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其明編輯:謝紅玲
繁華的淮海路后面一個小街區(qū)。每天早上,居民們端著馬桶從低矮的閣樓里走向公共廁所。這不是上個世紀而是21世紀的上海市井圖!在今天,人均GDP已經達到5642美元(2003年統(tǒng)計)的時候,上海還有成千上萬的居民住在沒有衛(wèi)生間的小房子里,使用著已經有幾千年歷史的馬桶!
改善更多市民的居住條件、改造舊城,是上海市政府的重要工作。計劃中,今年上海還要快速發(fā)展,政府和企業(yè)都在推進一系列重大建設工程。但受宏觀調控影響,上海同國內很多城市一樣,建設速度放緩。同時,還遭遇一個始料不及的難題:動拆遷出現困難!突如其來的動拆遷難題,讓很多涉及動拆遷的工程進展不順,很多新半拉子拆遷工程也出現在街頭巷尾。
動拆不動,更讓很多企業(yè)陷入了深淵。有開發(fā)商對記者說:“動拆遷簡直像無底洞一樣。先拆的本已搬走,后拆的趕上政策變了需要多補償些。結果,獲得更多補償的后拆的還不愿意走,先拆走的又回來鬧!拆遷成本一直上升,何時是盡頭?!”
“三得利”的好事怎么變了質?
中海地產上海公司總經理楊小平對記者說:“中海以前開發(fā)要拆遷時,居民們高興激動得跪著哭。沒想到現在卻成了這樣。”據很多被訪者反映,上世紀90年代動拆遷時的確非常受老百姓歡迎。當時,老百姓自己買不起房,就盼著動拆遷。當時房價也不高,要么有房子可以置換,要么補助也可以買到一個不錯的房子。所以,作為告別破舊房子迎來新居住環(huán)境的信號動遷,令普通百姓欣喜。
同時,自拆遷開始的城市改造對政府也是增加政績的一大措施。破舊立新,改變城市形象,市民歡迎;對企業(yè)來說,拆遷意味著待開發(fā)項目的啟動,也是件高興的事。所以,動拆遷本身是老百姓、開發(fā)企業(yè)和政府三方得利的好事。
然而,近年來,動遷難度逐步加大。尤其去年開始,出現了數起動拆遷極端事件,震動全國,中央不得不明令禁止強遷。自此,很多工程的動拆遷變得舉步維艱。
由于動拆遷困難,半拉子拆遷工程開始出現,已經開始影響到整個城市建設進程。上海重大建設工程之一的五角場改造,由于動拆遷沒有完全完成,有些項目建設根本無法啟動。去年8月,香港新鴻基集團,以80億元價格,拿下了上海陸家嘴最后一塊大面積黃金地塊:陸家嘴美食城,震動一時。原計劃,今年8月底完成動拆遷。結果,直到現在仍有少許餐飲店在開門揖客。
北外灘開發(fā),市級重點工程,原本規(guī)劃、建設風風火火。可是,今年卻鮮見大動作。據稱,動遷難也是建設慢的一大問題。不久前,和美國洛克菲勒簽訂的外灘源改造項目,也是因為動遷難問題遲遲沒有推進。據稱,有居民拆遷補償開價為每平方米6萬元。這根本無法為政府和企業(yè)接受。
據史丹福老洋房租售中心總經理蔡芒華反映:“一年多前,市政府確定了12個歷史建筑風貌保護區(qū),到現在沒有一個開發(fā),關鍵還是因為拆遷拆不動。”
舊城改造原來對企業(yè)是香餑餑,如今卻成了燙手山芋。很多企業(yè)表示,拿地時凡是需要動拆遷就肯定不要。吃夠了動拆遷苦頭的上海五方房地產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馬志華曾明確表示:“以后再也不拿需要動拆遷的地了!”
現有地塊需要動拆遷的企業(yè),也紛紛想方設法把地轉讓出去。某著名房地產企業(yè),在黃浦區(qū)核心地段、四平路有兩個項目,被動拆遷折磨得苦不堪言。現在,正努力把項目轉讓出去。不過,進展并不順利。
著名的華潤集團,在上海董家渡拿了一塊地,由于是黃浦江兩岸開發(fā)重要地段,也有世博概念,拿到地后頗為高興。原計劃今年開始第一期樓盤銷售,可是至今動拆遷還沒有最后完成。
于是,在上海,行走在路邊,常常可以看到,一片房子拆了一部分還留一部分。
今日僵局誰之過?
據資料,2003年上海核發(fā)了動遷許可證324張,批準拆遷面積達到790.95萬平方米。而今年1月~7月,上海才核發(fā)了77張動遷許可證,批準拆遷面積僅13.95萬平方米,今年的動拆遷進度,比去年大大下降。而且,不光上海,全國各地都是這樣。拆遷拆不動,已經成為一個普遍問題。蔡芒華對記者說:“拆遷難也是個國際性問題。在國外,由于財產私有、土地私有,拆遷的難度更大。”
然而,究竟是何種原因導致這一問題在中國的出現呢?
記者在動拆遷的街巷采訪。走到一戶僅19平方米的三口之家,一對50來歲的夫妻,男主人做保安工作,月收入800元,女主人已經退休,月退休金1000元左右,女兒已經成人,做文員,月工資2000元。19平方米住房被木板隔成兩間,沒有衛(wèi)生間,廚房為幾戶人家共用。戶主范先生對記者說:“我們當然希望拆遷。但是,如果不給房子,即使能補償30萬,也只能買在偏遠地方,還要供按揭,還是供不起房。何況房價一直在漲,到補償款拿到手去買房的時候,說不定房價又漲了。”
據史丹福統(tǒng)計,上海動拆遷中,被動拆遷戶70%以上為50歲以上的居民。而且,由于目前政策要么補償錢,要么置換到偏遠地區(qū),這些居民不愿意搬過去,尤其年紀比較大的居民更不愿意離開熟悉的街區(qū)。
老百姓對生活質量的追求是毫無疑問的。房價連年上漲,動拆遷補償標準相對偏低,是拆遷難的一個重要原因。
原先拆遷中出現了很多不文明做法,讓老百姓強烈反感,媒體對弱勢群體的關注也不斷增加。青浦區(qū)政府副區(qū)長孫繼偉就感嘆:“舊區(qū)改造,政府也面臨尷尬,現在的道路越走越窄,動遷變成了很頭疼的事情。社會輿論對政府也不太有利,幾乎把政府描寫成和開發(fā)商串通一氣的不光彩的角色。”
不過,現在很多拆遷戶對拆遷抱著另外一種心理也對拆遷工作形成阻力。蔡芒華對記者說:“盡管房價上漲過快是動拆遷拆不動的一個直接原因,現在老百姓對動拆遷補償的不正常預期影響也很大,很多老百姓把動拆遷當成賺錢的機會。” 他還補充說:“政府目前規(guī)定的補償標準,只有最低標準沒有最高標準,部分老百姓就漫天要價。”
據蔡芒華介紹,有個項目需要拆遷360平米舊房,4個月前準備了500萬用于拆遷補償,結果對方要700萬,答應給700萬了還是拆不動,戶主要求再往上加。企業(yè)感嘆:“動拆遷是個無底洞!”他還曾經碰到一個項目,要拆遷58平方米,戶主要價350萬!
據開發(fā)商楊小平反映,在動拆遷中,最需要房子的通常不會做釘子戶,多是那些有幾套房子的人鬧的最兇,從而影響到整個拆遷進程。
中共嘉定區(qū)區(qū)委常委、副區(qū)長花以友則認為:“上海商品房并軌過早,動遷實施貨幣化仍有不少弊端,廉租房建設沒有跟上,也是目前拆遷難的一個原因。”北京華遠老總任志強也曾指出,居者有其屋,并不是說應該人人擁有產權房,低收入人群本來就不該是商品房的消費對象,他可以住政府提供的廉租房。
國外也有一個理論,當人均GDP達到5000美元時,動拆遷難度就很大。目前,上海人均GDP已達到5000美元,也正好印證了這一理論。
上海動遷急需破局
上海要成為國際化大都市,舊城改造是一項大工程。據悉,上海已經完成了兩千萬平方米的舊區(qū)改造,還有7000萬平方米左右沒有完成,任重道遠。但是,完成這兩千萬的舊區(qū)改造,上海也付出了巨大的政治代價。據《解放日報》副總編孫洪康透露:“現在,上海每年到北京上訪的人數已經排在全國第二位了,現在一定要把保護動遷居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萬科集團副總經理丁長峰對記者說:“上海中心城區(qū)房價居高不下,如果動拆遷不順利的話,新供應量有限,而需求旺盛,房價很難降下不來,普通老百姓更買不起市區(qū)內的房子了。”
上海建設的加速,老百姓生活質量的提高,被套牢企業(yè)的解套,都需要上海加快動拆遷的步伐。上海動拆遷急需破局!
解決這一世界性難題,需要政府、企業(yè)、居民三方更多的智慧。蔡芒華對記者說:“從法律上講,中國的動拆遷問題可以解決。中國和西方很大不同的一點在于,我國土地是國有的。動拆遷,政府應發(fā)揮更大的作用。政府可以通過立法,通過調整規(guī)劃多方面去解決問題。比如,可以對要拆遷的房屋,通過中介獨立評估后由政府回購,然后再交給企業(yè)拆遷。”
早在學生時代就研究過動拆遷問題的花以友也指出:“目前的動拆遷政策也有問題,動拆遷還沒有走出怪圈。按照《民法通則》,有價償還政策應該 ‘拆一還一’,不過現在很難做到這一點。解決動拆遷問題,必須從政策立法和社會保障相配合入手,比如加快廉租房建設。”
中海是經常參與舊城改造項目的企業(yè)。楊小平對記者說:“參與動拆遷企業(yè)的實力也是一個重要因素。比如中海一個需要動拆遷的項目,需要先一次性拿出七八億讓政府動拆遷,動拆遷完了,再拿出兩億開發(fā),也就是說得先投入10億才有進賬。在這樣的實力作保證下,才不會出現補償不到位、拖欠的現象。有的企業(yè),10億投資的項目只有三四億流轉資金,自然不夠,拖欠老百姓補償費用也就不足為奇。”
楊小平懇言:“動拆遷是對各方都有利的事,不只是企業(yè)賺錢,居民可以改善生活,政府可以改變城市面貌。其實最終受益最大的還是老百姓。因此,希望政府、企業(yè)、老百姓都在這一問題上表現出更多的智慧。”
在建設成為國際化大都市的關鍵時刻,在舊城改造第一難題的動拆遷上,上海還得等多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