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記者 常惠英
滬上琳瑯滿目的保健食品從商鋪、藥店到大賣場隨處可見,或是多種品牌集體亮相,或是與水果老酒等組合出擊,但市民并不為之心動,滬語即“不買帳”。他們對目前申城保健食品市場總體打分僅給五點五分(最高分是十分)。這是上海市消保委聯手工商、衛生等政府部門,歷時四個月,采取問卷調查、監督抽查、比較試驗等方法,展開專項市場調查獲
取的最新數據。
調查顯示,上海有七成消費者購買和服用過保健食品,消費額約占家庭收入的百分之二。大部分市民選擇購買保健食品是從各種形式的廣告宣傳獲得的信息,但近六成消費者表示對該類廣告不相信或部分相信。
隨著市民保健意識的增強,去年上海保健食品市場年銷售總額接近四十億元人民幣。誘人的利潤、激烈的競爭,使部分急于推銷產品的生產企業,往往采取夸大其詞的狂轟亂炸式的廣告炒誤導消費。據統計,二00三年此間保健食品的違法廣告高達二千零六十八條,其中九百多條廣告夸大宣傳功能;四百多條保健食品廣告未標明適宜人群、不適宜人群。
調查發現,目前市場上九成的保健品劑型都是口服液、膠囊、沖劑和片劑等形式,與藥品基本相同,極易混淆。因此,有些保健食品企業常把保健食品的調節血脂、調節血糖功能與藥品的降血脂、降血糖功能加以混淆,對消費者造成嚴重誤導;有關部門對部分保健食品摸底檢測發現,非法添加化學藥品的問題比較突出。
此外,上海市場保健食品“魚龍混雜”現象嚴重,銷售的保健食品批準文號更是“五花八門”:有“食”、“食衛”、“衛食”、“衛健”、“衛食健”和“國食健”等字號,還有十八種保健品甚至沒有批準文號。這類狀況存在,引起消費者的不信任,也影響了市場有序發展與公平競爭。
事實上,消費者不僅對保健食品的夸大宣傳心存反感,而且對該類產品過度包裝、價格過高也非常不滿。
上海市消保委有關人士指出,法律法規嚴格規定了保健食品與藥品必須區別清晰,但市場總體情況不盡人意。據此,上海將盡快組織保健品行業協會,發揮行業協會的積極作用,督促企業加強自律,并加強消費預警,凈化廣告宣傳,從而保障市場繁榮與消費者權益。(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