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中國底特律”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9月19日 16:42 《財經時報》 | |
本報記者 陳映璇 汽車是改變世界的機器,中國各地顯然深刻地認識到了這一點,F在,無論地方大(資訊 行情 論壇)小、資源多少,國內至少有20個城市在造汽車。它們期待著汽車能改變自己的命運,就像底特律原本也是美國的一座不知名的小鎮。但是,它們當中可能只有四五個多少具備成為“中國底特律”的競賽資格。誰最有完勝希望呢? 讓我們來看一看吧。 上海:國際風范 自從上世紀80年代上海大眾汽車廠落戶,地處上海市西北角的嘉定區就成了中國最大的轎車制造基地,而未來的上海國際汽車城則為之錦上添花。 在建的上海國際汽車城總投資500億元,是在生產桑塔納轎車的上海大眾汽車有限公司所在地基礎上建設的,規劃總面積68平方公里。按照規劃,它具有汽車貿易、汽車科教博覽、汽車研發制造、汽車物流、汽車文化旅游和汽車服務六大功能。 即使在目前未完工的情況下,包括保時捷、奔馳等10多個國際頂級汽車品牌在內的20多家汽車經銷企業、專賣店和超過百家中外零部件企業也已簽約入駐上海國際汽車城。而且,F1大獎賽主辦方已決定從今年起到2010年,將其上海站比賽安排在嘉定。顯然,這將使嘉定的國際知名度大大提高,并帶動當地的汽車、旅游等產業。 上海市副市長胡延照說,汽車城的核心目標是做亞太地區汽車貿易的核心市場和重要集散地。他認為與其他城市相比,上海的嘉定由于具有一流的汽車配套工業資源和綜合資源,成為中國的底特律更有先天優勢。 為嘉定的“中國底特律”目標奠定基礎的因素還有:上海汽車(資訊 行情 論壇)工業(集團)總公司是中國汽車企業中首家進入財富500強的企業;2010年的目標是整車年生產能力200萬輛,銷售收入4000億元,在國際汽車產業中進入前10名;2020年的目標是整車生產能力400萬輛,銷售收入8000億元,在世界汽車企業中列入前6名。 業內人士表示,這一目標的達成將極大地帶動上海汽車城的周邊經濟發展,而嘉定也完全可以參照底特律,將汽車工業產業化、綜合化、品牌化、城市化。 長春:“年齡”是問題嗎? 就像許多盛產世界名車的城市都不是經濟最發達的城市一樣,長春市也以此來勉勵自己成為“中國底特律”。即使目前的經濟發達程度還不能與上海相比,但是,半個世紀的造車歷史已使這座城市變成了汽車的天下。今天,僅汽車制造基地的用地就占長春市區的3/4,而且在其上不斷生成的汽車元素也已經是它的一筆巨大財富。 從1956年生產出新中國第一輛汽車起,長春在過去的將近50年里曾經制造了東風、紅旗、奧迪、捷達和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紅旗轎車。這座城市不僅以悠久的汽車制造史著稱,還涌現了張德慶、饒斌、孟少農、耿昭杰等一大批中國汽車工業的創始人。 由于這座“年齡最大”的汽車工業城與新中國的最高領袖有著深厚情感,外界猜測它可能會得到獨一無二的產業政策優勢。不過它自己也在努力。2004年7月,以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為核心,占地約100平方公里的長春國際汽車城建設規劃已被長春市政府提上了日程。 廣州:活力四射 熟悉汽車業的人恐怕都看見了廣州市汽車工業的大格局已經顯露雛形:東部跟本田合作,北部和日產合作,南部和豐田合作,而圍繞著這些合資工廠的是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廣州花都、增城永和等幾個大型汽車零部件配套基地,儼然一座汽車城。 宣稱打造“中國底特律”的廣州2005年要沖擊80萬輛轎車的生產能力,而使廣州真正變成汽車重鎮的,是廣州本田汽車有限公司的建成投產。那僅僅是6年前的事。廣州汽車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兼廣州本田汽車有限公司董事、執行副總經理曾慶洪說:“沒有廣州本田,就沒有今天的廣州汽車城! 廣州本田投產后就成了本田全球效益最好的子公司。此后,東風風神汽車公司把總部從武漢市搬到廣州,開始生產日產轎車,而踩著本田和日產的腳印,同樣來自日本的豐田也落戶到廣州。 現在,經廣東省政府批準設立的規劃面積50平方公里的廣東汽車產業基地正建設得如火如荼。它的未來是一個包括:制造、研發、教育、貿易、體育、行政六大功能的綜合性汽車產業基地。廣州市花都區區長王中丙說,當地政府要把它“建成全國的汽車城硅谷”。 武漢:坦承還有大差距 本來,湖北的十堰市是中國另一個大型國有汽車企業所在地,那里主要生產8-20噸的大中型卡車。從整車的組裝到生產引擎、底盤、壓力機、齒輪和模具,工廠數量達40多家,制造卡車所需的配件八九成可以全部實現市內采購。但是與日產汽車的戰略合作給了武漢市機會。隨著合資的東風汽車(資訊 行情 論壇)有限公司的成立,十堰的汽車業搬到了武漢,武漢成了一座由外國人出任最高管理者的合資汽車城。 根據規劃,一個華中地區規模最大、輻射能力最強的汽車城,將在兩三年內由3平方公里擴展到10平方公里,擁有汽車銷售企業達到144家。 業內人士普遍相信,隨著神龍、標致、東風本田等新產品的陸續推出,武漢在汽車業的地位會進一步上升。不過,盡管武漢“中國底特律”的口號聲不弱并且將百萬汽車城目標的實現期定在2007年,但其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李作清還是承認,以底特律做參照,武漢距離真正意義上的汽車城“還有大差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