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汽車大戰提前預演中國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9月22日 07:39 中國經濟時報 | |
一汽總經理竺延風透露,自2002年8月29日雙方簽署全面合作協議以來,合作正在積極有序地向前推進,合作項目由整車逐步拓展到關鍵總成、零部件、市場營銷、汽車技術等領域,目前正在進行中的就有15個之多。此次混合動力汽車合作項目的簽定,是雙方共同致力推動合作進入新階段的一個鮮明標志,也將對中國汽車工業的技術進步產生重大影響。 豐田社長張富士夫則表示,隨著汽車時代的發展,能源及環境問題在很多國家也會越 來越受到關注。這次的協議是一汽和豐田在“環境”這個新的領域的共同合作。雙方期待在此領域能夠成為中國汽車產業發展的先驅,并堅信一定能使環保車更快地得到普及,以此為中國社會貢獻一份力量。本報記者 董小榮 9月15日,一汽與豐田就合作生產混合動力汽車一事在北京釣魚臺舉行了項目簽字儀式。這一突然消息讓一些媒體記者頗感意外,因為這已完全突破了兩家企業原有的合作框架。而就在這一新聞發生的前一天,通用汽車也在北京召開了關于通用氫動力3號的研討會。另外,記者還了解到,PSA標致雪鐵龍集團正在北京積極開展環保汽車的技術推廣工作。至于大眾公司則已經在中國的合資企業推出了柴油轎車捷達、寶來和奧迪A6。 面對日益嚴重的環境壓力,已經進入中國汽車市場的跨國公司正在提前預演環保汽車大戰。 豐田一汽為何突破合作框架 幾年以前,豐田與通用曾在廣東汕頭的南澳島上開展過關于電動汽車的國家試驗項目,但由于純電動汽車的種種技術問題,后來這個項目停止。而混合動力汽車則是當今世界汽車工業發展的前沿技術,在解決能源利用和環境保護上具有廣闊的前景,近幾年已在日本、美國、歐洲等國家和地區形成應用的趨勢。1997年,記者曾在日本東富士試車場試駕過豐田公司生產的第一批混合動力汽車,它就是后來風靡美國的PRIUS,中文譯名為“先驅者”。這次豐田把它拿到了中國,用一汽有關方面人的話來說“足見豐田的誠懇”。 根據合作協議,合作的主要內容為在中國國內生產性能、質量皆佳的混合動力汽車,并為其在中國市場的發展與普及開展合作。具體方案是,雙方將于2005年年內共同開始進行Prius的生產;此外,還將針對將來在一汽品牌車輛上搭載應用豐田技術的混合動力系統一事進行商榷。 據一汽總經理竺延風透露,自2002年8月29日雙方簽署全面合作協議以來,合作正在積極有序地向前推進,合作項目由整車逐步拓展到關鍵總成、零部件、市場營銷、汽車技術等領域,目前正在進行中的就有15個之多。此次混合動力汽車合作項目的簽定,是雙方共同致力推動合作進入新階段的一個鮮明標志,也將對中國汽車工業的技術進步產生重大影響。 私下里與一汽和豐田方面的有關人士交換意見時了解到,生產混合動力汽車的合作已經突破了雙方面原有在轎車、SUV、中巴等方面的的合作框架;PRIUS是目前豐田最核心的技術,中國則是豐田在日本以外地區49個企業中第一個生產它的國家。 雙方為什么會突破合作框架?豐田為什么又愿意把這一尖端技術拿到中國來? 竺延風說,豐田汽車公司已經實現混合動力汽車產業化,在混合動力汽車的技術研發和規模化生產方面積累了大量經驗。一汽一直致力于節能和環保技術的研究與開發,并取得了積極進展。通過合作,有利于一汽學習和借鑒豐田先進技術和成熟經驗,加快混合動力汽車開發和產業化進程,積極貫徹執行國家的產業政策,為推動能源有效利用和環境保護發揮帶頭作用。 豐田社長張富士夫則表示,隨著汽車時代的發展,能源及環境問題在很多國家也會越來越受到關注。這次的協議是一汽和豐田在“環境”這個新的領域的共同合作。雙方期待在此領域能夠成為中國汽車產業發展的先驅,并堅信一定能使環保車更快地得到普及,以此為中國社會貢獻一份力量。 其實更重要的是,一汽已經意識到未來中國汽車市場是安全、節能、環保方面的競爭,這既是當今汽車業發展的主流,也是中國汽車工業的方向;而當豐田看到一汽已經研制出來的紅旗混合動力轎車時,這種合作就變得順理成章了。 但合作也可能出現障礙。有消息說,日本政府可能會阻止豐田在高端技術上向中國出口;中國的汽車產業政策雖有鼓勵,但還缺乏具體實施細則;選擇長春還是天津作為生產地點還有待確定等。 混合動力不僅是過渡階段 “電動汽車技術從90年代起步,盡管目前在價格、技術成熟度方面還不能與傳統內燃機汽車比擬,但其具有的深厚發展潛力,將最終在今后10—20年中逐步取代傳統汽車。”國家863計劃電動汽車專項組組長萬鋼曾在一年前這樣回答過記者的提問。 2002年,中國轎車產銷量因超過40%的增長而被稱為“中國轎車元年”。盡管汽車生產商因銷量大增而歡天喜地,消費者因品種增加而選擇余地更大,但由此造成的現實與未來的交通擁堵、原油進口以及環境壓力卻不能不讓人感到擔憂。統計資料顯示,中國從1994年已開始成為石油純進口國。據聯合國調查,世界上污染最嚴重的10個城市中就有7個在中國。近幾年我國汽車保有量持續快速增長,汽車尾氣已成了大氣污染的罪魁禍首,有預測報告說,到2010年,我國許多大城市的汽車尾氣排放量將比現在增長一倍。 面對嚴重的形勢,中國政府與世界其他國家一樣,也在為傳統內燃機汽車尋找新的出路。2001年,經過多方論證和廣泛征求意見,中國科技部啟動了國家、地方和企業配套資金合計約24億元人民幣的電動汽車重大科技專項。這個專項中的一個重要措施就是在廣東汕頭建立了“國家電動汽車試驗示范區”。此后的兩年,記者曾兩次對該基地進行了采訪。 該試驗示范區主要任務有4項:一是探討在中國條件下推廣應用電動汽車的社會條件和支持環境;二是為新開發的電動汽車進行公證的性能評價和探索推廣應用的經驗;三是與國外伙伴進行試驗,為進一步合作提供基礎;四是為國家發展電動汽車提供決策上的依據。遺憾的是,最后的試驗報告認為,從經濟效益的角度看,“其運行經濟性無法與燃油汽車相比。”結論是,純電動汽車受一次充電續駛里程短以及造價高的影響,其應用領域受到限制,應重點發展混合動力汽車。 在第一次采訪這個項目時,記者曾就虧損問題詢問過一位科技部主管此項工作的前負責人。在記者的一再“逼問”下,他的回答多少有些出人意料——如果能夠開發出我們自己的電動汽車,那就可以通過申請專利、制定技術標準等方式,在與跨國公司的談判中擁有更多的籌碼,狙擊跨國公司在中國的“跑馬圈地”,保護民族汽車工業和中國的合法權益。在電動汽車領域,我們有可能與跨國公司“平起平坐”。顯然他并不同意報告得出的結論。但人們知道,一些頗具實力的外國汽車制造商們很早就開始過電動汽車的研發工作,但至今沒有實質性的結果,中國的汽車工業水平與國際一流相比差了近20年,我們有能力在這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嗎?今天一汽與豐田簽署的這項混合動力汽車生產協議是不是更適合中國的國情? 發展環保汽車需要政策支持 記得當年汕頭試驗區的報告曾呼吁,電動汽車雖然有著巨大的社會效益,但畢竟在它大批量投產之前不會有很好的經濟效益,在這種情況下,需要發揮政府行為的主導作用,發動社會各方面支持電動汽車事業;但光靠政府的投入還是不夠的,需要吸收企業尤其是經濟實力較強的企業參與,還要吸收汽車產業部門參與并成為牽頭單位;另外,由于電動汽車是一種多科學的社會化的大產業,更需要各方面人才的配合。 世界各國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通用做法也是利用優惠的產業政策進行扶持。因為這些政策,幾年來PEIUS已在美國售出了25萬輛——盡管其售價高達2萬美元。 據了解,“十五”國家863計劃電動汽車重大專項專項總體目標是:在“十五” 期間,促進我國符合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研發體系、機制和人才隊伍的形成;以電動汽車的產業化技術平臺為工作重點,力爭在電動汽車關鍵單元技術、系統集成技術及整車技術上取得重大突破;集中有限資源搶占新一代電動汽車制高點,促進我國汽車工業實現跨越式發展。 在組織管理上,建立了總體專家組負責制和項目監理制,采用國際先進的復雜系統并行工程,嚴格按照汽車產品開發規律確定項目階段目標,對各階段目標和資金運用采取分段審查放行、滾動投資的項目管理模式,符合國際慣例和我國實際,以便于操作。重大專項對各類車型、相關技術實行主攻方向動態定位的方法,在五年計劃開始的前期進行探索、比較,然后進一步集中力量,突出重點,以實現產業技術的突破。 在市場和技術分析的基礎上,對混合動力電動汽車、純電動汽車、燃料電池汽車、電動車共性技術采取了不同的研發導向、時段安排、投資策略和推廣及產業化措施,致力于體現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恰當定位、突出重點、取得實效。 盡管一汽集團已經在紅旗轎車上試驗成功混合動力,但他們也坦言,要進一步實現產業化生產還有很大困難,與豐田的合作將解決這一問題。 發展環保汽車需要改變觀念 電動汽車開發曾經歷過兩次高潮,一次是二戰期間,當時汽油都用于戰爭;另一次是第一次中東戰爭期間,美國聯合其他國家開發電動車。目前各國電動車研發水平差距并不太大,基本在一條起跑線上。導致我國電動車研發熱最直接的原因是2008年奧運會開出的20億元電動汽車訂單,規定奧運會電動車只能在國內生產制造,從而促使電動車研發生產步入快車道。 目前電動汽車分為三種:純電動汽車、燃料電池電動汽車和混合動力電動汽車。純電動汽車是指以車載蓄電池為動力,用電機驅動車輪行駛;燃料電池電動汽車是一種可以將燃料中的化學能直接轉化為電能的能量轉化裝置,它的特點是能量轉化效率高,約是內燃機的2—3倍,生成物是水,不污染環境,缺點是造價太高,目前僅燃料電池的價格就要2.5萬美元;混合動力電動汽車是裝有兩個以上動力源的汽車,最常見的是在城里用電機驅動,在城外用內燃機驅動,是最具有產業化生產的品種。 在電動汽車領域,豐田汽車和通用汽車公司算得上是佼佼者之一。有消息說,日本慶應大學與日本科技協會已經共同研制出世界上跑得最快的電動汽車,時速超過了300公里。而通用汽車推出的四輪驅動電動汽車概念車AUTONOMY則顯示了電動汽車技術的發展趨勢。 在20世紀早期,電動汽車在美國的銷售量曾大于燃油汽車。通用汽車的第一輛電動汽車可以追溯到1912年。但當時只有少數電動汽車每次充電后可以行駛超過50英里,并且人們要花一天時間給它們充電。在卡迪拉克啟動電機于1912年被采用后,電動汽車退出了通用的生產線,這一情況席卷了整個業界,內燃機變得更加切實可行。1916年,通用汽車制造了它的最后一輛電動卡車。直到80年代末,電動汽車技術才再一次變得可行。1987年,通用汽車的太陽能跑車SUNRAYCER以提前第二名兩天半的成績贏得了澳大利亞太陽能汽車挑戰賽,它使通用汽車的工程師們認識到怎樣使電動汽車的性能更為有效。 汽車技術專家認為,人們積累了100多年來對內燃機的知識,知道什么行的通,什么行不通,但對于電動汽車卻并非如此——人們必須重新設計車輛耐久性和檢測標準,而且最重要的是使電動汽車變得切實可行。 從中國的國情出發,在推廣電動汽車的過程中,除了要建立一系列有利的政策法規外,社會觀念的改變也是一個重要的環節。汽車作為一種高價值消費品,除了其運輸功能以外,在某種程度上還表示了占有者的社會地位。目前中國汽車市場上高功率、高配置、大空間的名牌轎車正成為表示其占有者社會地位的象征,也成為相當一部分人追求的目標,這就有必要吸引更多的年輕人參與電動汽車的開發和推廣。隨著節能環保意識日益提高,歐美的年輕人已經以駕駛個性化環保微型汽車為榮,奔馳SMART轎車的熱銷就充分證明了這一趨勢。中國的年輕人是否也會追趕一下這種潮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