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保險:還該做些什么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0月19日 11:42 河南報業網-河南日報 | |||||||||
曉娟 躍彬 潘毅 前不久,中國保監會正式批準上海安信農業保險股份公司籌建,此舉旨在改變目前我國農業保險日益萎縮的尷尬局面。但業內一些人士分析,目前這種狀況并不是成立一家或幾家專業性保險公司就能改變的,更需要政府推行配套的政策和措施。
提示一:需求和供給的雙重疲軟證明純商業化經營農業保險是行不通的 20多年發展農業保險的經驗告訴我們,農戶保險意識薄弱和經濟承受能力有限使得市場有效需求不足,商業保險公司難以承受農業保險的低收益甚至負收益的局面而限制保險范圍或取消險種。這一需求和供給的雙重疲軟證明了純商業化經營農業保險是行不通的。同時,我國財政實力有限,也不可能無限制地補貼農業保險。這就要求按照不同的抗風險能力,對不同地區的不同對象采用適合本地的農業保險經營模式。具體來說,應結合政策和市場兩種手段,對于經濟落后、農業商品率不高、農民平均收入較低的西部地區應以政策性強制保險為主;對于經濟較發達、農業商品率較高、農民平均生活達到中等水平的地區,宜采用“強制投保的政策性保險和自愿投保的市場性保險相結合”的原則。對普通農戶應以政策性保險為主,市場性保險為輔;對特別貧困地區的農戶應采取區域性保險措施,完全實行政策性保險措施;對種植、養殖大戶和農業開發公司應以市場性保險為主,政策性保險為輔。 提示二:政府應統一組建政策性全國農業再保險公司 由于農業風險的特殊性和不可抗性,大多數保險公司難以承受過高的再保險成本,現在再保險組織也不愿接納農業再保險業務。因此,可以由政府統一組建政策性的全國農業再保險公司。一方面通過再保險機制盡可能在全國范圍內分散農業風險,另一方面可以以差額補貼的方式補貼各地區農業保險的虧損。當然,再保險公司在其經營農業保險過程中,為體現財政支持的作用,可考慮不向農業保險經營主體收取再保險管理手續費。同時,可以接受各種形式的保險機構按低于實際市場費率的價格承包農業風險,當賠付率超過一般賠付率時,由再保險公司補足,既保證農民以可以接受的費率參加保險,又使一地的風險能在更大的空間上和更長的時間內分散,減輕專業政策性農業保險機構的負擔,同時調動被保險人、保險人雙方的積極性。當然,政府可將再保險的預算支出與以往對農業的救災支出、補貼支出比較,以此為標準對再保險支出予以適當控制,以免財政負擔過重。 提示三:是什么導致了農業保險業的蕭條 美國農業部曾經做過的一項調查顯示,保費過高是導致農民不愿參保的首要原因。在我國,一些地方農作物險種的費率高達9%~10%,即使價格相對便宜的險種,保險期限一般也較短,農民自然不熱衷。按商業化操作的要求制定保險費率,農民無力投保;按農民可以接受的標準制定保險費率,保險公司入不敷出,這一悖論最終導致了我國農業保險業的蕭條。在科學確定保險費率這一問題上,可以借鑒外國的經驗。考慮到我國農戶普遍規模較小而且分散經營的現狀,可以劃定同質地域,以同質地域作為投保單位,以該地域連續數年平均產量為依據投保。當該地域產量低于投保平均產量的某一比率時即可提出索賠。保額可劃分為若干等級,如平均產量的50%、80%等,并與收取的保費掛鉤,保額等級越高,保險費率也越高,但地域內農戶必須投保。這樣一來,既保證了農戶的自主權以激勵農戶提高產量,又在一定程度上防范了農戶的道德風險。另外,政府也應收集、整理各個地區甚至個人的收成記錄以及相關的氣候情況供經營農業保險的機構使用,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保險人與投保人之間信息不對稱的問題,以幫助其區分不同的風險類別,按照風險狀況確定不同的保險費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