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寧平編輯:汪靜
10月15日,東風有限、中信集團和鄭州輕型汽車制造廠的三方代表在鄭州簽訂了《關于轉讓鄭州日產汽車有限公司股權的協議書》。根據協議,東風有限旗下的上市公司東風股份將以3.5億元人民幣的代價分別從中信集團和鄭州輕汽的手中收購鄭州日產35%和16%的股權。收購完成后,中信集團將從鄭州日產徹底退出,東風股份、日產和鄭州輕汽分別持有鄭
州日產51%、30%和19%的股權。
東風有限:困境自救
整合過程的最終完成,對于東風有限來說無疑是件大好事,尤其是在目前這個時候。
東風有限今年的日子過得并不順。來自國家信息中心的數據顯示,今年1到8月份,東風有限乘用車的銷售量僅為約36000輛,離全年銷售8萬輛的計劃相去甚遠。
所幸的是,商用車似乎還能撐起東風有限的面子。據了解,今年1至8月份,東風有限旗下的商用車公司累計已完成13萬余輛的銷量,成了東風有限最大的亮點。實際上,商用車一直都是東風有限的中堅力量,其銷量目前仍占東風有限總銷量的80%以上。可以說,在未來幾年,商用車仍將是東風有限動搖不得的根基。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完成對鄭州日產的整合,是東風有限的固本培基之舉。
東風股份的總經理朱福壽表示,重組后的鄭州日產,將生產以休閑和旅行為主的SUV和高端皮卡。按照東風有限的部署,東風股份是東風有限的輕型商用車和汽車動力的制造中心,其產品規劃除了客車、輕卡、MPV、發動機和客車底盤,還包括了SUV和皮卡。收購鄭州日產,不僅讓東風股份少了一個潛在的競爭對手,同時也讓東風股份產品系的延伸得以基本完成。正如東風有限的董事長苗圩所言,鄭州日產融入東風有限,將填補東風有限在SUV及中高端皮卡項目上的空白。
東風有限的這個好消息,對于正面臨嚴峻形勢的東風集團來說更有雪中送炭的意味。今年上半年,東風集團的整車銷量首度被長安集團擠出了“三大”的序列,而有數據顯示,在今年1至8月的銷量排名中,東風已經滑到了第5位。收購鄭州日產,東風又多了一個生產基地,對集團的銷量排名也不無好處。這在一定程度上將關系著東風在新的汽車產業政策中所規定的“大型企業集團”的地位。
日產(中國):一石多鳥
當然,最大的贏家應該還是日產。 生不逢時的鄭州日產當年因審批權限問題差點流產,此后又趕上了匯率爭端和日產自身的經營困境。接著,日產又與東風合資成立了東風有限,鄭州日產在日產的心中一直處于一種邊緣化的位置。對于日產來說,鄭州日產的產權關系相對比較復雜,中方股東又缺乏深厚的汽車制造業背景,在政策上更拿不到多少有利的資源,日產在其中可謂是使不上力也借不了力。因而,日產雖然擁有鄭州日產30%的股權,但一直沒有深入地參與鄭州日產的經營和管理,除了提供幾個車型,日產更多地只是充當投資分紅者的角色。
東風股份作為東風有限旗下的上市公司,日產和東風各持有其35%的股權。在東風股份完成對鄭州日產的收購之后,通過東風股份,日產又間接持有了鄭州日產17.85%的股權,實際持股比例上升到了47.85%,成為鄭州日產實際上的最大股東。這樣一來,日產就一舉擺脫了無法控制鄭州日產的窘境,獲得了對鄭州日產的實際控制權。
當然,在日產看來,在極度講究規模效應的汽車業,鄭州日產勢單力薄,缺乏長遠的發展基礎,對于在鄭州日產所做的投資,日產也不無擔心。此外,鄭州日產與東風有限可能存在的競爭和沖突也是日產必須考慮的。東風有限這么大的一個合資項目,對于剛走出困境不久的日產來說可謂干系重大,將鄭州日產分散的資源與東風有限整合集中起來,對日產的中國戰略顯然更為有利。
將鄭州日產并入東風日產,避免了日產旗下的兩家合資企業同門廝殺,讓其在鄭州日產的投資有了更為安全的保障,而且獲得了對鄭州日產的實際控制權,同時,日產也可以借機向合資伙伴東風示好。在這件事情上,日產可以說是走出了一招四殺的妙棋。也許,在這步棋上,日產還留有另一手殺招:東風有限整合鄭州日產也讓日產得以騰出了一個合資的名額,接下來,日產會不會學豐田呢?起碼,這也是可以用來震懾東風的一個籌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