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莊鵬沖
表面平靜的中國空運業,正面臨著它誕生以來的最大挑戰,一場空中大戰正悄悄地進行著。
空運業的寒冬
二00四年七月二十四日,中美兩國的航空部門正式簽署了為期六年的《中美擴展航空服務協議》。
該協議給予中美雙方在空運領域更大的權限,這里面包括,增加中美雙方經營兩國間航線的公司,分階段增加相當于原來五倍的航班,并允許飛往對方的任何城市;在增加的航班中以貨運航班居多,另外雙方還被允許在對方處設立貨運中心。
協議可謂是塵埃落定,然而中國空運業現狀如何呢?
運營成本過高、贏利狀況堪憂、定位模糊、服務體系不完善、貨運運力不足,皆是中國空運業的頑疾。
面對成熟的美國空運業,仍處于初級競爭階段,只習慣于價格戰的中國空運業將如何應對這一挑戰,著實令人擔憂。
挑戰中的機遇
隨著對外貿易的迅猛發展,中國今年的進出口總額肯定突破一萬億人民幣大關。
隨之而來的貨物空運量的增加,人員交往的愈加頻繁,必將給中國空運業帶來巨大的發展機會。
業內人士估計,中國今年將有價值約六百億美元的貨物空運出口,同時有價值約六百一十億美元的貨物空運進口,新協議簽定后,貨物空運量必將大幅提高。
目前,國內航空公司只有不到二十架可以飛國際航線的全貨機,而對比美國,僅聯合包裹運送服務公司一家,就擁有六百架貨運飛機。這一巨大差距告訴我們,中國空運業必須大力增加貨運運力,充分抓住機遇,分食這一塊巨大的市場蛋糕。
至于客運方面,由于國際恐怖主義抬頭,美國航空公司的國際航線業務在全球都受到了不小的影響,許多中國旅客更愿意選擇國內航空公司的班機,以避免針對美國人的恐怖襲擊,甚至一部分美國乘客飛往中國時也選擇中國的航空公司。
所以,中國客運航空應該在如何準確定位市場、提高服務競爭力、合理設置價格等諸多方面,下足工夫,以期贏得更多外國乘客的青睞。
博弈迎來春天
中美協議的達成必將加速中歐航權的談判,所以中國空運業未來的競爭不僅僅是來自美國。
競爭并不排斥合作,如何在經濟博弈中為自己贏得最大的利益,應該成為中國空運業戰略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中美、中歐、美歐的三角競爭關系中,中國空運業可以找到巨大的合作空間。
十月二十四日,中國首家中外合資航空公司簽署組建協議,合作方為深圳航空公司、德國漢莎貨運公司和德國投資與開發有限公司,這不僅是中外空運業首度合作的標志,更是中國空運業對外邀約的信號。
德國空運業在中歐航權談判未定之前,搶灘登陸中國,看中的是中國龐大的經濟規模所帶來的巨大物流市場。
中國空運業也將會因合作,而大大分散獨自運營的風險,并引進海外資本和先進的管理經驗,達到擴大運力、優化資本結構,提高經營管理水平的目的。
當然,中德在空運領域的合作并不妨礙中美也成為很好的合作伙伴。
中國有巨大的市場,這是我們最大的優勢,而當我們不能很好的消化它時,尋求對外合作可以說是一種現實的雙贏模式。
詩人說過,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空運業將會度過這個寒冬,迎來陽光明媚的春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