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熟的二次增資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0月20日 17:09 《21世紀商業評論》 | ||||||||
成熟的二次增資 從2002年底的16.687億元,到2003年底的40.715億元,首輪增資完成后蒙牛的銷售收
2003年9月19日,金牛、銀牛分別所持有的開曼群島公司1634股(500股開曼群島公司最初成立時金牛所持股份+1134股管理層于首次增資前認購的股份)、3468股(同上500股+2968股)A類股票轉換成16340股、34680股B類股票,管理層股東在開曼群島公司中所占有的股權比例與其投票權一致,均為51%。 此時,為了促使三家戰略投資者的二次增資,2003年9月30日,開曼群島公司重新分類股票類別,將已發行的A類、B類股票贖回,并以900億股普通股和100億股可換股證券代替,二者的每股面值也均為 0.001美元。金牛、銀牛、MS Dairy、CDH和CIC原持有的B類股票對應各自面值轉換成普通股。 2003年10月,三家戰略投資者認購開曼群島公司發行的可換股證券,再次注資3523萬美元。 問題是,二次增資的時候投資者是如何判定投資價值厘定增資額? 一方面蒙牛業務發展神速2003年預計可實現稅后利潤2億元以上;另一方面是三家公司首輪投資取得溢利。兩者平衡的結果是三家投資機構兩次投入5億元,占股34%,說明他們對蒙牛的估值約為14億元,市盈率降為7.3倍,小于先前2、6億元投入下的10倍。此前,摩根三機構以2億多元取得蒙母公司49%股權,等于承認公司的價值為4億元,市盈率相當于十倍,二次增資的安排則反映了投資者認為向蒙牛這只籃子里再次放入雞蛋,風險累積放大了,故而調低了對蒙牛的出價。 而在此之前的9月18日,毛里求斯公司以每股2.1775元的價格購得蒙牛的80010000股股份。10月20日,毛里求斯公司在此以3.038元的價格購買了96000000股蒙牛股份,其于蒙牛的持股比例上升至81.1%。以上收購款項的資金其實最終都是來自二次增資資金。 二次增資的最大特點顯然是發行可換股證券,這不是通常意義上的上市公司可轉債,其存在形式更像是一種延期換股憑證,這基本上反映了投資者對于蒙牛風險的調控能力。由于沒有在發行同期增加公司股本規模,蒙牛和投資者之間達成的如此增資設計方案暗藏三大考慮:其一,不攤薄管理層的持股比例,保證管理層的絕對控制與領導;其二,保證公司每股經營業績穩定增長,做好上市前的財務準備;其三,由于換股價格協議商定,可換股文件鎖定了三家戰略投資者的投資成本,保證了一旦蒙牛業績出現下滑時的投資風險。
[上一頁]  [1]  [2]  [3]  [4]  [5]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