錯了。”一位國內所的合伙人說。 而四大所在收費上卻體現了強硬的一面。安永華明董事長葛明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指出,四大所的水平都差不多,就像同是五星級酒店一樣。四大所有一套標準,那就是根據項目要動用多少人,要動用什么級別的人,這些人按不同的級別有不同的收費標準,然后根據項目需要多少時間完成這幾個指標先做出一個預算來,再把報價傳遞給企業,打折的余地十分有限。 差別的一些原因 如此,中瑞華恒信的負責人并不認同國內所低價主要是定價機制、競爭激烈所致,最關鍵的是“觀念問題”。在他看來,國內不少政府和企業的負責人對四大“甚至有些迷信”,認為它們肯定是好的,“人家開口要多少,就給多少”。即使“出了問題,那些地方領導也可以推卸:‘我們已經請了世界上最好的了,出了問題也沒辦法’”。 “有關方面確實很看重‘四大’,中國一些會計審計方面的規則辦法都是與它們一起商討制訂的。”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的《2002年工作要點》里提到,將通過招標方式,聘請四大會計師事務所起草《風險導向審計程序》,以此“構建更完善的政策制度”。自1995年起,畢馬威上海首席合伙人蕭偉強就擔任中國會計審計準則外國專家顧問。安永的邱家賜為證監會發審委委員。而德勤則與財政部、稅務總局、國資委等政府部門有著密切的合作。四大的與一些政府主管機構、行業協會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伙伴關系”。 “中國的會計行業標準越來越有四大標準的影子,甚至在不少人眼里,四大所不只是一家中介機構。”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地方會計師協會的人士反應頗為激烈,“這在客觀上導致中國企業海外上市的審計由它們壟斷,這對于有效評估海外上市的國有企業未必有利”。事實上,四大所在世界上一些地區也開始不被信任。 顯然,還無實力與四大所抗衡的國內會計師行業只能發發牢騷,但審計收費標準上規定的不統一,讓他們找到了情緒的渲泄口。 目前,國內所的審計收費還是采取政府指導價,由國家物價管理部門授權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制定行業的審計收費標準,以指導事務所的收費行為。1999年的2255號文件《中介服務收費管理辦法》中第六條(三)規定:對檢驗、鑒定、公證、仲裁收費等少數具有行業和技術壟斷的中介服務收費實行政府定價。國內定價一般依據兩個標準:即根據被審單位的資產總額或者依據注冊會計師的工作小時。 本來,國內所的收費標準已比較低,但仍有地方政府和單位出臺各種規定,對虧損國有企業的審計,按照現行價減半收費。這樣,國內所的生存環境如他們自己所言“工作上嚴要求,生活上低標準”;并為爭取盡可能多的客戶達到規模效益,又產生了壓價競爭。 而“四大所進入中國時,有關部門對它們的高收費基本上是一種默許狀態,對國內所卻沒有向其他行業那樣,予以必要的、有效的保護”。北京一家會計師事務所的合伙人認為,“當國內市場發展到一定階段,有關部門應調整政策,取消對它們的超國民待遇”。 四川省注協黃友認為“盡快改變收費雙重標準”更為現實,國內會計師事務所審計收費采取政府指導價,國際會計師事務所采用市場調節價,這有失公允,也是形成巨大國內所和四大巨大差異的重要原因,“政府應當根據各個地區的差異提高指導價的標準,盡量不要再拉大這個差距。” 另一些苗頭也讓國內會計師行業懊惱。如有銀行規定,到該銀行貸款的公司必須到指定的外資會計師事務所進行信用審計。為此,去年3月份,四川省注協聯合了20家會計師事務所對這些單位進行起訴。 “國內所要認識到水平和服務質量同國外所有一定差距,并想辦法來解決這些問題。但政府和社會應當把國外所和國內所同等看待。” 四大所“壟斷”中國 “由于有關部門的‘推崇’,四大所迅速將這些軟資源轉化為競爭優勢。”杭州一家會計師事務所的劉曉松這樣評價。 2001年,中國證監會頒布《公開發行證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編報規則第16號——A股公司實行補充審計的暫行規定》,要求上市公司首發及再融資時,財務報告除國內會計師事務所進行法定審計外,還必須由國際會計師事務所進行“補充審計”。當時,會計行業反應激烈,認為這是對國內外會計師事務所的差別對待,客觀上“協助四大所在中國進行圈地運動”。 今年1月,深圳市明確深圳基礎產業國有企業年度審計工作將全部由四大會計師事務所承擔。深圳市副市長張思平表示:“深圳基礎性產業一律請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審計。” “比如一些金融、海外上市、二次審計等,都規定國內所不能做。”天華所的張明威說:“這關鍵是有關部門更信賴它們,認為它們好,所以公司才會選擇它們。” 目前的局面是,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的審計業務由四大所分享;大部分上市公司和國際跨國公司的審計業務基本由他們完成。“現在我們在大力發展國有大型企業這類客戶,小項目我們一般都不愿接了。”德勤的一位人士這樣介紹他們的戰略。 這位人士告訴記者,這兩年德勤在中國的業務發展迅猛。基于這種前景,德勤未來5年將在中國投資1.5億美元,是其創建百年來單一地區的最大一項投資,而員工會增長四倍至8000人,營收也將提高到目前的五倍。 中國石化支付給畢馬威的審計費用為6000萬港幣;華能國際2001年支付給安達信審計費1266萬元;馬鋼股份支付安永500萬港幣……當國內會計師事務所為爭奪廉價客戶而壓價競爭時,國外所早就占領了優質的客戶市場。 經過調查發現,就不同客戶規模的細分市場而言,四大所壟斷了大企業的審計業務;而國內所則在小企業的審計市場上相互競爭,并由于大企業審計市場的競爭程度不夠,逐漸呈現四大所壟斷現象,審計收費也很高;而小企業審計市場則競爭激烈,甚至存在過度競爭的情況,至于審計收費則是競相壓價。 例如,國內有近70家符合上市審計資格的事務所,但在2002年1200多家上市公司審計業務中,“四大”審計的資產比例占到將近40%。 “國內所不能在完全的市場上和國外所競爭,與一些管理部門和地方政府的規定甚至指定有很大的關系。”按天華會計師事務所張明威的看法,“那些關乎國家經濟命脈的金融業務,原本就不能限定給國外所來審計”。 目前的現狀有其合理性。黃友坦言:“一些大型的業務,因為其工作量大、強度大,國外所在規模上、技術上和經驗上的優勢是一般國內所不具備的。國內所即使能接過來,但能做成什么樣難以樂觀。” “隨著大型國企紛紛海外整體上市, 一些大客戶紛紛轉投四大所,國內所下一步的艱難無法避免。”盡管在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排名中名列第七,但中瑞華恒信所長顧仁榮仍然憂慮。 人才的流失,則是國內所感受最深的。“對于提供專業服務的機構,會計師事務所靠的就是人才,我們好不容易培養的最好的骨干力量,有經驗的員工很多都被它們挖走了。”一位國內所負責人表示對此也無能為力。 外資所的大規模挖人更使國內會計師事務所陷入到“惡性循環”中:在成為外資所的免費培訓學校后,中堅人員的流失導致業務水平的下降,這又使國內所沒有力量承攬更多的生意。“人才的壟斷才是最可怕的,就連各大學剛畢業的優秀人才每年都被它們搶定一空。”這位負責人慨嘆,“長此以往,今后國內市場無疑成了四大的天下。” 國內所的差距 諸多原因造成了國內會計師行業的“式微”,但在某種意義上這也是它們自釀的“苦果”。從“深圳原野”到“瓊民源”再到“銀廣夏”,一系列證券欺詐案的揭露,像一枚枚重磅炸彈,在我國證券市場向規范化前進的道路上炸開。而剛起步不久的中國會計業的噩夢也隨之開始。 隨著這些案件的披露,注冊會計師的不勤勉盡職甚至集體作弊,因被市場看作上市公司造假和證券市場泡沫現象的罪魁禍首,甚至將注冊會計師當成上市公司造假的始作俑者。 此前后,中國經濟市場化改革的步伐加快,國際會計師事務所進入中國。自上世紀90年代初,當時的“五大”陸續獲準在華設立合資會計師事務所以來,業務發展不斷擴大,并迅速站穩腳跟。 清華大學的陳朝武認為,四大的審計質量已為資本市場廣泛認可。一方面,四大不會冒著損害聲譽的風險提供低質量的審計服務;另一方面,即使發生審計失敗,因其規模大因而賠償能力也強,投資者遭受的損失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補償。基于這種邏輯,資本市場的投資者更傾向于接受四大審計的財務報告,而公司管理層也愿意為聘請四大支付更高的審計費用。 而國內所的差距,陳武朝將其看法歸結為5點:“規模小,難以承接大客戶的審計業務;執業質量控制還不夠規范,抵御風險能力較弱;培訓不夠,員工的整體素質較低;事務所內部管理水平較低;尚未建立自己的品牌,執業質量尚未得到市場認可。” 安永合伙人邱家賜認為,“四大所不光是做審計”,“還能滿足企業從內控方面到公司治理的要求,通過做風險管理的基準點來透視企業進一步的發展”。 北京一家高科技公司的財務總監坦言:“四大所最大的優勢在于其審計程序較為科學成熟,而國內所在這方面存在缺陷。” 僅從審計結果的可靠性來說,我國上市公司會計報表注冊會計師審計可靠性較差,難以真正起到改善財務會計信息質量、保護投資者特別是中小投資者利益的作用。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不可否認國內會計師行業發展時間較短也是原因之一。 “國內會計師行業相當稚嫩,還沒經過像樣的發展,在四大所進來后,政府在政策上和心理上更傾向于國際所,對于新興行業是不是應有一定的扶持?”四川注協的黃友這樣反問,“企業造假不少是行政干預的結果,但最后,注會卻更多成為‘替罪羊’。” “最起碼應該去掉國內所身上的限價規定,這才是公平的。”劉曉松指出,“國內所起步晚,又有政策差別,目前的態勢只會加速國內所的衰微。” “相關政府部門應該主導國內會計業培育寡占型的上市公司審計市場結構。寡占是指市場上只有幾個提供相似或相同產品的賣者。這是基于上市公司審計這種‘服務產品’的特殊性(質量高低直接影響眾多利害關系人的利益和社會經濟生活秩序)和無差別性(均為按審計準則執行的法定審計,各家會計師事務所在同一領域進行競爭)。”武漢大學會計系的一位教授指出,“但完善審計技術、管理經驗、市場開發技巧和人才培訓機制,進一步提高我國注冊會計師執業水平乃至走向國際市場,這才是真正解決國內會計師問題的關鍵所在。” 在當今大有壟斷全球審計市場的四大國際會計師事務所面前,國內會計師事務所如何生存,中國審計業走向何處,似乎需要政府和整個行業來共同面對才能厘清。 (本報實習記者黃貞對此文亦有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