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記者 閆曉虹
隨著汽車的迅速普及,和IT、服裝等其他消費品一樣,中國汽車也進入了買方市場時代,目前,一種全新的“跑車DIY”(汽車個性化改裝)理念正悄悄潛入中國汽車市場。
經過三個月的銷售低潮后,有中國第一跑稱謂的吉利“美人豹”七、八兩月開始逆
市上揚。數據顯示,在經過七月的小幅增長后,八月份的銷量突然增到近六百五十輛,增幅高達百分之五十七。但是,吉利營銷副總裁劉金良也不得不承認,這次上量的產品盡是售價九點九九萬的自助版,而不是其標準版。
但不管怎樣,用戶紛紛定制自己的個性“美人豹”跑車場面在中國車市中尤為引人注目。這一理念正對傳統的“老三樣”構定一定威脅。
業內人士稱,今年是中國汽車市場的“拐點”,即汽車由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轉變,而這一“轉型期”的特征就是強調市場需求的把握。目前,中國汽車消費從高速成長期逐漸步入成熟期,盲目購買的成分大大減少,而用戶需求的個性化、細分化則日趨明顯。因此,滿足更多不同用戶的不同需求成為汽車廠商的目標。傳統的營銷方式已不能適應市場與用戶的需求。
相對而言,國內汽車廠商在細分市場時的眼光還比較狹隘——要么是按汽車的排量來劃分級別,要么是按車的價格來劃分消費階層,要么就是按車的用途打造公務車、私家車和公私兩用車,由此而起的“烽煙大戰”已經使消費者習以為常。如果在這個時候,能夠用一種全新的思路重新細分市場,根據那些特殊的消費群體推出一些有針對性的個性化產品,那么也許會產生出其不意的效果。個性時代的消費者作為真正的“產銷者”將參與到商品的生產中來。因此,企業的市場重新洗牌的機會,并樹立起自己別具一格的風格。
盡管業界對“裸車”概念議論頗多,認為它配置低,但用劉金良的話來說,汽車個性化的潛臺詞就是改裝,我們的用意正是只推出最基本的共性平臺,留給車主廣闊的升級、改裝空間,這也是當今國際上流行的汽車個性化消費的一種基本共識。
據了解,目前在國際上,面向特殊群體的“個性定制”理論也正在積極地影響著傳統的汽車產業。一向以追求規模化的平臺戰略作為主流的生產觀念和成本控制理念正伴隨著大眾、通用等一些國際廠商對市場的深入理解而發生著變化。盡管為特殊消費群體量身定制并強調個性化的產品策略存在著一定的風險,但也將是一個不可逆轉的新趨向。
然而,直到目前為止,國內消費者還沒有形成以上這些習慣。許多人買車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去美容店貼點花紙,對提升汽車品位和性能的改裝還不太感興趣。在人們想象中,這些都應該是廠家做好的事情,不難看出,中國的消費者還處于以穿上均碼白襯衫為榮的階段,廠家也因此把從里到外的改裝活大包大攬了起來。
專家預測,自美人豹自助版開啟“DIY”共性平臺之后,今后中國類似的車型將會越來越多。并且,歐美用五十年才走過的汽車個性化改裝之路,在中國只要八至十年就能走完。現在,國外每個品牌的汽車都有自己的固定改裝方向,例如引領發動機先進水平的寶馬更注重豪華內飾方面的改裝,以商務用車、官方用車定位出現的奧迪也開始漸漸重視向運動型方面發展。可以想象,在若干年后,許多中國制造的汽車品牌也都會推出類似美人豹自助版的共性平臺,并找到自己的改裝方向,從事汽車售后升級行業的從業人員素質將大大提高,專業人士探討改裝汽車的情景將會越來越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