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退稅引發財政困局 粵擔憂拖欠現象重現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9月17日 09:50 亞太經濟時報 | |
年初開始實施的出口退稅新政策,除退稅率由17%降低到13%之外,另一重大的變革就是將采取中央和地方財政共同負擔出口退稅的辦法。記者近日從廣東省國稅局獲悉,該出口退稅新機制目前已運行了8個月,最大的壓力來自地方財政的“瓶頸”。 為此,廣東省政府實施“以獎代補”的鼓勵政策,扶持有較大財政困難的山區和東西兩翼的13個市。 003年10月15日,國家推行出口退稅機制的改革,并明確提出了“新賬不欠,老賬要還”的基本原則,并采取中央和地方財政共同負擔出口退稅的辦法:從2004年起,以2003年出口退稅實退指標為基數,對超基數部分的應退稅額,由中央與地方按75:25的比例分別負擔。 “指標等企業來申報” 劉梓明在澄海市經營著一家私營進出口貿易公司,和其他的貿易公司一樣,今年上半年是他較為舒心的時候。“上半年出口退稅形勢不錯,我們趁著這個好機會多開展一些業務。到了下半年,退稅基數用完了,即使地方財政分擔的25%出口退稅拿不到,損失也少一點,”劉梓明說。 廣東省國稅局進出口稅收管理分局局長陳忠明對記者說,到6月底,廣東省出口退稅舊帳的清退工作已經基本上進行完畢。今年1至7月,廣東省出口退稅的總額(不含深圳)為402.96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99.12%。 在退舊賬的同時,廣東省開始啟動新帳的出口退稅———該項工作已于今年3月初運作。“目前國家稅務總局最新下達到廣東省的用于新帳的出口退稅指標已經達到了288億元。而目前企業的申報才僅僅為103億元,”陳忠明說:“現在是指標等著企業來申報。” “如果下半年出口退稅基數用完了,地方財政能否保證足額退稅?”劉梓明對此有點擔心,盡管汕頭市和澄海市政府叫企業不用擔心這個問題,“政府講信用對企業來說當然好。” 退稅超基數第四季出現? “中央給每個省核定一個大的基數。從2004年起,出口退稅額在基數內的,就由中央全部負擔;超基數部分的應退稅額由中央負擔75%,地方負擔25%。” 廣東省財政廳預算處副處長戴穗生對記者解釋。 這樣一來,基數的確定就顯得特別的重要。“以2003年出口退稅的實退指標為基數,但有些地方去年的指標偏小,地方財政的壓力就會越大。有些地區今年出口增長特別快,可能退稅額度很快就會超過基數,地方要出的那部分錢就越多了。”戴穗生說。 這意味著,核定退稅基數越小,中央負擔的部分就越小,意味著地方財政要承擔的超基數部分的退稅額就越大。 戴穗生拒絕透露廣東省的出口退稅基數,但他說,“中央核定廣東省的基數和2003年實際退稅數額有差距。” 陳忠明估計,“依照目前廣東省的外貿出口增長勢頭以及企業申報退稅的進度,這個超基數的退稅部分可能會在第四季度出現。” 按廣東外貿出口預計增長16.79%計算,預計廣東2004年出口退稅超基數負擔額約36億元。 “一張出口退稅票分為兩項,一部分為中央財政的75%,一部分為地方財政的25%。如果有其中的任何一部分資金不到位的話,那企業就有可能拿不到退稅資金。”陳忠明說。 這樣的事情不是沒有發生過。20世紀90年代初,我國曾試行過由中央和地方共同承擔退稅,其中1992年的比例是80:20。廣東執行的結果是:經濟發達地區財政全部承擔了20%退稅,而欠發達地區財政只承擔了10%,甚至由企業自行承擔。 地方財政普遍吃緊 事實上,更為憂心的是地方政府。 “按照現行的財政體制,廣東省級財政不直接負擔出口退稅地方承擔部分。省財政廳參照財政部核定基數的辦法,把中央核定廣東的出口退稅基數全部分配給市、縣,省級不留基數。各個市再參照同樣的方法下達到所屬的縣(區)。”戴穗生說。 戴穗生承認,困難比較大的地區一是出口基數小,而增長又快的地區;二是財政本來就緊張的地區, “在我們4、5月進行的調研中,中山的財政負擔偏重。因為它核定的基數與2003年實際應退稅相差較大。” 情況遠不止這么簡單。在對外貿企業進行了深入的調研以后,廣東省外經貿廳規劃財務處處長陳育明發現,即使在地方財政實力雄厚的珠江三角洲地區,新出口退稅機制仍舊給地方財政帶來沉重的壓力。 “如果一個地區的外貿出口增長超過30%,那地方財政很難吃得消。”陳忠明預測。 簡單的道理為,核定退稅基數小,而應退稅額大,就意味著地方財政今年要承擔的25%的超基數退稅額就越大。 記者調查了地處珠江三角洲的江門、惠州等市以及粵東潮洲、和粵北某山區縣級市等地,這些地方財政狀況情況雖然不同,但境況卻相似。 以江門為例。2004年,江門核定的出口退稅基數為18.08億元,而在2003年,它的應退稅額為27.38億元。江門市財政局局長馬躍敏說,“今年江門財政要承擔的出口退稅額大約有1億多元,占一般預算收入的3%左右。” 馬躍敏直言,江門現在的財政基本是“吃飯”財政,僅僅用于“吃飯”保工資的錢就超過了一般預算收入的70%,“新出口退稅機制對江門財政的壓力是非常大的,其影響是當地政府要縮減其他方面的開支,來保證出口退稅兌現。” 珠三角尚且如此,其他地方就更是可想而知了。 粵東山區某財政負責人告訴記者,去年其財政帳戶的帳面結余僅為100多萬。盡管該市的出口退稅額不多,但是在如此的財政狀況下如何能保證企業的退稅是一個問題。 粵實施“以獎代補”政策 為緩解出口增長過快與地方財政吃緊的矛盾,廣東省財政采取了“以獎代補”的鼓勵政策。戴穗生表示,為了支持地方財政,廣東省財政撥出2.5億元用于對各市外貿出口增長實行“以獎代補”。 該政策適用于山區和東西兩翼的13個市,其總原則是出口越多,地方財政超基數負擔退稅越多,省財政獎勵越多。 潮州市外經貿局有關人士對記者說,預計今年外貿出口增長10%左右,地方承擔退稅估算是4597萬元,“按潮州出口成績,估計能分到省財政‘以獎代補’專項資金的十分之一,也就是2500萬左右,暫時緩解地方的財政緊張。”
|