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銀行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產經動態 > 行業專題--家電業 > 正文
 

三家日企斥資2000多億人民幣反撲中國家電市場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0月29日 16:03 國際先驅導報

  【提要】曾對中國家電市場全面占領的日系家電,如今已困守高端;然而近期以來,在大規模廣告轟炸的掩護下,它們開始實施其重奪市場的反撲,中國家電業這次能否頂住?

  國際先驅導報記者申水報道 “松下電器,Panisonic.”,“TOSHIBA,TOSHIBA, 新時代的東芝”,或許許多人對中國80年代末,電視報紙上頻頻出現的松下、日立、東芝等日本家電廣告詞耳熟能詳。那時的日本家電和電子產品憑借技術優勢和大面積宣傳占據了中國
市場的大半江山。

  日系家電的好日子沒能持久,在長虹、海爾等中國本土廠家的發動的一輪輪價格攻勢下,“日本制造”且戰且退,市場占有率已急劇下降。到90年代末,日系家電已只能困守高端。

  但今年開始,日本家電企業悄然間開始了中國市場絕地反擊。在大面積廣告“掩護”之下,松下、日立、東芝等日系廠家已開始對中國進行新一輪“強攻”。

  3個1萬億日元,高低端通吃

  3個1萬億日元,不能不引起家電業界的注意。

  日本松下電器23日宣布將在浙江省建立世界最大規模的家電生產基地,并計劃到2006年度將在中國的銷售額擴大到1萬億日元;14日,日立宣布在中國的生產額將會在06年翻番,業務規模達超過1萬億日元;23日,東芝中國區總裁平田信正亦發出東山再起的豪言:東芝力爭2008年前在華營業額創下1萬億日元紀錄,再創中國輝煌。

  松下計劃新建立的生產工廠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內,與原先的松下電飯煲、吸塵器工廠鄰接,命名為“松下杭州工業園”。全部投資額將到300億日元,生產能力超過日本國內工廠,年銷售額將達到1400億日元,產品涵蓋洗衣機、吸塵器、空調等白色家電,主要面向中國銷售。松下的目標是通過此次改革提高成本競爭力,在中國市場競爭中占據價格優勢。

  日立家電以中國高收入階層為目標,在空調等產品上停止了低價產品的生產,專注生產高端產品,日立高層表示,“擁有10%最富裕的階層是一個非常大的市場,唯有提高技術和服務等商品附加價值,日本企業才能在華獲得一決勝負的商機”。

  3個3萬億日元,僅3家日本企業的營業額折合人民幣就達2250億元,而中國目前家電市場規模是3400億元左右。

  日本企業充分認識到中國企業價格攻勢的威力,海爾等目前占據較大市場份額的中國廠商已經成為日本的“假想敵”。一位日本家電企業官員表示在中國“非價格競爭不行,要以1萬日元的洗衣機和二三萬日元的冰箱和當地廠商競爭”。

  日本企業全面反撲之下,中日家電的新一回合較量即將開始。

  用中國制造對抗中國品牌

  “這一輪日系企業卷土重來,追加大規模投資是因為日本企業不甘心放棄中國這一成熟市場。日本企業要利用進入中國市場早的“影響力”優勢,采用把中國作為制造中心的新戰術,力爭切回已經失去的蛋糕。”中國家電協會副理事長徐東生告訴《國際先驅導報》記者。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家電專家陸刃波進一步稱,外資家電企業的本土化趨勢已十分明朗,這說明風險進一步逼近中國家電企業,更高層次更大規模的國際競爭之火已經燒到了家門口。

  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員馮紹奎則對本報表示,這一輪日本家電企業的攻勢和日本的經濟復蘇有關。數字高科技產業是近期日本經濟復蘇的主要動力,日本企業希望把這種復蘇模式“克隆”到中國來,在中國推出的將不是“80年代意義”的家電,而是等離子彩電等數字家電。

  針對日本企業的“低端化”趨勢,徐東生認為這個中國社會結構變化有關。日本家電企業發現中國的高端需求始終不足,而中國“城市中堅階層”迅速壯大,日本廠商認為這部分人群才是未來日本家電的主要消費者。徐東生表示,日本家電企業即使偏向低端,也不會去做技術含量和價格“雙低”的產品,日系企業追求的將是性價比。

  本土研發難掩技術流失憂慮

  徐東生指出,在這一輪日本家電企業對中國的攻勢中,一個明顯的趨勢就是利用中國本土優勢和自己成熟的開發隊伍,在中國廣泛設立研究中心。

  松下的研發中心便隨著其工廠落戶蘇州,松下表示,其研發中心要“以中國消費者所喜愛的變化和生活習慣來生產產品”。日立董事長莊山悅彥告訴《國際先驅導報》“我們將很快將中國的研發中心擴展到1000人的規模”。

  研發中心的設立是否意味著以“技術吝嗇”著稱的日本企業改變了態度?馮紹奎認為,日本企業面向中國的研發中心是接近市場,接近消費的一種研發,并不是說日本企業真會拿自己的關鍵技術到中國來。但是,如果日本企業想在中國市場有所作為,又是非拿來一部分核心技術不可的,在中國設立研發中心,可以說是一種“找平衡”的行為。

  中國企業需換思維守市場

  “壓力比較大”,面對重新歸來的日本企業,專家一致認為中國本土廠商將面臨新一輪考驗。

  “原來日本企業和我們定位不在一個層面,沖突還不明顯,但是現在很清楚大家都開始爭奪同一群消費者”一位海爾的銷售經理告訴記者。

  那么,面對日本企業咄咄逼人的新一輪攻勢,曾被奉為中國制造業“抗日”法寶的價格戰是否依然靈光?

  徐東生認為,中國企業面對日本企業新的沖擊方式,關鍵是要“揚長避短”,如果說原來中國企業的長處是價格的話,經過這些年的發展,現在中國企業的主要優勢已經演變為規模。“我們的規模比日本強”,徐東生強調。馮紹奎亦指出,如果說中國企業現在還有相對的價格優勢,也是規模帶來的。

  陸刃波也表示,國內有一定品牌優勢的企業一定要通過經營品牌做大規模,如果僅僅抱著國內市場及勞動力成本優勢,國內企業就無法擺脫在同一層面沒完沒了打價格戰的困境。

  “利用規模優勢和熟悉本地市場、渠道暢通的優勢,學習日本企業的技術,盡量補自己的短處,才是中國家電應對沖擊之道”徐東生說。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家電新聞




評論】【財經論壇】【推薦】【 】【打印】【下載點點通】【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彩 信 專 題
Twins
友誼第一亂世佳人
維他小子
多吃水果海底世界
有聲有色
夏日狂嘩依依不舍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3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