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最具投資價值--城市激辯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0月14日 14:23 21世紀經濟報道 | ||||||||
雖然中國的鄉村社會已經并仍在發生巨大變革,城市化進程萬馬奔騰,但就經濟總量和競爭力而言,我們仍處于“城市的世紀”。 以本報與中國住交會12月3-5日將于上海舉行的“中國最具投資價值城市展”為契機,9月26日,兩個主辦單位在北京嘉里中心舉辦了“城市品牌營造”圓桌論壇。論壇嘉賓從“城市核心競爭力”與“城市品牌營造”這兩個方面,論證了何為“最具投資價值城市”這一
城市競爭力: 給投資價值一個評定標準 城市競爭力:四大要素 馮侖:我們今天主要是討論以下兩個話題,一個是城市的競爭力,另外一個就是關于城市怎么樣來增強對投資者的吸引力。近一兩年來,天津這個城市發展得很快,北京對天津的發展也是非常關注。所以首先請天津泰達的孟總談一下:天津最近的發展情況怎樣?未來天津怎樣在環渤海這個地區提高它的競爭地位? 孟群:我想就城市營造和城市吸引投資這兩個問題舉例說明。 第一個例子是關于城市的營造。我記得韓國政府在建造一個會展中心的時候,采取的是在各個省市招標的辦法。天津開發區也建造了一個會展中心,這個會展中心是政府項目,沒有采取招標投標的方式,但是就“建成什么樣子、以什么展覽作為中心來舉辦”,進行了一個可行性研究。 第二個例子是關于招商引資。天津開發區最近通過招標投標的辦法,拍賣了將近1平方公里多的土地,這塊土地上的項目主要以城市功能配套為主,招商引資時是從企業的角度來考慮的。這對于一個城市的營造來講,就是加入了企業的概念在里邊。 我舉這兩個例子的初衷,就是在城市營造以及在招商引資上,希望政府能給市場多一點機會,也給企業更多的平臺。 馮侖:還有一個話題,在北京的媒體當中引起了許多爭議:最近《福布斯》雜志做了一個“最佳商業城市”排名,杭州排在第一,北京排在第四。北京媒體就說:憑什么我們不如杭州? 劉維新:我覺得這反映了現在比較熱的一個話題——城市品牌營造。什么是城市品牌?營造的核心是什么?對于一些城市的市長來說,最核心的恐怕是要掌握好城市品牌塑造的四大要素。 第一大要素是城市的魅力。魅力就是有個性,城市的個性和特色是塑造城市品牌營造的第一要素。為什么城市魅力和城市品牌提到了這么高的位置?因為現在已經進入城市的世紀。城市個性特色包括城市的景觀特色、城市的文化遺產特色、城市的環境特色等等。例如貴州的遵義市,景觀特色就非常好;而東莞可能景觀特色不突出,但是它有產業特色,所以東莞也被媒體列為“魅力城市”。 第二大要素是要掌握城市的環境。這里面包括生態環境,景觀環境,區位環境和自然地理環境。 第三,不反映民族文化就沒有個性。有人把中國內地小區的模式搬到拉薩,但是第一個小區建成以后卻沒人買。這說明民族地區必須反映民族的特色。 第四就是城市定位觀點。城市要想塑造品牌,沒有一個完整的定位,沒有一個前瞻性的定位,是形不成品牌的。譬如,現在城市品牌比較突出的青島市,不光是景觀好,而且它實行的品牌戰略也是成功的。 城市投資價值:標準何在 馮侖:倪博士,關于城市投資價值,您的觀點是怎樣的? 倪鵬飛:首先我給大家講一下城市投資價值。我們做投資價值分析的出發點是為了給企業選址提供參考。企業選址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框架,一個就是需求,一個是供給,一個是外部經濟。 需求是指這個地方需要某一個產品;供給就是看這個地方的生產要素的情況,包括現在供給的狀況;外部經濟,主要是講它的產業組群。 需求規模和需求數量,通常是講這個城市的企業所創造的利潤,他們的成本和利潤之差,就是凈投資價值。其他如中產階級的數量等,都是影響這三大因素的基本的方面。 馮侖:《福布斯》有一個解釋,認為杭州民營經濟實際上比北京和上海要發達,反過來說杭州的體制變革、市場經濟的體制架構,包括政府服務要優于北京和上海,那么,它的觀點是不是有道理? 倪鵬飛:他雖然叫“最佳商業城市”,但實際的著眼點是在私營企業的投資環境。比如說杭州的市場化程度要相對高一些,可能是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在省會城市中最早實現轉型的是廣州。廣州最早走出了計劃體制,接下來是杭州,接下來是南京,接下來成都。 馮侖:其他類似的排名非常多,政府都不是特別敏感,但是《福布斯》這個排名,北京很多政府部門反應很敏感,排行榜確實對投資者有一個引導作用。趙總,你們作為一個投資機構,怎么看待這些投資競爭力和各種各樣的排行榜? 趙軍:我們是做風險投資的。對城市發展這方面我就提一點外行的意見。我和我太太在北京上海買了房子以后,就開始考慮在其他地方買房子。我跟我太太說,買房子要考慮三個條件,第一個是掙錢容易,第二個是花錢方便,第三個是別人會砸(投)很多錢在這里。我后來選的是在杭州買房子。 顧海兵:我想講三個方面的觀點。 第一,“最具投資價值”其實應該理解為“花錢比較愉快”,而花錢比較愉快不僅指投資,也包括消費。因此我們在討論的時候,應該從真、善、美三個關系人的心理的角度討論一個城市的品牌。 討論真善美,從反面論證,就是不善不真不美是哪些方面。現在很多城市有很大一股“黑色”的力量,比如說我們有大量的黑車,大量的黑店,黑導游,黑價格;不真,一是統計數據的不真,二是類似標語之類的表面文章比較多;不美,比如說污染,還有很多重大項目的決策沒有經過民意。 第二,我覺得城市化過程中有很多誤區。目前市管縣、縣改市就不太理性。我們中國人喜歡爭取中心,以至于出現了很多次中心,還有副中心。 第三,競爭的本質是一種替代關系,城市之間除了競爭之外,還有很大一部分是屬于互補關系,城市之間的競爭有很大的局限,因為城市有各種各樣的類型。 城市品牌的本質是什么?是講特色。我覺得應該是“四位一體”的。首先是市民,第二個是歷史,第三個是自然,再加上其他的因素。這“四位一體”構成了城市品牌的本質。從這個角度看,現在很多城市之間根本沒有辦法比,應該說是各有各的風采,很難說“最”。 馮侖:那么,各位專家,城市投資價值的評選需要一套怎樣的指標? 連玉明:我覺得第一點是效益,包括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為什么《福布斯》把杭州排到北京之前?從這個角度看,它的判斷是沒有錯的。 第二個判斷,就是不僅要效益最大化,而且還要成本最小化。雖然有的城市效益可以實現最大化,但是在政府信用等等交易成本方面,成本也是有可能最大化的,所以,杭州和北京的投資價值就有了比較——在杭州,實現了政府創造環境,而北京現在不是政府創造環境,而只是政府“優化”環境。 所以,我認為投資價值歸根到底就是,能不能實現效益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 趙軍:我想北京和杭州比,人均收入國民生產值和人均生產值的差別,有一個標準化的過程,這個標準應該是生活質量。北京絕對量很大,一定遠遠超過杭州,但是如果把這個指數除以一個生活品質的話,可能北京就不如杭州了。生活質量可能在作選擇時都起了一定的作用。我不管去哪個城市,一個是看市容市貌,另一個是人文人貌。市容市貌,我看交通;人文人貌,我看女性的打扮。如果這個城市的女性做指甲的話,那么這就是一流城市,因為男性掙的錢,很多都是女性來花的,如果女性打扮到這種程度,那么說明這個城市的男性掙的錢很多。 孟群:討論城市的品牌和投資的價值,作為企業來講,我們是要賺錢。企業就是創造效益,哪兒能賺錢我就去哪兒。一個企業一個人都有對事物的評價系統,只要適合我們企業的評價系統,能夠賺到錢,我就去(投資)。 品牌營造: 定位城市魅力? 魅力還是品牌? 王志綱:現在國內新聞界炒得最厲害、人們最關注的是“城市魅力”這個問題,幾乎所有的市長都有意討論這個問題。最經典的是廣東出了一個“最有魅力”的東莞,連廣東人自己都搞懵了——如果說廣東最有活力,那大家還可以接受,但是說東莞最有魅力,這是怎么回事? 李曉西:我想魅力也好,活力也好,首先要有針對性,是對投資者的魅力,對消費者的魅力,還是人居的魅力?因此,我想“魅力”首先要有一個前提,這是對什么的魅力。 丁力:魅力是有主體性的。杭州之所以被《福布斯》評為“最有商業價值的城市”,我認為是比較公正的。支撐的論據是什么?我認為是浙江的經濟增長方式。 杭州的房地產價格為什么遠遠高于廣州?杭州是浙江區域經濟的一個中心城市,中心城市反映的是區域經濟的整體。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我認為杭州就是肯定民營經濟發展為主的這樣一條道路。 反過來看廣州,現在廣州甚至廣東最擔心的就是可持續發展的問題。像廣州這樣主要依靠港澳臺、依靠外商投資來支撐的外來經濟實體,到底能走多遠?廣州作為中心城市并沒有起到一種強有力的聚集作用。 所以,把杭州評為有商業價值、有魅力的城市,我不認為是某幾個指標在發揮作用,而是一種經濟增長方式在發揮作用。 陳淮:我對區域經濟還是比較關注的。坦率地說,我不贊成評比什么城市有魅力、有價值。華盛頓有價值嗎?舊金山有沒有?舊金山是硅谷所在地,除了一個金門大橋,他還有什么吸引人之處嗎?正如剛才丁教授所講,在一些區域中,核心城市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比如說日本的關西和關東,東京和大阪顯然是很重要的。在中國能不能找到相應的例子呢?譬如,杭州、蘇州、無錫等等城市,從1980年代起每天都想著對抗南京,對抗的結果是我們有了今天的長三角,而不僅僅是浦東開發區。 真正集約化發展最好的還是上海和上海周邊城市。如果城市有它的特性的話,就是在經濟方面有特性,上海在提升自己的國際競爭力上,以及樹立自己的國際形象上,我認為還是最有魅力的。 王志綱:在中國的城市競爭當中,上海是眾望所歸,他的價值表現在什么地方,經濟學家有自己的說法,但是感同身受的還是企業家。單大偉先生,能不能從你的角度談一下,你為什么將住交會總部搬到上海,上海給了你什么商機,它究竟有沒有魅力? 單大偉:中國住交會從今年開始整個展會移到上海。實際上當時決定去上海,最重要的原因是基于上海這個城市在中國的定位和影響力。從展會的長期可持續的培育,以及從展會的影響力考慮,我認為上海是最適合的。 我們今年的住交會有一些變化。首先是,去了上海之后,明顯發現展會對中國地產商的影響力和號召力大大加強了,過去很多不參與中國住交會的企業,今年都紛紛加盟,表現出了非常強的參與意識;海外的一些投資機構,包括一些國際著名投行、信托公司,大地產商,今年對上海的住交會都表現出了濃厚的參與熱情。另外,這幾年隨著長三角經濟的高速發展,尤其是長三角地產的發展,也為我們這個行業展會奠定了一個非常好的基礎。 八問城市品牌 王志綱:我舉一個非常現實的例子。昨天我在上海住酒店,平時600塊(一間)的飯店,現在漲到了1000多塊錢,原因在哪里呢?因為F1。但是,這個城市的商務成本如此之高,一般的老百姓和中小企業是不是能呆得下去? 李曉西:這個事情我覺得是好事,商務成本要看是正常還是非正常的,像你所指的這個(F1)還不構成商務成本。 我想就城市的品牌簡單地發表一點我的想法。我總結出了“八問八答”。 第一問,什么叫做城市品牌?比如說蘇杭,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這是不是品牌?我們給成都的一個定位就是“休閑的天堂”。 第二問,我們現在講城市品牌和我們講城市形象有什么區別?我覺得這兩個問題要分開講。任何城市都要有形象,不見得任何城市都要搞品牌。 第三問,是不是所有城市都要搞品牌?我覺得不是。有些城市需要搞品牌,但需要做品牌的城市是有限的。 第四問,做品牌有成本沒有,有收益沒有,做完以后收益有多大?實際上很多城市做了品牌以后實際上沒什么收益。 第五問,做品牌的核心是什么?做品牌的核心是有個性,但是個性不一定非要是文化,個性可以是歷史,可以是傳統,只要是個性化,我覺得就夠。現在上海也沒有定出品牌。 第六問,品牌的內涵是單一的還是復合的?有可能品牌最后走向一個單一化,但是千萬不要把單一的品牌當作是城市的全部。 第七問,城市的品牌是凝固的還是變化的?我的觀點是變化的。 第八問,品牌應該怎么產生?品牌應該是由群眾產生的,不是政府欽定的,做品牌的時候,政府會在其中造勢,但是最后老百姓不承認這個城市的品牌,沒用。 品牌塑造的多維方式 王志綱:我發現關于城市品牌營造也好,或者魅力城市也好,其實都好像面臨一個三維空間,角度都不一樣。任何一個城市,無非有三種指標來衡量,第一個是投資者,它的眼光是一個標準,第二個是居住者,第三就是所謂的旅游者。“近者悅,遠者來。” 我去溫州參加一個座談會,問不同的人,哪個地方最有投資價值?身價一千萬以下的老板說是西部、東北;一個億以上的老板說長三角、珠三角的周邊城市;十億左右的老板,他說最有魅力的城市,是北京、上海、紐約。為什么呢? 舉一個例子,正泰集團的老板南存輝告訴我,正泰的戰略是四句話:“溫州出產,上海出品,北京出名,紐約出擊。”后來我就問他上海怎么出品,一個是研發,一個是打造品牌;北京為什么出名,靠媒體。最后我說效果怎么樣,他說效果非同一般。 丁力:我覺得對一個城市的品牌確認從很多方面都可以去把握,文化人有文化人的看法,經濟人有經濟人的看法。從賺錢的角度看,上海和喀什是不能比的,因為這兩個城市無論是經濟總量,還是發展水平,都不在一個層面上。 城市價值體現在不同的經濟發展水平上,人們對他的要求是不一樣的。小投資者,追求的是低成本,這個地方什么都便宜,最后發現小本買賣就可以賺錢。在世界上只有兩條路可以賺錢,一條路追求低成本,還有一條路追求高科技。從大投資者的角度來講,他們可能比較看重的是上海、紐約,看重的是人才薈萃。這個時候成本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是能不能通過創新抓住高端市場。城市的發展水平不同,我們卻用同一個尺度去衡量,可能是近似于荒謬的事情。 單大偉:現在我們感覺到城市與地產是相輔相成。我們發現很多城市在做一些招商活動的時候很迷茫,他們不知道來投資的機構到底在什么地方,怎么吸引它們來。 我們2001年幫沈陽市政府做一個推介會時發現,很多政府的信息,跟企業之間不對稱。由于他的不對稱,在招商活動當中就必然產生一些假大空的東西,就是臨時把投資機構都找來,實際上會后是沒有成交的。現在很多城市都面臨城市商機展示、招商引資的這樣一道門檻。 中國涌現出一批跨區域投資的開發商,他們也在尋找一些城市。他們與城市之間的信息也是不對稱的。去年我們幫兩個城市做了兩個活動,第一個是天津,整個天津的房價從去年上半年,到今年有一個非常大的質的變化;第二個是做了一個無錫的項目推介會,無錫市政府推出的幾塊地,全部都名花有主。通過活動,我們知道城市品牌塑造更需要一個平臺,而不只是一個形象的定位。 王志綱:我覺得城市確立定位的時候應該分五個步驟。 第一個步驟,當你分析任何一個城市和區域的時候,離不開城市定位;第二就是城市的產業梳理和整合,有形的,無形的,比如文化;第三個才是城市戰略的制定;第四是城市空間的布局和規劃,中國很多的城市規劃布局出現了同質化;第五個,單一的形象包裝這個肯定是不行的,要從市場可操作、可運行的角度去提供一個解決方案。 本專題文字整理:王玉德、張訓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