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呂梅
節能始于減排
世界大多數國家注重節能始于上世紀70年代石油危機期間,各國政府制定了各種政策措施來提高能源效率,降低能源消耗,這些政策措施絕大部分可納入強制性范疇。
20世紀80年代,歐美等市場經濟國家認識到不同利益主體對于市場經濟信號的響應遠比對政府政策與法規的響應要快得多、有效得多。因此,在允許的情況下,他們都盡量地采用推薦性措施。這樣的做法與市場經濟的基本準則是一致的。一些國家相繼解除了對于能源價格的管制,使得能源價格由市場的供求關系來決定。同時,全球氣候變暖引起了世界各國對能源與環保關系的進一步重視。這由1987年聯合國發布的“關于環境與發展問題的報告”和1992年里約熱內盧“氣候變化框架會議”可見一斑。1998年通過了“京都議定書”,歐共體、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紛紛承諾減排一定量的溫室氣體,而節能則被看作減排的重要措施之一。所以,自20世紀以來,發達國家主要從減排的角度來考慮節能。在此期間,以工業行業(企業)自愿承諾與政府簽訂節能減排協議這一新的政策模式逐步形成、發展起來,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加拿大:自1975年,加拿大工業界自發地開展了“工業節能活動”,有近700家公司參與。政府逐漸認識到:強制性政策法案并不比市場變化對工業界提高能效影響大,隨之加大了“工業節能活動”倡導鼓勵政策措施的推行力度,但公司參加自愿協議仍有許多障礙。1990-1992年間,由于全球變暖問題日益加重,耗能工業行業要求新的政策,工業節能活動作了大的改革:政府提出了“綠色計劃”、“可替代與高效能源計劃”,在自然資源部之外設立了國家級秘書處,加強政府與行業間的合作。其效果是促進了工業結構的改變,疏通建立了工業界與政府的合作渠道,使整個工業界可以自愿地參與制定能效和排放目標,確保了工業節能活動的自愿性:已有21個行業工作組、31個工業協會和組織約3000家公司加入了“工業節能活動”。自1990年以來,加拿大GDP增長了17.2%,而能源消費僅增長了10%,工業界年均提高能效0.9%。
美國:美國政府開展了能源之星、氣候智星、綠色照明、廢物能、電動機挑戰等許多由公司或公眾自愿參加的節能環保項目。聯邦一級的長期自愿協議就有40多個。以1994年實行的“氣候智星項目”為例,聯邦政府提出并組織這一項目,一方面是為了應對氣候變化的環境壓力,另一方面是從商業戰略的高度出發,促進美國各公司在全球范圍內占據重要戰略位置,現在已有500多個公司參加了這一項目,其能耗占全部工業能源消費的13%,其中有像通用汽車公司這樣的大公司,也有不足50人的泛美醫院。
以上項目均取得良好的環保節能及經濟上的效益,初步達到了項目的4個目標:鼓勵通過一套綜合的經濟有效的方法,提高能效,直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通過清潔生產帶來的經濟效益和生產力的提高,提升對節能與環保的認識和管理水平;允許公司選擇自己認為最合理的技術方案,促進技術創新;發展有成效的、靈活的政府與工業部門的伙伴關系。
項目中盡管用了一點投資,但都產生了巨大效益,并在最初幾年就收回了投資。
荷蘭:荷蘭是在20世紀90年代經濟出現未預期高速增長的一個國家,也是開展自愿協議最早、覆蓋面最廣、將自愿協議作為能源領域政策法案效果最好的國家之一。與政府簽訂了26個協議的工業行業占荷蘭工業能源消費的91%。雖然由于經濟的高速增長,只有一半協議單位達到減排溫室氣體的目標,但每年提高能效2.0%的目標全部達到。從1992年到1996年能源效率提高了18.5%。到2000年節能效益已達6億多美元。
此外,澳大利亞、丹麥、法國、荷蘭、德國、日本、挪威也開展了卓有成效的節能自愿協議活動,都取得了良好的節能效益。
用優惠政策做“胡蘿卜”
當前,世界各國都在加大開發利用“綠色能源”的力度,如:美國實施的“百萬屋頂計劃”;歐洲實施的“太陽能熱水系統熱能供給保證體制”;日本政府根據正在實施的“陽光計劃”,給予購買太陽能電池裝置的居民2/3的補貼,極大地刺激了日本太陽能電池的生產,使其產銷量占世界第一位;塞浦路斯和以色列的人均太陽能熱水器使用面積已達到1平方米左右,以色列議會還制定了安裝太陽能熱水器的法令,使得安裝太陽能熱水器的家庭普及率已超過85%。由于政府的大力推廣和優惠政策的實施,太陽能得以充分的利用,在許多歐洲國家,經營太陽能瓦片、太陽能墻板、太陽能窗框、太陽能家電、太陽能燈具的商店比比皆是。據預測,到21世紀中葉,僅光伏發電將達到世界發電總量的10%至20%,成為人類的能源基礎之一。
西歐一些國家的政府還鼓勵企業采用新能源發電,并規定電網必須有5%以上的“綠色能源”。這樣,沼氣發電、風力發電不僅可以上網銷售,而且其網上收購價格還高于常規能源的電力。如德國和西班牙通過對電力公司的較多新能源電力義務量要求和較高的上網電價,其風力發電增長很快,德國已超過美國成為世界風電的頭號大國,西班牙也位居世界第三。
法律做“大棒”
據新華社報道,為建設可循環型經濟,美國從上世紀70年代末起制定了一系列能源政策,主要圍繞3個中心:促進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充分合理利用現有資源,鼓勵節能。
美國政府主要通過財政手段鼓勵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和利用。美國不僅撥款資助可再生能源的科研項目,還為可再生能源的發電項目提供抵稅優惠。2003年,美國將抵稅優惠額度提高到每千瓦時1.8美分。受惠的可再生能源范圍也有所擴大,從原來的兩種擴大到風能、生物質能、地熱、太陽能、小型水利灌溉發電工程等。
為擴大可再生能源市場,美國采取政府帶頭的辦法。美國已經要求聯邦機構使用可再生能源的比例在2011年達到總能耗的7.5%。2003年,美國根據《能源政策法》撥款3億美元,用于實施太陽能工程項目。根據這個項目,美國計劃在2010年前在聯邦機構的屋頂安裝2萬套太陽能系統。
在不影響環境的前提下,充分合理利用現有資源也是美國政府的一貫方針。水電目前占美國能源產量的10%,也是其最大的傳統可再生能源。據報道,美國現有約7.5萬處堤壩,但只有約1/3得到利用。美國去年撥款1億美元用于提高現有水電站的生產能力,為水電站提供補貼,提高水電站發電量。煤是美國最豐富的傳統資源之一,近年美國提出了“讓煤更干凈”的口號。美國計劃在2004年到2012年期間,每年撥款2億美元,用于減少煤電環境污染等技術的開發和相關工程建設。美國還確認了核能在能源結構中的重要地位。美國政府承諾為建設更安全、更高效的新核電站提供貸款擔保。
節能是美國能源政策的另一大重要內容。美國《能源政策法》規定,在2004年到2006年間,每年撥款34億美元給地方州政府,用于舊家電回收和鼓勵購買節能新產品。美國還在法律中對一些耗能型商用和消費者產品設定了新的節能標準。這些產品包括變壓器、電風扇、自動售貨機、商用冷柜和冰箱等。另外,美國還為生產節能型家電的廠家提供抵稅優惠。同時,消費者購買節能設備也將獲得抵稅優惠。為節省電力,美國政府還呼吁采用更先進的送電技術和更精確的計量手段。
石油是戰略性資源。為節約石油資源,減少對石油的依賴,使能源來源多樣化,美國從石油消費大戶——汽車下手,鼓勵研發和使用新型可再生能源車輛。美國規定,購買燃料電池車等新型車輛的消費者可享受抵稅優惠。美國還鼓勵乙醇和氫電池的研發和生產,以便為車輛提供新的燃料。美國規定,聯邦機構在2006年和2007年新購車輛中,應有5%為氫電池車,此后這一比例應達到20%。
用法律手段來促進“綠色能源”開發利用的還有日本。眾所周知,日本是世界上自然資源貧乏的地區,或許正因如此,日本非常重視新能源的開發和利用。2002年5月,日本頒布了《關于電力事業等利用新能源發電的特別措施法》,規定從2003年4月1日起實施。其主要內容為:
該法所指新能源電力的范圍包括:太陽能光電、風力發電、生物質發電、廢棄物發電、地熱發電、小水電。
該法還規定電力事業等單位有義務自行生產和購入一定份額的新能源電力。
考慮到新能源資源在地區分布上的不均衡性,為充分利用新能源,該法規定電力公司在購入新能源電力時,可以將它的價格分為電力價格和環境價格兩部分計算,當電力公司對義務量以外的新能源電力按電力價格收購后,出售商仍可按環境價格出售給另外的電力公司作為該公司的義物量計算,環境價格的上限為11日元/千瓦時。
新能源電力促進法出臺后,媒體評價較好,認為此法的實施可以調動電力公司的積極性,有利于日本完成《京都議定書》規定的2010年比1990年減排二氧化碳6%的任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