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錦松兇猛鯰魚浮出 激活內地金融國際化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0月13日 09:36 21世紀經濟報道 | ||||||||||||
沙丁魚的故事,來自中資銀行圈內一本熱門書——《走進香港銀行》,作者黃蘭民談到在香港銀行學到的壓力管理時說,壓力管理對于銀行管理來說是必不可少的,銀行在有壓力時,才有競爭力和開創(chuàng)力,員工在有壓力時,才有動力和活力。正像漁民遠洋捕沙丁魚返回時,往往要在魚艙中放幾條鯰魚,它們不停地攻擊其它的魚,使整個艙里的沙丁魚都在高度緊張中,如果缺少這些鯰魚,大部分魚就會在艙中死去,壓力和緊張使沙丁魚贏得了生命,這就是壓力的作用。
一名中資銀行總經理級人士對記者說:"梁錦松正是現時中資銀行需要的人才,他肯定會是一條很厲害的鯰魚,如果他沖擊成功的話,中國銀行業(yè)會增加一個國際化的符號,但當然,他也有可能抵擋不了其它魚的群起反攻,首先死掉。"梁錦松去年7月因為"買車事件",黯然辭去香港財政司司長一職,他在出任香港高官之前,已有28年美國銀行家的經驗。梁錦松加盟交行? 雖然梁錦松一度否認他會加盟中資銀行,但記者從不同渠道得到的消息,均指梁錦松正與交通銀行商討加盟事宜,現時唯一的變數是他會出任總行的高層管理人員,或是上市公司的董事。交行正籌備2005年之前在香港及美國上市,市場估計集資額約為20億美元。梁錦松加盟交行一旦成事,將是首位香港銀行家出任內地銀行高層管理人員。 本報曾多次致電梁錦松,但其助手周小姐均表示他現時不想接受任何訪問。 9月2日,梁錦松以"香港知名人士"身份,出席在香港舉行的"12-11港資及外資金融機構進入北京圓桌會議",併作大會發(fā)言,他期望香港銀行可以通過CEPA代理其它投資產品;他又建議,內地居民日后投資海外市場時,先以北京為試點,併允許本港銀行代理有關業(yè)務,此外,北京香港亦可加強人才交流,如內地推出利得稅優(yōu)惠,吸引本港人才到內地發(fā)展。 香港政界盛傳他有意角逐第三屆行政長官寶座,他向記者否認自己有意重返政界,併說:"一日做銀行,一生都是銀行家。" 9月8日,香港報章報道梁錦松會出任交通銀行要職,同日記者在中環(huán)街頭巧遇他,當時他與中銀香港(2388.hk)資產部總經理盧重興在一起。當記者向他求證是否會到交行任職時,梁錦松笑言:"當然不是啦。我也在問他(指盧重興)現在中銀正在進行全球招聘,為何你們不問他會不會聘請我?"記者問他是否會到中銀?在一輪東拉西扯之后才明確表示:"不是,兩家(交行及中銀)都不是。" 然而一名中國金融機構在港高層對本報說:"梁錦松確實與交行在談,他說不是,只是在答記者那一刻不是。"另一名熟悉中國金融界運作的人士更稱,梁錦松除了與交行談,還曾與中國工商銀行談,但加盟交行的可能性最高。 現年52歲的梁錦松在9月2日被記者逼問動向時,聲稱自己要好好享受陪伴家人之樂,併透露他的"跳水皇后"嬌妻伏明霞,已懷有第二胎。其實梁錦松的身家超過1億港元,絕對有條件提早退休享受人生。但一名熟悉他的人士對本報說,梁錦松的志向很高,他總覺得自己應該創(chuàng)造歷史,所以2001年時,他愿意放棄年薪2300萬港元的美國摩根大通銀行高職,出任香港財政司司長,年薪減至250萬港元。他當時的目標是2007年參選特首,可惜因為"買車事件"黯然下臺,蟄伏一年,現時則部署復出。 這名人士續(xù)稱,梁錦松很可能加入中國的商業(yè)銀行,因為對方需要他的國際經驗及管理新思維,而他需要一個新的舞臺,當中以加盟交通銀行的機會最大。 不過"買車事件"的陰影仍是他復出的最大障礙。另一名中資銀行高層對梁錦松加盟不以為然:"中資銀行接二連三出事,現時在國際社會眼中,我們最需要的是誠信。我們找一個'問題人物'來解決問題,是否合適?"鯰魚式攻擊過猛? 有中資銀行高層說:"梁錦松如果加入交行,確實可以引入很多國際化的管理原則,問題是,這些看來很好的原則,在中資機構執(zhí)行起來會怎樣?沿用美國金融機構的作風,帶來的沖擊是否會太大?這極可能造成新的內部矛盾。" 梁錦松任職財政司司長期間,提出大幅削減公務員開支以消滅財政赤字,這本是合理安排,但因推行過急,引來公務員的不滿及消極抵抗;另外他提出,要將上市審批權由香港交易所手上轉到香港證監(jiān)會,港交所主席李業(yè)廣強烈反彈,併以退休不干為籌碼,驚動特首董建華出面,梁錦松被逼收回成命;還有"仙股事件",梁錦松以美式大機構作風處理事件,港交所行政總裁鄺其志在立法會上大爆內幕,令證監(jiān)會主席沈聯濤及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馬時亨難辭其咎,梁錦松也因此民望受累。 梁錦松曾在萬國寶通銀行任職23年,歷任亞太區(qū)投資銀行、商業(yè)銀行及私人銀行業(yè)務主管,併在香港、紐約、新加坡及馬尼拉等地工作。其后他于1996加入美國大通銀行(后易名摩根大通銀行),升任摩根大通亞太區(qū)主席,業(yè)界估計年薪2300萬港元。 梁錦松屬"土產海龜",他在1973年畢業(yè)于香港大學,主修經濟及統(tǒng)計學,併于1982年及1999年分別完成美國哈佛學院管理發(fā)展課程及哈佛商學院高級管理課程。 中資銀行這一類的"土產海龜",全港約有二三百只,絕大多數都是在香港受教育,畢業(yè)后加入中資銀行,一干便是二三十年,現時晉升為總經理(這種例子以往多,現時較少)、副總經理或助理總經理,參與總經理辦公室的日常運作及決策。這些"土產海龜"較少機會出洋留學,但會在公余進修一些國際著名學府的專業(yè)課程。 這類在香港銀行滾打的"土產海龜",是中國銀行未來發(fā)展的新動力,他們具備國際經驗,同時對中國文化有認識,更重要的是會為了民族感情,愿意接受較低的薪酬待遇。土產海龜成新動力 一名在港中資銀行總經理級的人士對記者說,在香港中資行的老總,名義月薪約為25萬至30萬港元,即年薪約300萬港元,與外資行無法比擬。現時中資行的老總多是由內地派到香港,名義月薪要通過多種形式上繳,老總的實質月薪通常只有二三萬港元。 "內地派來的人員,最難適應便是這種差距,明明你是老板,但手下的員工掙得比你多,花得比你爽,更別說與外資行的高層比拼了。加上我們上繳渠道太多,運作透明程度不夠,起了歪念的人便容易向這些小金庫打主意。"這名人士說,如果不好好處理這個棘手問題,類似中銀香港(2388.hk)高層涉嫌侵吞公款的事件還會不斷發(fā)生。 這名人士續(xù)稱,內地派到香港中資銀行的老總愈來愈多:"以往總經理級(總經理、副總經理、助理總經理)10人當中,只有二三人是在內地派來的,近年則有約一半由內地派來。這不是因為不相信香港人,而是希望內地老總來香港蹲點,可以學習國際金融中心的運作。" 他說,這樣安排的最大問題是蹲點的時間太短,"內地老總派來香港,平均年期只是4年左右便要回內地去。來港后,一般需要一兩年才完全適應,然后再干兩三年便要回去了。銀行業(yè)務講求長線發(fā)展,政策往往需要幾年時間去施行,才會見到顯著成果,這樣的安排,令內地老總不能進行較大型的改革,為個人的晉升往往從一些小處著手,以便很快做出點成績。"他說近年這種情況已略有改善,但根本問題仍未解決。 據香港金融管理局2003年年報顯示,香港共有134家本地或海外銀行在香港有業(yè)務,全球著名的銀行,都有分支機構在這彈丸之地逐鹿,競爭之烈,層面之廣,實在沒有一個市場可以比擬。內地老總來港蹲點數年,可以學到不少,回到內地時可以派上用場。 前文提及的黃蘭民曾與蔡普軍合作完成《商業(yè)銀行服務之道:一位銀行管理人員的親歷感受》一書,已成為金融暢銷書。黃蘭民于1991年來港,任職中南銀行(現已合併為中銀香港)部門主管,其后晉升為辦公室主任,一直工作了五年。他的學習對象是當時中南銀行總經理吳亮星。 "有一次因公出差,老板(吳亮星)讓我馬上寫出一份出差報告,詳述出差的成本和出差所換取的效益之比,用數據和事實論證出差的必要,因為效益是銀行一切工作的中心。"像吳亮星這類"土產海龜",對中國金融業(yè)走向國際化,實在出力不少。 中資銀行的"土產海龜"現時在香港很少可以成為一把手,也絕少獲提拔到內地總部去。一名"土產海龜"對記者說:"中資機構的文化講求集體負責制,個人的成就不受重視,所以中資銀行的香港高管大多面目模糊,總部不會知道誰的貢獻較大。香港高管無用武之地,有時想推行一些改革,往往過不了內地老總一關。" 也許只有梁錦松這類有"鯰魚"特質的"土產海龜",才會更有效幫助激活中國金融業(yè)的發(fā)展。(羅綺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